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物遗传多少代后第一代的性状才会稳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21: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蟋雅致 于 2012-12-23 19:49 编辑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第一代生物的性状在第几代后才会稳固?
  这要看生物是动物性的还是植物性的.
  动物性的:七代后才会稳固;
  植物性的:廿十代后才会稳固.
  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通俗理解:动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上大同小异,只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而且液泡不明显。遗传方面,稳定和分离的规律两者都差不多.
  蟋蟀的进化历程与植物相近,且两者进化分叉离散度不大,遗传方面,稳定和分离的规律两者都相近.故蟋蟀定向培育时的目标特性,在廿十代后所求的第一代目标遗传性状才会稳固.按一年孵化三代白虫蟋蟀算,起码要六~七年才能定向培育孵化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白虫蟋蟀品种.
  遗传的本质是基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一般生物都具有多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子代之所以与亲代相象,就是因为子代遗传了亲代的基因。其中,性染色体X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染色体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基因,父传子、女,母传子不传女。根据基因理论(已被科学证实)无论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有其重要作用,有存在主与次的问题。
  常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的细胞非增殖期呈颗粒匀浆状态,由于染色体是增殖期的表现结构,而非增殖期在细胞器染色后,发现染色体呈现无序的密度不匀的匀浆颗粒,故称染色质。只有在细胞分裂增殖期才形成有规律的条索状呈线状排列,称为染色体。按照遗传学基本原理,常染色体主营除性别外的全部性状。主要包括肌体结构、体表颜色、体表质地,肌肉状态,疾病,定向力,抗干扰能力,视听力,活力、相貌特征等。而性染色体只决定了性别特征,以及副性征:即雄性粗壮,肌肉、骨骼发达,鸣声宏亮;雌性柔弱个小,肌肉、骨骼细小。
  性染色体X的走向是有指导意义的。在遗传过程中,亲本把最优秀和最低劣基因传给子代的几率都是很小的,多数情况下都是遗传普通的基因,这就好象正态分布曲线一样中间大两头小。因此一对优良品种的亲本出极好子代和极差子代都很少有,出一般子代最容易.告诉我们:就算是一育种价值很大的雄性亲本其实出好子代的时候也是很少的。既然不能经常出好子代,自然就不能称为“金父”了,故没有“金父”之说。
  那么,有朋友就问了:“雌性不也一样吗?”在基因遗传上雌性当然也遵循“正态分布规律”。但是与雄性不同的是,发育成为后代的那枚卵是雌性下的,不同雌性下的卵质量不一样,这样就会决定子代的品质不一样。这种差异并不是由基因引起的,而是因为雌性亲本的身体,即不同雌性生殖系统的优劣决定的。
  以鸽子为例,锥森的双头金母法原理的具体内容是:用“金母1”与一只雄性赛绩鸽交配作出第二代,在第二代雄鸽中选优秀者与另外一只已经被证明是金母的“金母2”交配作出第三代。第三代的雄鸽就具有了两头金母的血缘,它们不仅可能是杰出的赛鸽,而且育种价值也非比寻常。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由于其中原因太复杂且有争议,在这里就不便做更多的解释了,其实如果我们知道并能够掌握这个方法,已经是受益匪浅了。特别是在孵化白虫时,如能应用这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孵化白虫蟋蟀工作,一定能获得很大的收获!

此文由 ym123569 发表:
  “蟋蟀身体的分子结构属植物性”。。。此话何解?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这是按地球生物进化历程来说的,离开最原始的生命源越远,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越大.
  植物与昆虫进化基本形成平行进化状态,这二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不大,体现出来的生物特能也很接近.

此文由 ym123569 发表:
  动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上本来就大同小异,只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而且液泡不明显。至于遗传方面,稳定和分离的规律两者都差不多的,当然这只是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通俗理解。不过要说昆虫细胞属于植物性,似乎欠缺严谨。遗传学很枯燥,但奥秘无穷。祝白虫培育取得好成果!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谢谢,非常感激仁兄的指点!确如仁兄所说:遗传学很枯燥,解说也很大论,但其中奥秘无穷,能多了解一些,对孵化好白虫蟋蟀很是有益的。
  我马上改一改,使说法严谨、符合科学一些.
  再一次感谢!

此文由 五德堂主 发表:
  搭好了叫优选优育、基因提纯,搞不好就叫近亲繁殖,要功夫。
  蛐蛐由于生命周期短,隔代选配只能通过籽粒保活,但在种群未建立时有限的籽粒能否出好的要份房工艺稳定+一点运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12-17 22:15:5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学习中。
3#
发表于 2012-12-17 23:06:5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必须顶~~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12-12-17 23:0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ka88 于 2012-12-20 18:28 编辑

{:soso_e179:}很专业。
99年时,本人沉迷于繁殖蛇纹七彩神仙鱼。当时一位台湾的朋友提到过这个问题:人工定向改良鱼类品种,基本在第8代左右可以达到某些特征的稳定。

昆虫,同理了。。

不错!{:soso_e183:}赞一个~~~

5#
发表于 2012-12-17 23:18:33 | 只看该作者
帮顶{:soso__1673323137838013228_2:}{:soso__4795686242160492109_1:}
6#
发表于 2012-12-18 06:19:3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soso_e142:}
7#
发表于 2012-12-18 09:09:50 | 只看该作者
嗯,太难了{:soso_e127:}帮顶是必须的
8#
发表于 2012-12-18 09:51:26 | 只看该作者
表示完全不懂,顶还是要顶的!{:soso_e179:}
9#
发表于 2012-12-18 10:22:42 | 只看该作者
鸽子的个体配对很重要,搭不好的多的是。实践起来也很难!

点评

堂主说得对。要关注雌性的线粒体遗传。  发表于 2012-12-24 11:08
搭好了叫优选优育、基因提纯,搞不好就叫近亲繁殖,要功夫。 蛐蛐由于生命周期短,隔代选配只能通过籽粒保活,但在种群未建立时有限的籽粒能否出好的要份房工艺稳定+一点运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3 11:15
任何配种选育都是扔的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3 11:10
10#
发表于 2012-12-18 10:38: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79:}
11#
发表于 2012-12-18 21:17: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
12#
发表于 2012-12-18 22:12:4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
13#
发表于 2012-12-18 22:17:41 | 只看该作者
跟养鱼差不多~稳定这个东西不懂。但我知道一般张的快的凶的从小就有地盘意识~!!!
我也自己孵过几次白虫,有地盘意识的都是一批里的大王。哈
14#
发表于 2012-12-19 11:50:21 | 只看该作者
“蟋蟀身体的分子结构属植物性”。。。此话何解?

点评

这是按地球生物进化历程来说的,离开最原始的生命源越远,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越大. 植物与昆虫进化基本形成平行进化状态,这二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不大,体现出来的生物性能也很接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19 18:4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8:44:50 | 只看该作者
ym123569 发表于 2012-12-19 11:50
“蟋蟀身体的分子结构属植物性”。。。此话何解?


这是按地球生物进化历程来说的,离开最原始的生命源越远,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越大.

植物与昆虫进化基本形成平行进化状态,这二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不大,体现出来的生物特能也很接近.

点评

动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上本来就大同小异,只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而且液泡不明显。至于遗传方面,稳定和分离的规律两者都差不多的,当然这只是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通俗理解。不过要说昆虫细胞属于植物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0 10:35
16#
发表于 2012-12-20 01:47:5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17#
发表于 2012-12-20 10:35:49 | 只看该作者
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2-12-19 18:44
这是按地球生物进化历程来说的,离开最原始的生命源越远,物种之间细胞分子结构差异越大.

植物与昆 ...

动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上本来就大同小异,只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而且液泡不明显。至于遗传方面,稳定和分离的规律两者都差不多的,当然这只是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通俗理解。不过要说昆虫细胞属于植物性,似乎欠缺严谨。遗传学很枯燥,但奥秘无穷。祝白虫培育取得好成果!

点评

  谢谢,非常感激仁兄的指点!确如仁兄所说:遗传学很枯燥,解说也很大论,但其中奥秘无穷,能多了解一些,对孵化好白虫蟋蟀很是有益的。   我马上改一改,使说法严谨、符合科学一些.   再一次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0 16:2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23:32 | 只看该作者
ym123569 发表于 2012-12-20 10:35
动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上本来就大同小异,只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而且液泡不明显。至于遗传方 ...

  谢谢,非常感激仁兄的指点!确如仁兄所说:遗传学很枯燥,解说也很大论,但其中奥秘无穷,能多了解一些,对孵化好白虫蟋蟀很是有益的。
  我马上改一改,使说法严谨、符合科学一些.
  再一次感谢!
19#
发表于 2012-12-21 21:55: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42:}
20#
发表于 2012-12-23 11:10:59 | 只看该作者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12-18 10:22
鸽子的个体配对很重要,搭不好的多的是。实践起来也很难!

任何配种选育都是扔的多
21#
发表于 2012-12-23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德堂主 于 2012-12-23 22:41 编辑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12-18 10:22
鸽子的个体配对很重要,搭不好的多的是。实践起来也很难!


搭好了叫优选优育、基因提纯,搞不好就叫近亲繁殖,要功夫。
蛐蛐由于生命周期短,跨代选配只能通过籽粒保活,但在种群未建立时有限的籽粒能否出好的要份房工艺稳定+一点运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9:47:07 | 只看该作者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12-23 11:15
搭好了叫优选优育、基因提纯,搞不好就叫近亲繁殖,要功夫。
蛐蛐由于生命周期短,隔代选配只能通过籽粒 ...

{:soso_e179:}{:soso_e181:}

点评

ljbljb先生在白虫的繁育上肯定具有大师级的水准。我只想说:“具体到提纯复壮这个白虫的繁育工作,是非常繁琐的”。  发表于 2012-12-24 11:41
ljbljb先生在白虫的繁育上肯定具有大师级的水平。我只想说:“具体到提纯复壮这个白虫繁育工作,是非常繁琐的。”  发表于 2012-12-24 11:30
23#
发表于 2012-12-24 01:13:2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研究太深了,
但是昆虫遗传更接近植物性还是打死都理解不了,呵呵……

继续关注老师的研究!{:soso_e179:}
24#
发表于 2012-12-24 01:16:1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一个基因突变~~!{:soso_e113:}
25#
发表于 2016-2-2 22:29:16 | 只看该作者
       *故蟋蟀定向培育时的目标特性,在廿十代后所求的第一代目标遗传性状才会稳固.*就算这个理论成立。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否二十一代都平稳、有序地进行,还是个问题。其间除基因外的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将前功尽弃,是其一。再说基因方面,尽管可挑选优良、强壮的二、三尾作种,但这样的挑选一般只能局限于显性方面,必经这是属于近亲繁殖,其中的隐性弱点一样会被多次叠加、多次强化,而被“提纯”,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孵化白虫蟋蟀行当中的种气、血系提纯,稳定都是无根据的意想。真正能在相对较短期的时间内孵化出相对较凶悍的白虫蟋蟀,不是在种气、血系提纯、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
      最后,真诚地谢谢秋蟋雅致老师的无私奉献!您不仅是真正孵化白虫蟋蟀的起蒙、普及、推广者,还从原理、机理、成因方面给出很多有益的指导,从您的帖子中,我学到了以前很多不清楚的东西。上面说的仅作交流。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1 12:26 , Processed in 0.1234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