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只因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8 15: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铠甲凝霜 于 2015-10-28 15:56 编辑

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 济公活佛正传



话说这「玉髓香」,乃是三年前,外国进贡来的一种异香
,朝廷取来烧过了,就吩咐冯太尉收好,太尉奉旨就收放
在宝藏库中第七口柜内。到了上年中秋夜,皇上圣体不安
,皇太后取出来烧了一些祈求上天保佑,又随手放在内库
的第三口柜内,皇上不知。因今要烧这香,原叫冯太尉去
取,太尉走去取时,已不见了,心中慌忙,不敢回旨,故
私自出来求签问卜,恰遇著济公,气恼头上,正要将他出
气,故有此一番审问。今见济公说出他的心事,怎麼不惊
?又听见说他知道消息,怎麼不喜?只得备酒请他,求他
说出。济公直吃到烂醉如泥,方慢慢的说道:「这香是旧
年中秋夜,皇太后娘娘因祈保圣安,取出来烧了,就顺便
放在内库第三口柜内,你为何问也不去问一声,却瞎闷闷
的乱寻?」说罢竟辞别而去。那冯太尉半信半疑,即飞奔
入朝去查,果在内库第三口柜内,连皇太后娘娘也忘记了
,方信济颠竟是未卜先知的一尊活佛。
那济公一日在湖上闲行,忽见许多人簇拥著两口棺材,远
看又似一起,又像两起,又见几个少年好事的,三三两两
的在那裏议论。济公听一听,原来前面一口棺材,是王员
外的儿子王宣教,后头又一口,乃是陶斯文的女儿陶秀玉
,二人郎才女貌,私相爱慕,暗裏往来,一个愿娶,一个
愿嫁,誓不他适,后来两家晓得了,说他们不端正,逼令
别行嫁娶,二人拗不过父母,又不忍负盟,遂相约了逃出
涌金门,双双投湖而死。两家悔恨不及,只得各自捞起,
各自买棺盛殓,各叫人抬去烧化,众人把这事当做新闻,
在那裏说。济公挨向前去说道:「若是这段因果,他二人
心还未死,只怕烧他不著,除非我去方可烧化得著。」
众人听了,那裏肯信?可是王宣教的棺木,抬在兴教寺;
陶秀玉的棺木,抬到金牛寺,两处举火烧,果然尽皆烧不
著,两家父母各自惊骇,不知何故。又有那个好事的,将
济公的话,传到那两家的父母耳裏,两家只得央同众人来
请济颠。济颠道:「要我下火也不难,但酒是少不得的。
」两家父母道:「有酒在此,听凭师父去吃就是。」
济公先同到兴教寺,陶员外忙取出酒来请他,济公一连吃
了七八碗,方对众人道:「他二人前世原是一对好夫妻,
只因口不好,破了人家亲事。故今生父母不遂其愿,但二
人此一死,虽说是情,却有些气节,后世必然仍做夫妻,
你今将他两处烧化,如何肯心死?待贫僧移来合化,方可
完前因后缘。」王陶两家听他说明因果,不敢违背;遂叫
人将陶秀玉的棺木也抬到兴教寺一处,济颠手执火把,作
颂道:
今生已死后生生,死死生生总是情;
既死水中全不怕,定然火裏也无惊。
移开两处心留恨,相傍成灰骨也荣;
漫道赤绳牵不住,盖棺而后忽亲迎。
咦!凭此三昧火光,认取两人面目。
念罢举火,烧得烈焰腾空,只见两副棺木中,各透出一道
火光,合做一处,冉冉而去。众人无不惊异,直待化完,
王员外又要请济公吃酒,济公已不知走向那裏去了。
那济公一日同沈提点打从官巷口徐裱褙画店门前走过,忽
看见壁上裱著济颠的画像,沈提点近前一看,称赞道:「
画得十分像,但赞得太少,不足尽你的妙处;况且上面空
著许多白纸,何不再赞几句?」济公笑道:「恐怕无可赞
处了。」因叫徐裱褙画取下来,又写几句道:
远看不是,近看不像,费尽许多功夫,画出这般模样。两
只帚眉,但能扫愁;一张大口,只贪吃酒。不怕冷,常常
赤脚,未曾老渐渐白头。有色无心,有染无著。睡眠不管
江海波,浑身褴褛,颠倒任他尘俗气。桃花柳叶无心恋,
月白风清笑与歌。有一日,倒骑驴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
琢磨。
济颠题罢,沈提点道:「如今才觉这画像上有些精神!」
遂邀了徐裱褙一齐到通津桥酒楼上去,三个人说说笑笑,
直吃到傍晚方各散去。此时是



八月天气,杭州风俗喜斗蟋
蟀,那些太尉内臣,尤为酷好,往往赌大输赢。
却说东花园土地庙隔壁,一个卖青果王公的儿子,叫做王
二,专靠著捉蟋蟀出卖,一日五更,出正阳门捉蟋蟀,刚
走到苎麻边时听见一个在裏面叫得好,分开了苎麻一看,
只见一个蟋蟀儿,站在一条火赤练蛇头上,吃了一惊,忙
取块石头,照著蛇身上打去,蛇便走了。那蟋蟀早已跳在
地上,王二忙向腰间取出罩儿,赶著罩了,再细看时,却
生得十分好,不胜大喜,急急回家,叫老婆取乾净水浴一
浴,放在盆内,将好食养过两日,拿出来合人斗,就一连
赢了几场,一时竟出了名。
一日王二正斗赢了,打从望仙桥上过,正遇著张太尉喝道
回家,王二手裏捧著盆儿,立在旁边,让他过去。可是张
太尉最喜的是蟋蟀儿,见王二捧著盆儿,便吩咐住了轿,
叫王二近前讨看,王二将蟋蟀呈上,太尉开盆一看,见生
得比寻常不同,满心欢喜对王二道:「你把这蟋蟀卖与我
罢!」王二道:「这个蟋蟀,乃是小人父亲所爱的,相公
要买,待小人回去与父亲说了,然后送来。」太尉道:「
你若肯卖,我与你三千贯钱,一副寿板。」王二谢了,忙
回家与父亲说知,王公道:「太尉既肯出许多东酉,怎的
不卖?须急急送去,不要错过了。」王二道:「今日送去
,太觉容易不值钱,明日送去罢。」遂将盆儿收进去放好
,自却出门去闲走。
却说这张太尉见了这个蟋蟀,十分爱他,又不见王二送来
,随差一个干办,叫一个栅头,同到王家讨信,王公接著
说道:「斗一场赢一场,真实好个蟋蟀。」栅头道:「人
人说好,我倒从不曾见。」王公道:「待我取出来与你看
看!」遂到裏面取出个盆儿来,放在桌上,揭开盖要叫栅
头来看,不防那蟋蟀一跳跳出盆去,直跳出门外去了,三
个人连忙赶出来捉,早被邻家一只鸡子走来,一口啄将去
了。王公看见气得哑口无言,干办与栅头说道:「王公好
没造化!三千贯钱、一副寿板,白白的送掉了。」只得去
回覆太尉不题。不多时,王二回来,王公料是瞒不过,只
得将干办栅头要看,被鸡吃了之事,细细说了一遍,王二
急得暴跳,把桌子一翻,碗盏盆子打得粉碎,又不可埋怨
父亲,心上又气不过,只得走出来散闷。
才走到十字路口,忽撞见济颠笑吟吟的从对面走来,向王
二道:「你不必气,若肯请我吃一醉,包管与你邻家这只
鸡儿,讨还你的蟋蟀。」王二暗想道:「他怎知我的蟋蟀
被鸡吃了?这话甚是蹊跷。」便道:「请你不难,听凭老
师父放量吃个大醉,但须要讲明,若没有蟋蟀还我,那时
脱褊衫,还酒钱,老师父莫要怪。」济公道:「贫僧从来
不打诳语,你但请放心。」王二也是个好酒的,况是心上
纳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同济公到一个酒店裏去,你
一碗,我一碗,直吃得稀泥烂醉,方才起身。王二醉则醉
,事在心头,临出门还问济公道:「酒已请你了,蟋蟀几
时还我?」济公道:「明早五更头,若没有,只管来剥褊
衫;若有了,却还要请我。」王二道:「若果真有了,便
再请你便了。」王二一迳回家裏,王公怕儿子噜苏,躲在
房内不出来,王二酒又醉,心又气,跌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一觉到五更才醒,又听得唧唧的叫,又惊又喜,慌忙走下
床来,听一听,是蟋蟀在盆裏的声音,推开窗子,放入月
光来,将盆儿取到窗前,揭开盖一看,那个蟋蟀却好端端
的宿在裏面,原来日间鸡吃的乃是三尾聒子,王二看得分
明,满心欢喜,忙叫父亲道:「阿父!你不要著急了,日
间鸡吃的,乃是三尾聒子(虫名),蟋蟀自在。」王公听
了道:「好呀!好呀!」也起来了,王二又将济公许还的
话说了一遍,父子二人好不欢喜,也不再睡,坐到天明,
王二叫老婆收拾早饭吃了,取著盆儿,投张太尉府中来。
门公报知张太尉,太尉叫王二进去问道:「昨日干办的来
说你这蟋蟀被鸡吃了,甚是可惜,你今日莫非有个好的送
来麼?」王二道:「昨日父亲不知,拿出来看被鸡吃的,
乃是三尾聒子,这个好蟋蟀端然在此!」
太尉大喜,取了蟋蟀,就发了三千贯钱,一副寿板与他,
王二拜谢了,叫人扛了回去,果真的去寻著济公,又请他
吃了一坛酒。那张太尉得了这个蟋蟀,当日就拿去与石太
尉斗了一场,又赢了三千贯钱,一连斗了三十余场,场场
皆胜。张太尉喜之不胜,因而替他起个乳名,叫做王彦章
,爱之如宝。不期养至秋深,大限已到,太尉真是可惜,
打个银棺材,盛了香花灯烛,供了三七二十一日,方与他
出殡,请了济公来与他下火,棺至万家路,济颠乃手执火
把,念道:
这妖魔本是微物,只窝在石岩泥穴,时当夜静更深,叫彻
清风明月;聒得天涯游子伤心,叫得寡妇房中泣血。没来
由,只顾催人起贪嗔,费尽自家闲气力。既非是争田夺地
,又何苦尽心抵敌?一见面怒尾张牙,再斗时扬须鼓翼。
赢者振翅高鸣,输者走之不及。得利则宝钞盈千,赏功只
水饭几粒。纵有金玉雕笼,都是世情空色。倏忽天降严霜
,任你彦章也熬不得。伏此无明烈火,及早认出本来面目。
咦!托生在功德池边,相伴念阿弥陀佛。
济公下火毕,忽一阵清风起,在空中现出一个青衣童子,
合掌当胸向济公道:「感谢我师点化,弟子已得超升矣!
」言讫不见。张太尉看见,满心欢喜,邀请济公到府中吃
酒,是夜就在太尉府中住了。
到了次日,别了太尉回寺,打从王锦衣府前过,忽听得府
裏鼓钹与哭声,甚是热闹。因向管门的堂候官问其原故?
堂候官道:「我家老爷中年无子,后房有十来个小奶奶,
前年才生得一位公子,爱惜如宝,不期昨夜死了,请僧人
在此做佛事,所以哭泣。」济公道:「既如此,可通知说
我济颠要见。」堂候官禀知锦衣,锦衣将济公接进去相见
道:「你来得正好,我有一位小公子甚是聪明,不幸昨夜
死了。我实舍他不得,你可说几句佛语,送他入土,使他
另生好处。」济公道:「入土不如送他下火,他生在别处
,不如还生在相公家裏。」锦衣道:「此时下官心绪已乱
,但凭老师超度他。」济公道:「既是如此,可速抬出来
,就当厅烧了罢!不要误了时辰,又被他人占去。」王
锦衣忙叫人扛出棺材,在厅前丹墀中放下,济公手执火把
道:
小公子,小公子,来何迟,去何速?与其求生,不如傍熟。
咦!大梦还从火裏醒,银盆又向房中浴!
王锦衣在厅上看著济公火化,早有侍妾来报道:「恭喜老
爷,第七房刘奶奶生下一位公子。」王锦衣大喜,因知济
公佛力无边,忙命备酒请他,济公尽量吃了一醉,方辞别
回寺,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济公活佛

评述:
一、王员外儿子王宣教,爱上陶斯文的女儿陶秀玉,二
人郎才女貌,心心相爱,却遭双方父母反对,逼令别行嫁
娶,二人相邀投湖而死。正是:
我爱你,你爱我;生死恋,惹大祸。
我投湖,你投湖;悲惨事,全家哭。
二、人既死,不能复生。寻找短路,最是痴呆!二位恋人
,人死心不死,爱得难分难舍,不甘愿分开火化,还得劳
我为他们说法,相合火化,才消得怨气,灰土相依。正
是:
爱的一把火,烧死两家夥;
生无连理枝,死愿同一窝。
为何他俩有这段悲惨事,原来前世嘴巴不好,破了别人亲
事,才落得如今这个下场。世人啊!胡言乱语,明瞒暗骗
,谎话连篇,来世一定可怜。
三、斗蟋蟀赌钱,古代还有这门事!这只「赌虫」也真有
办法,斗死别人,赢得满身血债,但却苦了自己,乐了主
人。大限已到,勇士归山,张太尉感激,为它取个乳名叫
王彦章,还郑重其事为它入棺祭拜,真是人不如物呢!出
殡还劳老衲下火,为它皈依说法点化,烈火之中,一阵清
风,见一青衣童子现在空中,向老衲道谢:「我超升了!
」这与台中圣德宝宫所著?畜道轮回记?一书所述,完全
吻合。万物躯体不同,皆有佛性;悟者为佛,迷者众生。
世人啊!我也为你们点化吧!且听道:
生来这一户,死去那裏住?
玄关正字门,如来皈依处!
紫竹观自在,菩提无根树,
点你昏迷性,醒来自顿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5:11:17 | 只看该作者
王彦章简介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擅长枪、槊的猛将很多,但能使用铁枪的却寥寥可数,正史中记载的有五代的王敬荛、北宋的郭遵、金朝的张铁枪、元代的隋世昌,我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有“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的事迹。但其中最出名的,却是五代时的这个猛人——
后梁擎天柱,人送外号“王铁枪。”

王彦章。

甚至可以说,王彦章是古往今来猛将第一人。
一、
第一次看到王彦章名字,是在《水浒》上:擅长飞石打人的没羽箭张清连败梁山好汉多人,宋江眉头紧锁,对卢俊义和吴用慨叹:“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虽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

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王彦章,是何方神圣?手持百斤铁枪冲锋!他才是古代第一猛人

图:王彦章绣像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二、

说起来,王彦章还真和梁山有点缘分。

还记得《水浒》里有一段李逵大闹寿张县的故事吗?王彦章正是山东郓州寿张县人,就是距梁山最近的一个县,他要晚生一百年,生在武人不吃香的宋朝,搞不好也上水泊梁山坐一把交椅了,而且排名绝对是五虎上将之首。幸好,五代时期中原兵家纷争,王彦章这等豪杰生逢其时。

不过一开始,王彦章是从小卒做起的。

《五代史补》里记载了一段轶事:梁太祖朱温在郓州募兵时,少年王彦章报名,同时参军的还有几百人。王彦章向征兵的主将要求当队长,这下那几百人不干了,怒气冲冲地说:“你算哪根葱!草野里的无名小辈而已,凭什么想爬到我们头上,真是不自量力!”王彦章站在主将身边,指着众人说:“我天生雄壮,自己觉得你们都比不上,所以想当队长。你们出言咄咄,一个个好像都很牛逼?这样吧,大凡健儿动不动就说自己不怕死,死不死今天先不谈,谁敢同我一起赤脚到荆棘丛中走个三五圈?你们能吗?!”

光脚到荆棘地里走路?众人都当他是说笑,没想到王彦章真的当场脱掉靴子,光脚在荆棘丛中若无其事地走了三五圈,居然毫发无损!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没有一个人敢效仿。这事被朱温知道了,惊为神人,从此开始重用王彦章。

王彦章从此跟随朱温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官职也陆续升迁到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

各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王彦章的本事就是脚头硬,不怕疼,那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他真正的厉害之处是冲锋陷阵。《新五代史》载:“(王彦章)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铁枪王彦章。

三、

前文说过,王彦章打仗时骑在马上,拿着一把别人举都举不动的铁枪挥舞如飞。那么,这把铁枪有多重呢?

《资治通鉴》里给出了答案:“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

重达百斤的铁枪!

《三国演义》中,施耐庵老先生使个大劲才把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写到81斤,现实中王彦章的铁枪居然重达一百斤,而且还不止一杆,一把抓在手中,一把挂在鞍上做备用。通过古今度量衡换算,我们计算出,五代时的一市斤相当于现在的660克,一百斤就是66公斤!

我不敢断言王彦章是古代猛将中力气最大的,虽然在古代正史中,关于兵器重量,明代之前的,我找不出比王彦章冲锋用双铁枪更重的记载,只有《明史》中对猛将刘綎的记载是“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不过,“马上轮转如飞”和战场上“所向无前”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打过群架的男生都知道,在乱战中一寸长一寸强,你要是能将一根十斤重的铁棍子挥舞如飞,基本是方圆几米无人敢近。一个体院的哥们曾和我聊过一个段子:体院都是体育生,打架之才辈出,一般来说,这两个专业的比较狠,一是拳击,强在专项,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一是田径,特别是练中短跑的,强在全能,身手敏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你追不上。但还有一个专业是公认的无冕之王,无人敢惹:举重。练举重的基本自己不打架,但是有朋友啊,也有难得出去帮朋友撑个场子的时候,那就看吧——几个壮小伙,清一色的矮墩墩小平头,膀大腰圆,胳膊都扎着走路,当然光凭外形还吓不倒人,他们的最令对手胆寒之处在于他们手上的家伙,不是刀子不是链条,而是一根黑黝黝的杠铃棒,空的,练过卧推的朋友都知道重量:20公斤。你想,谁敢和这么重的铁疙瘩过不去啊!所以一场群架如果有举重队参加,就等于黄了,对手绝对闻风而逃。

古代战争当然不是打群架那么简单,但随便哪一方有个超级牛人,一样占便宜。

几百年前,山东大汉王彦章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66公斤的铁疙瘩,冲锋陷阵盖世无双。

四、

我说王彦章厉害,一定有大神要跳出来喊:“你忘记十三太保李存孝了?!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碰到李存孝几个回合就败了!”拜托,我说的是历史,不是小说演义。关羽81斤青龙偃月刀固然是杜撰,李存孝打败王彦章也是故事会。李存孝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是李元霸一样的存在,战无不胜,连五马分尸都分不动的“神人”——李存孝和李元霸谁厉害?高宠能不能秒杀卢俊义--等等,那是只有大神们才能敞开聊的话题,我等普通人就离远点吧。

真实的历史上,和王彦章屡屡对决的不是李存孝,而是他的干兄弟李存勖。

王彦章所处的五代十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

中原一带,是朱温和李克用的争霸之地。

朱温建立的后梁占据河南,和占据河东的晋王“独眼龙”李克用争霸中原多年。出身黄巢起义军的朱温在打仗上有一套,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相比之下,沙陀人李克用有勇无谋,在与朱温的争斗中明显处于下风。但是到了第二代,下风就变成上风了。原因是李克用生了个好儿子。

李存勖。手持百斤铁枪冲锋!他才是古代第一猛人

图: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小名亚子,是李克用的长子,也就是后世的后唐庄宗。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立即率军奔赴潞州(山西上党)打了一场漂亮仗,将围困潞州的梁军击溃。朱温对李存勖的用兵大吃一惊,叹息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这句话很熟悉,因为当年曹操也夸过孙坚的儿子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只不过,直言自己的儿子“豚犬”的,朱温绝对是第一个。

话说,朱温也真没看错人,他说过这句话的四年后,就被自己的三儿子朱友圭谋逆刺死,而诛杀了朱友圭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也仅仅将后梁的江山多维持了十年,最终被李存勖灭国。

李存勖勇猛善战,两国公认,唯独王彦章自恃武勇,看不起他,常对人说:“李亚子就是一个斗鸡小儿,有何可惧!”

这还真不是说大话,李存勖对于敌军中这个骁勇无敌的王铁枪,就是像“小儿”一样畏惧。

有一次,李存勖亲自率军,与王彦章的军队隔岸驻扎,用舟船在黄河中接战,每天都要交锋几十次。一次,李存勖领兵迫近后梁寨子,梁军隔河未能赴援,眼看寨子就要失守,危急时刻,王彦章一个人持着铁枪登上一艘小船,喝叱船夫解缆,单人单枪划向河中,大呼迎战!李存勖一见大惊,立刻退兵。

三国关云长单刀赴会,五代王彦章单枪邀战。

什么叫做万夫不当之勇?没有睥睨万夫的气概,没有一骑当千的实力,你行你上啊?

这种猛人,诚为一军之胆。

五、

写到这里,千万别以为王彦章仅是一介勇将,对于后梁,他是军事上的擎天之柱。

王彦章晚年,晋的势力越来越大,全部占有河北之地,后梁的局势犹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只凭着一条黄河天险在做最后的挣扎。

梁末帝朱友贞是个昏庸之君,当时的后梁朝廷,主事的是赵岩、张汉杰两个权臣。王彦章虽身为招讨副使、后梁名将,却毫不受重用。但是局势险恶成这样,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宰相敬翔。

敬翔虽是宰相,其实完全被赵张二人架空,平时对皇帝说话毫无分量,不过这次他豁出去了,将一根绳子塞在靴子里,入朝见皇帝,声泪俱下:“这次陛下不听老臣的,我不如死了算了!”拿出绳子就在大殿上找地方上吊。梁末帝给吓了一跳,急忙让人阻止,问他到底想说什么。敬翔大声说:“形势危急了,非用王彦章不可!”

在这样的刺激下,梁末帝终于下诏任命王彦章为招讨使主管前线战事,段凝为副职。

临行前,梁末帝询问破敌所需的时间,王彦章慨然回答:“三日。”朝中群臣窃笑不已,都以为这是老兵说大话。

这也正常。在一个满朝都是麻雀的国家,一只老鹰肯定会遭到讥笑的。

当时,黄河之北全被晋军占领,晋军用铁锁横断德胜口(河南濮阳附近),架起浮桥,在黄河两岸修筑了一南一北两城,号为“夹寨”。夹江的两城好比晋军的两个桥头堡,进可攻退可守,就好比在后梁的胸前架了两把刀。

王彦章接受任命后,马不停蹄奔驰了两天到滑州,为了掩人耳目,他大张旗鼓摆起了接风酒宴。私下里,他却偷偷派人准备好舟船,命甲士六百人持巨斧上船,同时装满了炼铁的木炭等物品,乘流而下。酒宴上,王彦章酒喝到一半,借口更衣,出了门就顶盔贯甲,率领数千精兵沿黄河快马加鞭,正好与舟船会合,直扑德胜。

到了德胜口,王彦章指挥士兵首先将铁锁用炭火烧断,又用巨斧斩断浮桥,同时他率军猛攻南城。浮桥一断,南城成了瓮中之鳖,终于被王彦章击破。

前前后后,正好三天。

再说晋王李存勖,一听说后梁启用王彦章为招讨使,大惊失色:“王彦章骁勇善战,我都要避其锋芒,夹寨的守将不是他敌手。王彦章兵少利于速战,他一定会急攻我南城!”立刻亲自率骑兵救援,才出发二十里,就得到夹寨的报告:“王彦章到了!”等到李存勖抵达北城时,南城上已经插满了后梁的旗帜。

隔着一道不宽的黄河,李存勖与王彦章立在城头遥望,当生英雄相惜之情吧。

对这两人的知己知彼,宋代修《五代史》的欧阳修大为神往:“庄宗(李存勖)之善料,公(王彦章)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王彦章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三天拔掉了夹寨的南城,给后梁的军队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因为这段勇悍的故事,王彦章声名大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在一首诗中赞道:“横飞平寨王彦章,据险当阳张翼德”,也就是说,在后人眼里,王彦章是与张飞并列的古代猛将。

六、

铁枪王彦章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受权臣嫉妒而罢官,寡不敌众而兵败重伤被俘。限于本文主题,就不多写了。

说说王彦章之死吧。

李存勖得知抓住了王彦章,大喜过望,亲自去见。一见到王彦章,李存勖第一句话就是:“你平常总把我当小儿轻看,今天服了吗?”

这句话李存勖憋了整整十几年,今天终于在王彦章面前说了说来,这份痛快可想而知。

李存勖一直爱惜王彦章的勇悍,令亲信安抚劝降。王彦章慨然回答道:“我本是一介匹夫,本朝把我提拔成方面大员,与你们皇帝抗衡了十五年;今日兵败力穷,死很正常,纵然你们皇帝宽恕我,器重我,我有何面目去见天下人!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赐我一死,很荣幸了!”

李存勖还不死心,又对李嗣源说:“你亲自去劝一次,说不定能成功。”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义子,是晋军中战功最卓著的大将,外号“李横冲”,和王彦章打过很多仗。后来李存勖死于伶人之乱后,拥重兵的李嗣源起兵平乱,做了皇帝,是为后唐明宗。

当时王彦章重伤不能出行,李嗣源走到卧室里见他。不料王彦章一见李嗣源,就大声说:“你不是邈佶烈吗?”邈佶烈,是李嗣源的小名。王彦章素来轻视李嗣源,故意用小名招呼他,以示轻蔑。这下,李嗣源连说话的心思都没了。

再以后,李存勖还下不了杀他的决心,命人用轿子抬着王彦章随军而行,到了任城,王彦章说伤口疼痛不肯再走,李存勖见始终无法劝降,这才下令将他杀死。王彦章时年六十一岁。

七、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大段情节发生在铁枪庙中,铁枪庙就是供奉王彦章的,这可不是小说家的杜撰,在宋代,铁枪庙就像关帝庙一样多,连乡野童子都知道王铁枪。

传说中的济公,在张太尉的宠蟋“王彦章”老死后,用银棺盛敛出殡时,写了一首《鹧鸪天瘗促织》:“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只因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休烦恼,莫悲伤,世间万物有无常。昨宵忽值严霜降,好似南柯梦一场。”

王彦章何以赢得如此大的声名?

翻开五代史的人物列传,你会发现是一笔糊涂账,某人,先仕梁,后仕唐,士大夫也好,武将也好,能从一而终的几乎找不到。

王彦章除外。

《新五代史》的修史者是宋代大家欧阳修,他在“死节”列传中,只列了三个人,排在第一的就是王彦章。

欧阳修一语中的:“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与欤?”

王彦章是行伍出身的粗人,从没读过书,他常用俚语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就是这种朴素的信念,他在后梁大势已去之时,奋然抗争,毫不屈服,以死报国。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一条勇汉,一杆铁枪。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典故: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墓址编辑
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据说均有王彦章墓。而河南的濮阳和新密都记载曾有王彦章墓。濮阳王彦章墓位于濮阳市城南徐镇乡武忠陵村前,而新密王彦章墓位于新密市城东南刘庄村。这些墓究竟建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如今,这些墓都已经基本找不到墓碑等历史遗迹。
位于庆云县县城北偏西10公里庆云镇贾戴村西南半里许土阜高隆处,据传是王彦章之坟。传说本部将士每人一把土遂成高阜,称“彦章坟”。并立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此处有历会,直至1937年会至。至今仍有人说:“有李存孝不显彦章”,王彦章过不去十八寨,即前任寨、东任寨、西任寨、大孙寨、小孙寨、苟家寨、罗家寨、尹家楼( 以上八个寨仍属乐陵市辖)、石(十)家寨,1966年坟毁。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5:3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铠甲凝霜 于 2015-10-28 15:38 编辑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死节传第二十

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为无人,吾得全节之士三人焉,作《死节传》。主

○王○王彦章裴约 刘仁赡附知

王彦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斗鸡小兒耳,何足惧哉!”梁分魏、相六州为两镇,惧魏军不从,遣彦章将五百骑入魏,屯金波亭以虞变。魏军果乱,夜攻彦章。彦章南走,魏人降晋。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自梁自梁失魏、博,与晋夹河而军,彦章常为先锋。迁汝郑二州防御使、匡国军节度使、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又徙宣义军节度使。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是时庄宗在魏,以硃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然彦章兵少,利于速战,必急攻我南城。”即驰骑救之,行二十里,而得夹寨报者曰:“彦章兵已至。”比至,而南城破矣。庄宗彻北城为筏,下杨刘,与彦章俱浮于河,各行一岸,每舟抃相及辄战,一日数十接。彦章至杨刘,攻之几下。晋人筑垒博州东岸,彦章引兵攻之,不克,还击杨刘,战败。

是时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及杨刘之败也,凝乃上书言:“彦章使酒轻敌而至于败。”赵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彦章驰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

唐兵唐兵攻兗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东路。是时,梁之胜兵皆属段凝,京师只有保銮五百骑,皆新捉募之兵,不可用,乃以属彦章,而以张汉杰监之。彦章至递坊,以兵少战败,退保中都;又败,与其牙兵百馀骑死战。唐将夏鲁奇素与彦章善,识其语音,曰:“王铁枪也!”举槊刺之,彦章伤重,马踣,被擒。庄宗见之,曰:“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乎?”又曰:“尔善战者,何不守兗州而守中都?中都无壁垒,何以自固?”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为!”庄宗恻然,赐药以封其创。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馀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庄宗又遣明宗往谕之,彦章病创,卧不能起,仰顾明宗,呼其小字曰:“汝非邈佶烈乎?我岂苟活者?”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与彦与彦章同时有裴约者,潞州之牙将也。庄宗以李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约以裨将守泽州。嗣昭卒,其子继韬以泽、潞叛降于梁,约召其州人泣而谕曰:“吾事故使二十馀年,见其分财飨士,欲报梁仇,不幸早世。今郎君父丧未葬,违背君亲,吾能死于此,不能从以归梁也!”众皆感泣。

梁遣梁遣董璋率兵围之,约与州人拒守,求救于庄宗。是时,庄宗方与梁人战河上,而已建大号,闻继韬叛降梁,颇有忧色,及闻约独不叛,喜曰:“吾于继韬何薄?于约何厚?而约能分逆顺邪!”顾符存审曰:“吾不惜泽州与梁,一州易得,约难得也。尔识机便,为我取约来。”存审以五千骑驰至辽州,而梁兵已破泽州,约见杀。

至周至周世宗时,又有刘仁赡者焉。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穀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穀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砲,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砲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舒州周祚、泰州方讷、泗州范再遇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古

三月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区。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呜呼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如彦章者,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今《周世宗实录》载仁赡降书,盖其副使孙羽等所为也。当世宗时,王环为蜀守秦州,攻之久不下,其力屈而降,世宗颇嗟其忠,然止于为大将军。视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书,乃知仁赡非降者也。自古忠臣义士之难得也!五代之乱,三人者,或出于军卒,或出于伪国之臣,可胜叹哉!可胜叹哉!
6#
发表于 2015-10-28 15:46:47 | 只看该作者
谢仁兄分享!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5:56:46 | 只看该作者

{:3_293:}
8#
发表于 2015-10-28 16:30:31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看!{:soso_e179:}
9#
发表于 2015-10-28 16:54:5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
10#
发表于 2015-10-28 17:17:0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1:}{:soso_e183:}
11#
发表于 2015-10-28 17:52:21 | 只看该作者
放在盆内,将好食养过两日,拿出来合人斗,就一连赢了几场,一时竟出了名。一日王二正斗赢了……

那张太尉得了这个蟋蟀,当日就拿去与石太尉斗了一场,又赢了三千贯钱,一连斗了三十余场,场场皆胜。张太尉喜之不胜,因而替他起个乳名,叫做王彦章

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有趣,有趣,这编撰的也是个有趣的主,将单须比作枪,同战三十几路,果然个王铁枪,哈哈哈~
12#
发表于 2015-10-28 18:06:5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15-10-28 21:41:10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值得一读{:soso_e179:}{:soso_e163:}
14#
发表于 2015-11-1 22:28:58 | 只看该作者
《智证传》:"魏将张辽,唐将王彦章皆有威名。当时小儿啼不止。其母呼两人者名,而儿啼止。"
15#
发表于 2015-11-2 17:53: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16#
发表于 2015-11-2 19:35:05 | 只看该作者
铁枪将名不虚传{:soso_e179:}
17#
发表于 2015-11-3 11:09:36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11-4 13:00:0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羡慕。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12 21:41 , Processed in 0.15451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