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传说中的将军5:悟空佛牙(全文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0 10:2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建华 于 2013-2-1 09:44 编辑

《大般涅槃经·圣躯廓润品第四》记载:

      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唯留四牙,不可沮坏。

      汉传佛经四大翻译家之一的唐朝高僧义净,在其译著《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佛有四牙舍利:一在天帝释处,一在犍陀罗国,一在羯陵伽国,一在阿罗摩邑海龙王宫。

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罽宾国大首领萨婆达干和国师舍利越摩来到长安,向唐玄宗献国书,意愿归附。第二年,玄宗派内侍省张韬光率40人出使北天竺罽宾,当时一位名叫车奉朝的人正任左

卫官,而他就是后来的悟空法师。车奉朝一行到达北天竺罽宾国犍陀罗王城后,奉朝因患重病滞留北天竺而未能与同来的人一起回国。病愈后,便投在舍利越摩门下出家,取法名法界。贞元六年(公元

790年),60岁的法界回到长安,将佛牙舍利进献给唐德宗,德宗亲赐法界法名悟空,住持章敬寺。悟空带回的佛牙从此也得名“悟空佛牙”。

1994年3月15日,悟空佛牙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被发现。从瘗葬佛牙舍利的石匣铭记和塔宫墙壁上的文字记载得知,佛牙舍利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来自京师嘉王宫,政和二年

(1112年)葬于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太子灵踪”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因此在宝相寺出土的佛牙舍利,在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宝相寺也因为出土的这些宝

贵文物而被称为“第二个法门寺”。

汶上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宝相寺唐时名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1002年)易今名。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1073-1112年),是仿照京师皇家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

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

大博物家沈括,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九月察访过咸平(今开封市通许县)。他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有一天路过一座佛寺,同行的咸平知县刘定说,寺院里有一颗佛牙非常神奇。沈括斋洁后,

虔诚地请出佛牙观看。这颗佛牙忽然生出舍利,就象人身上的汗滴,飒然涌出,多的不计其数!有的飞向空中,有的坠到地上;用手去接,舍利马上透过手掌;舍利落到床榻上,哔叭作响,然后又透到

床下去了;舍利晶莹剔透、光明耀眼。沈括到了京师开封,在公卿士大夫中盛传这件奇事。不久,有人把这颗佛牙迎到京师开封,执政官取入东府,后来又流布士大夫之家。神异之迹不可悉数。神宗皇

帝下诏把佛牙留在大相国寺,专门造了一座木塔来藏佛牙。今天相国寺西塔就是当年藏佛牙的地方。

    和沈括同时代的王巩在《闻见近录》里也记载了这一段奇缘。他说,咸平县有个僧人收藏了一株佛牙,大两指多、淡金色。他曾经请来供养。佛牙光彩照人,不大会儿,舍利从佛牙中冒出来,开始

像露水,在佛牙上巡游;有的还飞出几十步远,有想求取舍利的人马上可以得到……神宗皇帝迎请佛牙进了皇宫,亲自密封在一只匣子里,让人藏起来。后来就很少有人再见到了。

    沈括和王巩记载的咸平县的佛牙,正是石敬瑭秘藏于皇宫、曹皇后供养到咸平县洪福院的“传国之宝”——悟空佛牙。

  宝相寺瘗葬佛牙的石匣上有铭文记载: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

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纠首赵世昌,妻王氏,前妻李氏男进士中、妻程氏,女大娘出适进士张玮,次女三娘,孙男希伟。

     同修塔僧永实,住持院主僧永坚,副功德主僧云太,都管勾赐紫僧知柔。

以上资料摘自史料,为各位对此宝有一初步了解。



21世纪初年,蟋蟀文化的发展壮大已经使山东地区成为全国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而汶上正是这朝圣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地宫深邃,昏暗的灯光和不能完全站直的穹顶让信徒们深深生出虔诚膜拜之心,我站在这神秘的地方,内心惶恐而激动。这次到山东来,我本是为将军而来。而来前得一梦,一只蟋蟀在地宫内鸣叫,鼓

动翅膀竟然有梵音阵阵。所以这次来朝拜佛祖舍利,实在是惶恐而激动。

当我躬身举香向舍利塔朝拜时,忽然觉得那昏黄的灯光怎么竟然金光大盛.....

恍惚间我进入一金色世界,前方海边有一四臂大佛,大到接海连天,面面俱正,竟无有背面,直看的我瞠目结舌。此佛为众生说法,万物匍匐静听,海天连接处隐隐现出天众龙众人非人等绕佛听法。佛

未开口,妙音已至。说一偈语曰:法不取于相,相不离于法。于相不可得,可得不可得。说罢,于自己心中取出一佛舍去。我大惊失色,忽然看到自己躲在一山缝中听法,竟然是一只小虫!!

见此情景,我如雷灌顶,抬头一看我竟然还在舍利塔前举香,而这世间的时间竟只过了一秒.......

在山东待了一月,我回到上海,在整理收获的时候忽然发觉一只瓷罐子的铁皮盖子上有 “可得”二字。打开一看 ,是一条20元收购的小老虫。因为体态不大,平出平生,只皮壳苍劲绝伦,所以叫他小

老虫,而此虫似乎是个和尚,从不要雌,下了三也不呼叫过蛋,只安静站在一处。懒行懒动,吃的很少,下草也懒的张牙,只马门起落而已。实在是一条于相不可得得怪虫。到此虫死去都是童子身,不

二口。后来他的战绩被誉为“76路真虫王”,其实一生何止百战,因为他来历太过玄义,只对人说是混收而来。

三年过去了,一日我又想起那定中光景,那四句:法不取于相,相不离于法。于相不可得,可得不可得。我忙找来虫干再看,只见竟然只有一只红如赤珠的左大牙还在,其他躯干好像幻灭了一样,了无

痕迹。我一惊,跌坐在紫檀宝座上,思量难道此虫真是悟空佛牙斩出的化身??

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长叹一声,真是“于相不可得,可得不可得”啊!!




《小文看似神话,而有道自能弘开,识得三昧,以虫及人,当发深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3-1-30 10:52:04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5522515097176715649_4:}
3#
发表于 2013-1-30 10:55: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29:}坐等听讲
4#
发表于 2013-1-30 11:23: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soso_e163:}  {:soso_e163:}
5#
发表于 2013-1-30 11:31: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soso_e160:}
6#
发表于 2013-1-30 11:37:2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28:}
7#
发表于 2013-1-30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前面四段感觉“要出大事了”{:soso_e160:}
8#
发表于 2013-1-30 11:42: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9#
发表于 2013-1-30 15:09:16 | 只看该作者
佛说,俺喜欢,快快道来。{:soso__16249759529752583092_2:}
10#
发表于 2013-1-30 15:47:5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
11#
发表于 2013-1-30 19:09: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12#
发表于 2013-1-30 21:18:24 | 只看该作者
用了您的虫照做了头像希望您能允许,您要不愿意我马上改。
13#
发表于 2013-1-31 00:43:42 | 只看该作者
膜拜。
14#
发表于 2013-1-31 15:01:42 | 只看该作者
舍利舍利---佛牙舍利,胖兄弟还那样胖吗?{:soso_e112:}
15#
发表于 2013-1-31 15:27:11 | 只看该作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soso_e18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7:39:30 | 只看该作者
秋遇深黄 发表于 2013-1-30 21:18
用了您的虫照做了头像希望您能允许,您要不愿意我马上改。

荣幸。

点评

那我就太谢谢了,哥们儿我实在是太喜欢这条蛐蛐了!!  发表于 2013-1-31 18:58
17#
发表于 2013-1-31 19:23:47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有此奇缘——苦心人,天不负也!
18#
发表于 2013-1-31 19:42:5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83:}
19#
发表于 2013-1-31 21:53:59 | 只看该作者
好梦,思念。
20#
发表于 2013-2-1 09:22:01 | 只看该作者

            不来不去,无生无灭, 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佛也。遗牙慧以供有情,惑业不能净也 ; 幻化成虫,争强斗狠,和合故,又坠三界矣 。  
21#
发表于 2013-2-1 11:06:0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soso_e163:}
22#
发表于 2013-2-1 14:12:4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意境。
于相不可得,可得不可得
哈哈,舍得,舍得,舍得不曾舍得的舍得会舍得。
23#
发表于 2013-2-1 14:24:0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这篇,才明了,为什么楼主所帖之虫差不多都有着共同的揍性,嘿嘿,都是“小老虫”惹得祸啊。{:soso_e128:}
说来也是,差不多有那个揍性的,也都应该有那么个意思。{:soso_e120:}

点评

一条“ 小老虫 ” 把佛尊又拽入三界轮回,不妙也 !不妙也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1 14:31
24#
发表于 2013-2-1 14:31:45 | 只看该作者
逛荡 发表于 2013-2-1 14:24
看完了这篇,才明了,为什么楼主所帖之虫差不多都有着共同的揍性,嘿嘿,都是“小老虫”惹得祸啊。{:soso_e ...


           一条“  小老虫  ” 把佛尊又拽入三界轮回,不妙也 !不妙也 !   

点评

俺就一俗人,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哼!俺是见佛杀佛,见神杀神,不畏人知畏己知,见谅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1 14:45
25#
发表于 2013-2-1 14:45:43 | 只看该作者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3-2-1 14:31
一条“  小老虫  ” 把佛尊又拽入三界轮回,不妙也 !不妙也 !

俺就一俗人,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哼!俺是见佛杀佛,见神杀神,不畏人知畏己知,见谅啊。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3 00:55 , Processed in 0.15970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