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看着好就搬来我们论坛(转大师一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 22:4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又名促织,中国北方俗称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和趋织。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一条好斗蟋的比例关系:



一条大将级斗蟋比例关系:




一条顶级斗蟋的比例关系:




光举正面的例子恐怕难免偏颇。下面提供两个超级勾头的例子。
例一:

此虫三位数收于黑风口。整体看没有大毛病。不过仔细比较还是有一些不足。已标注在图上。打斗表现:无重口。

例二:

此虫同样三位数收于黑风口。打斗表现:快口但无重口。仔细比较后的一些不足。已标注在图上。

立论:

1. 蟋蟀的牙齿上拉肌肉以头部中线左右分开。两根斗丝的中心线就是他们的分界线。
2. 左右斗丝是左右牙齿上拉肌肉的中心线。斗丝越宽,上拉肌肉群的顶部面积越大,拉力越强。斗蟋有无重口的主要看点:一是头部长度和抛面;二是斗丝的宽度和长度。两者缺一不可。
3. 牙齿上拉肌肉的排列呈垂直截面。即与牙齿截面垂直。因此,头顶的前后深度,是决定肌肉强度又一个重要判点。
4. 所谓头的六面出角指的是:左右腮两角负责牙齿开。头顶和星门两角,各负责牙齿的合和大脑。再有就是两个复眼。负责感光和移动物体的判断。
5. 蟋蟀的纵向脆弱点为颈与后身的连接处,俗称腰。项套翅即深项是选虫的关键之一。
小实验:左手捏住蟋蟀的头,右手捏住蟋蟀的身体。纵向拉。断裂的是颈与身体的连接处。而不是头与颈的连接处。
大家说虫体要柔软。其实道理很简单。蟋蟀的五分之四的重量在腰以下。而连接处又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虫体硬或连接力差(表现为脱肩,浅项或锈肩)。自然经不起盘打。
能打出拉扯之口的为高级打口。蟋蟀打架时,前抱是抬起的。前抱和中抱是虚的支点。大腿是主要的实的支点。而腹部那块胸板就是全身力量的传导中心。而连接这个传导中心的就是腰。要能打出拉扯之口,腰一定要能够把大腿的力量传导上去。所以,颈翅连接处不紧密,或者力量不够的。是没有可能有高级打口的。大腿力量不够的也不可能有高级打口。既然胸板位置是力量的汇聚中心,蟋蟀必须长得前后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身体太短的虫不可能成大将的原因。理想的布局应该是以胸板为中心,前后平衡。
另外,为什么叫翅高的虫底板好?蟋蟀的翅膀是着根在腰部横梁上的。相当牢固。如果用力扯,扯下的不是翅膀。而是连肉一起。蟋蟀翅膀的起翅高度间接的反映了蟋蟀腰的强度。而选虫的一个关键就是虫的腰部力量。所有的包扎紧,项要深,阔一草,无锈肩,其实谈的就是虫的腰要强壮。因为它是虫体最薄弱的环节。




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做个小实验。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如果上述的立论是对的,相信对大家收虫有指导意义。这叫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下面是昆虫的神经系统。也适用于蟋蟀。大家先看,有什么想法可提一提。




一个明显的结论是:蟋蟀是有痛感的。
另外, 复眼突出的虫凶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达。灵敏度比别的虫高!

大家再和我一起做个实验:把蟋蟀的大腿胫骨折断,看看里面是什么? 你会有惊奇的发现:里面只有很少的液体,但有一根比头发丝还细,但比尼龙还韧的筋。



蟋蟀的大腿中富含一种有弹性的胶状蛋白质,这种胶状蛋白质就聚集在其后足的肌肉纤维中。当肌肉绷紧后,使胶状蛋白质收缩而产生巨大爆发力,于是蟋蟀就像离弦之箭被弹射出去,直到几十厘米的远处。由此可见,蟋蟀行动时不是跳跃,而是弹跃。

  蟋蟀后足发达,腿节粗壮。其跳跃前的预备姿式是,先将有些弯曲的胫节靠近腿节,然后猛然收缩腿节上的拉肌和胫节上的提筋,并借助跗节与地面的反冲力,将身体弹向空中和远方。为了增加后足的弹力,起跳前前足和中足同时向后下方蹲去,起到了助跳作用。
这段文字象告诉大家的是:蟋蟀是靠提筋收紧产生的肌肉压力弹跳的。那么蹄筋的伸缩范围越大,压力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将都是大脚势的原因!


蟋蟀的消化系统:


蟋蟀在大部分的状态下,其肠中均为液体。如果你不信,可以分别捏住他的头和身体纵向拉开。实际上,灌浆说并不准确。在蟋蟀的生长过程中,他的肌肉结构发生了变化。早秋的虫肌肉尚未成型,中秋肌肉成型并具有爆发力。晚秋的虫你可以将肌肉丝丝分开。

再来看看蟋蟀在战斗状态时的头部情况。除了饭板上提之外,蟋蟀的口器也是后提的。而口器被袭那是致命的,轻者当即败下阵来,重者会因无法进食而毙命。这就是为什么带钩牙,长牙厉害的原因。



再来看看蟋蟀的脑部位子。它在脑盖下面。头部抛面高的虫除了牙齿的上拉肌肉发达外,是否他的大脑也发达呢?如果是,那么推论是:肌肉发达,神经发达的虫更有可能成为大将。但是,如果他的痛神经很发达,那么打斗时应该是不吃痛才对。那么这和现实是不符的。这又如何解释呢?


蟋蟀的身體中多部分都布滿了可以感覺熱、冷、酸和壓力的痛感接受體。
  就如一切的神經細胞一般,所有神經訊息,都是因為痛感接受體受到刺激後,在接受體外的鈉離子湧入接受體內,令接受體內和外的電位產生顯著的改變。一旦這電位變異到達了一個臨界點,一個叫動作電位的功能馬上生效,將訊息像漣漪般快速地傳到大腦。
  可以這樣說,痛感都是源自一些鈉離子的活動。鈉離子藉著兩種不同的通道,進入痛感接受體。第一種叫TRP通道,主要與冷熱、壓力有關。第二種叫 ASIC通道,它對酸特別敏感。
这样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推测:很多虫退败,并不是对方的牙特别硬。而是通过拉扯使其牙肌肉,身体连接部位肌肉和神经产生压力,进而产生痛感而退却的?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强壮的虫不怎么怕痛。而单薄的虫更容易受痛。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虫不用进口就打败了对手。为什么?
这要从蟋蟀的神经系统说起。
蟋蟀的神经系统属腹神经索型。在解剖学上,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腹神经索(脑又可分为前脑、中脑及后脑,分别接受来自复眼、单眼、触角等感觉器官的感觉神经);交感神经系统,包括位于前肠背壁上面的口道神经系、腹神经索之间的中神经及其侧枝,以及腹部最后的复合神经节;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自腹神经索的神经节和脑发出的所有神经、以及其中含有的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及其顶端分支和连接的感觉器和反应器
蟋蟀的感受器按其接受刺激的性质,可以分为机械力感受器(触觉和听觉器)、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器)、温湿度感受器和视觉器4大类。
视觉器有单眼和复眼. 蟋蟀的复眼无调焦能力,其视力约为人眼的1/80—l/60,只能分辨近物。但复眼对移动物体感受力极强。蟋蟀打斗时,复眼突出的虫对对手的活动感知更灵敏。
机械力感受器包括感触器和听觉器。最常见的感触器有毛状感受器 主要分布于蟋蟀的口器、触角、尾须及生殖器。过身尾的好处是感觉灵敏。几乎所有的大将都是感觉灵敏的。这样才能在战斗中赢得主动。
听觉器有听觉毛何鼓膜器。听觉毛存在于蟋蟀的尾须上。鼓膜器在蟋蟀前抱小腿内侧一对凹进去的椭圆型或裂缝状的小缝隙里。蟋蟀通过转动身体来判别来虫(声音)的方位。如果你的蟋蟀被咬掉了前抱。它就基本上变成了聋子。为什么说闻叫起性的虫好?灵敏也!这就好比F22在千里之外就知道你,而歼七只能在肉眼看到时才能感知敌机一样。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有人说闻叫起性好斗也。不错。但好斗不是一种能力是天性。是蟋蟀都好斗。灵敏才是一种能力。对吗?所以又好斗又灵敏的虫当然高人一等了。
感化器分为嗅觉器和味觉器两类。嗅觉器多为板状或锥状,位于蟋蟀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味觉器能检测液态分子。主要为毛状和锥状,位于蟋蟀的口器上。

好了。大家开始头晕了。你讲这一大堆只有昆虫学博士才能懂得东西干嘛? 是否在故弄玄虚?
没有啦。大师一品也不是昆虫学大师。如果大家就此多想一步。得出的结论是:蟋蟀不是一个感觉迟钝的低等生物。而是一个具有灵敏感知系统的生灵。所以选虫不能光看他的体格如何健壮。还要看他是否足够灵敏。足够好斗。不仅如此,从蟋蟀会变口这一事实来推测。它还具有判断,学习的自适应性神经反应系统。这样我们就不难回答为什么有些虫不进口就能赢得现象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虫可以不进口就能赢?

为了让大家看了一大堆晦涩的文字后有个调节。我先插一个昆虫纲目图片。长点知识。也可以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蟋蟀是从什么变来的?与它最近的科目是哪些?有的异虫为什么凶?它们是否有近科变异或反祖的原因呢?




为避免在阐述大量的推断证据后,把蟀友搞得七荤八素。我先把结论罗列如下:

1.蟋蟀的感官灵敏度排序:1)听觉,2)嗅觉,3)触觉和4)视觉。
2.蟋蟀依靠听觉和嗅觉来判断同类。
3.蟋蟀通过不同频率的振翅声音表达领地,求偶,交欢,警告,愤怒等情绪和信息。
4.蟋蟀的神经系统能感知:气味,疼痛,冷热,压力等。
5.蟋蟀的大脑有警觉,恐惧,高兴,愤怒和记忆的反应。

下面,我来描述一下蟋蟀的自然反应系统和他的打斗过程。从而进一步了解蟋蟀的反映模式。为我们找到虫王,大将提高一点概率。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通过鸣叫能让旅长级别的虫不进口的虫.因此,我暂且武断的说:要从声音上判断出虫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叫声产生威慑力的例子不在少数.
蟋蟀左右翅膀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左搭右搭都可以发声。在翅膀颈的边沿长有齿锯.而在膏药贴位置的翅脉就相当于琴弦.蟋蟀抖动翅膀时齿锯和琴弦摩擦发音。摩擦的频率越高,鸣声的频率也越高.磨擦力越强,再加上翅膀本身的强度越高,声音也就越响亮。翅膀抖动频率高,相互摩擦力强,翅膀本身强度高都反映了虫的底板.选虫要选金属声的,物理上来解释就是频率高.,老鼠叫是虫达到高峰期后鸣声频率极高的表现。此时出斗必能以一挡十,势如破竹!
接下来说的是气味.又称信息素.信息素是在同种昆虫及各种昆虫之间存在种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根据其作用范围的不同,还可分为若干种,如性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等。蟋蟀通过信息素来判断同类,异性.这个东西不能讲的太透。坏人要钻空子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蟋蟀打斗时的着力点。
上面谈的能让虫退却的叫声和信息素也许就是很多人谈的虫的神态。不过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蟋蟀还是凭真本事赢对方的。下面我们想探讨的是蟋蟀在打斗时主要的吃力点和用力点。以此来扫除一些误区。
比较低级的虫是用牙去顶对方的。合口也慢。这样的虫基本上可以扔掉。早秋里打牙。虫的牙齿张的大大的,但不会开开和和的。养到中秋基本上就是上面说的那样。这种虫别看他长牙舞爪,横冲直撞。碰到...嘿嘿。基本上就是一口就输。
比较普通的虫是用牙找机会咬。咬住后再前冲。造桥夹就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能够霸王举顶的虫又另当别论。因为那样的虫的牙力和身体的力量是超常的。恭喜了。
比较高级的虫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叼住对方,然后运用大腿和身体的力量内拖。或者合钳后借用大腿和中腿的力量侧甩对虫,赢得胜利。有时候,由于合钳后正好碰上来虫用牙来顶,来虫被弹出。这就是喷夹。这种情况下,合钳的夹力,内拖的拖力,以及侧甩的抛力都有可能一举击败对手,因为这些力都在瞬间释放在对手的单牙上。
本网中很多大师级的专家已经发表过罐中景,盆中景等好文章。我在这里谈谈栅中景。
1.入柵
入柵后无目的乱串(头须不扫),爬栅者,劣品! 或不在状态。
厥着屁股不动,或者双须前扫。以大腿(任一)为中心,左右,前后滑步者算是入格。
2.打草
能在极短时间内铺身并振翅起叫者,压花!
起叫翅高,声音急,收翅迅捷者。加倍压花!
打草不轻易开牙,开牙跟草迅猛,合钳快速者。压花!
特别注意虫两条大腿的移动。有滞粘感的压花!
牙长的加倍压花!
如果有以上两条以上者,压花输了的算我的!呵呵。
3.打斗
有的朋友要斗上两三个,才敢拿出来斗花。往往等你打了两三个后,虫已废了一半元气了。再出去打,不输才怪!其实这些朋友是还不知道看栅中景。
大部分的蟋蟀合钳时间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一方先于另一方。这时被咬住的蟋蟀的原始反应是要抽出他被咬得牙齿而不是咬对方。所以快口虫占有先机!角力开始后,通常在这一钳一拉中,强弱已现。很多人认为虫赢是赢在牙齿硬上。其实不是的。我还没有看到有把牙齿从中段咬下一节或把对手的牙齿咬瘪的。倒是看见不少牙根出水,牙子被打得翘起来和被打后磨牙的现象。实际上是连接牙齿的肌肉受伤了!而这个受伤,原因不是对方的虫牙硬。而是对方的虫合钳比你快。又夹得牢还拖得住。双方的力量都用在一颗牙之上,怎么能不受伤呢?嫩不打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赢了是紫牙,输了是猪肝牙。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所以,我要纠正一个误区。大部分的虫赢不是因为牙硬,而是因为牙的上拉肌肉强壮。钳得住,拉得牢。甩得出。一击而胜。怎样的虫牙的上拉肌肉强壮,我在前面已经阐述。
所以,所谓钨钢牙,紫牙,和白牙并不是靠其硬度取胜的。而是靠这条虫的牙齿的上拉肌肉强壮和其全身的质数来赢得。那是否紫牙,白牙的肌肉比其他花牙的好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构勒,基本上阐述了相虫的一些基本原理。这里抛开了黄,青,紫的争论。抛开了似是而非的暗门。谈的是要成为一位冠军运动员的基本质素。至于它是来自于非洲还是中国是没有涉及的。其实这个也很重要。中国12亿人口几十年出了一个刘翔,世界上黑人顶级田径高手比比皆是。产地也!

在我阐述对产地的认识之前,我来总结一下上面的结论:

1.高手之间的对话,牙的较量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较量是大腿的较量。身体协调性的较量。

2.在牙的较量中,硬度是次要的,夹力和速度更重要。

3.虫牙的夹力主要看头面抛度和斗丝的宽度和长度,虫牙的开合速度主要看腮帮。

4.虫眼的鼓突程度是虫灵敏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5.大腿的长度,强度和爪勾的力度,在高手对话中是决定因素。

据说,米西就是和这个鬼东西杂交的产物!没有科学根据,只是道听途说。
米西继承的是白和尚的隐性特征。mc如果厉害,也许是继承了白和尚的凶猛。也许是他的信息素使得蟋蟀并不认为米西是同类。所以,米西实际上也许和批子差不多。不值得害怕。也许那些拿着米西来斗的人更让人害怕。因为他们想钱想疯了。他们恨不得一口把你咬死!







在下一贴中我将谈谈对产地的认识。全文完。

2008年11月22日于灯下

注:转大师一品



帖子评价《[分享]看着好就搬来我们论坛(转大师一品)》,原因:感谢转帖分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5,魅力20,对用户:hanjie奖励1个金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1-3 00:36: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了,感谢大师一品,更感谢hanjie仁兄![em17][em27][em27]
3#
发表于 2009-1-3 09:40:01 | 只看该作者
[em10]
4#
发表于 2009-1-3 10:54:05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得顶,实在的技术贴
5#
发表于 2009-1-3 12:24: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hanjie!一品大师从学术的层面谈了对蟋蟀的认知,深入浅出,堪称经典。收藏了![em17]
6#
发表于 2009-1-3 13:08:3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全文引用,已经处理!

这种全篇引文,一来因文件过大影响浏览网速,二来对引文没有任何的评语,没有实际意义!

还望虫友们能理解并给予支持!引文不是只为了方便回复,而是提出你本人的看法的认同、赞许或指正!

                           赤足红旗呈

7#
发表于 2009-1-3 18:06:11 | 只看该作者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那天去三林塘捉虫,把它捉回家,一看,呵!真有它的!老咪!

这是脸部的特写!老咪,猴子,白和尚.


正确的名子:长颚斗蟀!

2006-9-11在中蟀网发的帖子照片<<考眼力:这虫是啥么子虫!今晚答案来了!!!---老咪!!!>>,近期此文图中的照片很热,被人转来转去,故再发一遍,也随mc热供大家参考!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8:44:48 | 只看该作者

长鄂悉(我们这叫猴头)一般情况和斗悉之间不斗,但我曾看到过一只凶狠的猴头,一个小孩逮来找人斗,我还笑他拿个猴头来斗架!小孩说这个厉害的狠,我就拿了一只斗,没料到,一口把我的虫打走,再无草性,再来还是如此,所有的斗悉,只是一夹口就走(会发重夹).我甚是惶恐,百思不得其解!是斗悉不和他斗吗?可是已打进了口.如不是亲眼见,无论谁说我也不信!

[em06][em06][em06]
9#
发表于 2009-1-3 18:48:43 | 只看该作者
顶,真是很好的学术贴啊。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09-1-3 20:27:4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jie在2009-1-3 18:44:48的发言:

长鄂悉(我们这叫猴头)一般情况和斗悉之间不斗,但我曾看到过一只凶狠的猴头,一个小孩逮来找人斗,我还笑他拿个猴头来斗架!小孩说这个厉害的狠,我就拿了一只斗,没料到,一口把我的虫打走,再无草性,再来还是如此,所有的斗悉,只是一夹口就走(会发重夹).我甚是惶恐,百思不得其解!是斗悉不和他斗吗?可是已打进了口.如不是亲眼见,无论谁说我也不信!

[em06][em06][em06]

如果引斗老咪,那会看到老咪大多不会斗咬,但会有一部分老咪会咬,而且是一咬不松口,在mc白虫里就是称为:mc夹口!

再说一句:会发口的老咪那是宝贝!

11#
发表于 2009-1-3 21:52: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em27][em27]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蟋雅致在2009-1-3 20:27:47的发言:

如果引斗老咪,那会看到老咪大多不会斗咬,但会有一部分老咪会咬,而且是一咬不松口,在mc白虫里就是称为:mc夹口!

再说一句:会发口的老咪那是宝贝!

哦!原来如此!看来我是受传统的影响太深!今年可要注意这种长颚蟋蟀了!谢谢指导!

13#
发表于 2009-1-4 09:44: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感谢中![em27][em27][em27]
14#
发表于 2009-1-4 16:49:35 | 只看该作者
[em05][em05]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2:4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安徽亳州在2009-1-3 13:08:33的发言:



你的全文引用,已经处理!

这种全篇引文,一来因文件过大影响浏览网速,二来对引文没有任何的评语,没有实际意义!

还望虫友们能理解并给予支持!引文不是只为了方便回复,而是提出你本人的看法的认同、赞许或指正!

                           赤足红旗呈


谢谢!本人文笔太差,只可意会,而无法言笔!就本文所术,已把困饶多年的问题,在这里找到答案,作为学术的论文!我认为价值太高!我不会把我个人的一点点不一定正确的意见来反对吧?既然我把此文全篇搬来,观点已明,本论坛好些高手在中蟀网都跟贴了,为何不转发在本网呢?至于评语大家跟贴评语,也就是我要看到的,意义何在?---还有没看到此文的人要看!我只是借花献怫吧了!你想要我如何做呢?哈哈哈!!!!

[em04][em04][em04]
16#
发表于 2009-2-24 20:34: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17#
发表于 2009-3-1 16:38:20 | 只看该作者

好!学习了!

[em10][em10][em10]
18#
发表于 2009-3-3 20:28:13 | 只看该作者

顶!

开眼界,长知识。

19#
发表于 2009-3-1 21:32:5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蟋雅致在2009-1-3 18:06:11的发言: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那天去三林塘捉虫,把它捉回家,一看,呵!真有它的!老咪!

这是脸部的特写!老咪,猴子,白和尚.


正确的名子:长颚斗蟀!

2006-9-11在中蟀网发的帖子照片<<考眼力:这虫是啥么子虫!今晚答案来了!!!---老咪!!!>>,近期此文图中的照片很热,被人转来转去,故再发一遍,也随mc热供大家参考!

孤独求败[em01][em01][em02][em05]

20#
发表于 2009-3-1 21:47:41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图
21#
发表于 2009-3-1 21:57:1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青衣白麻在2009-3-1 21:47:41的发言:
看不到图

你今天怎么有空合肥土人[em01][em01][em01]

22#
发表于 2013-11-9 13:4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技朮经典,好贴。
23#
发表于 2013-11-9 14:53:3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63:}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9 20:47 , Processed in 0.1881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