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地下赌庄与“蟋蟀教授”-3 界面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4 21: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
交通大学的李世钧博士把我们请到了他家里。一些记者、蟋蟀专家和一两个大学同事也会在那里。我们必须如期出现。
我很想见到李博士。我在安国路找到一个DVD,上面有他在电视节目上接受采访。李教授提倡,要把斗蟋蟀升华成没有赌博的高雅文化活动,记者的反应很积极。 “赌博,”她在结束语里说,“破坏了斗蟋蟀的声誉。斗蟋蟀就像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许多外国人认为这是我们文化中最典型的东方元素。我们要引导它健康发展。”就在我到达上海前几天,李博士又在媒体上出头露面。这次是在报纸上,一篇文章写到他在市中心举办的无赌博锦标赛。报社记者把李博士尊为“蟋蟀教授”。电视记者则叫他为“蟋蟀传奇大师”。
李博士的公寓藏在大学校园附近一个低矮住宅区的角落里。他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主人,温和热情,看起来比64岁的实际年龄年轻,充满活力,头发像银色的鬃毛一样。我们到达时,有几个人已经在那里了,他立即将我们所有人带到他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指给我们看他终身爱好的成果:他与朋友创作的以蟋蟀为主题的画、诗歌和书法;大规模收藏的南方蟋蟀罐——这是他一本书的主题。
教授带我们进入一个大客厅,里面放置了各种罐子和工具。他选了两个罐子,放到沙发前面的低咖啡桌上。把蟋蟀转移到桌上的竞技场后,邀请我坐到他身边。他在我手里放了一根菣草杆,像人们常做的那样,鼓励我去刺激虫子的斗牙。我使草刷子很笨拙,老觉得自己是在折磨虫子,而蟋蟀基本静止不动,只是忍受着我的关注。我客随主便,努力地摆动着手腕,抬起头突然发现,其他所有人,不知从哪儿拿出数码相机来,排成一排,正在近距离拍照,就像首映式上的狗仔队一样。包括小胡!只有李博士继续盯着蟋蟀,就像房间里只有他和我俩人。这时李博士摇身一变成了导演,指导我菣草怎么摆,如何抬起头来,眼睛往哪里看,如何坐直……
也许我对这种事反应太迟钝,或许我脑子不够灵活。直到很后来,我跟小胡,还有李博士邀请来吃午餐的一个年轻记者李静,一起坐拥挤的公共汽车回地铁站,她一路喋喋不休地询问我的研究,和我对上海的印象,我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即使是小胡,他当时似乎只想用相机捕捉那一瞬间,也被我的单纯吓了一跳。
几天后,以“人类学家研究人虫关系——美国教授欲为蟋蟀出书”为题,李静的文章出现在《新闻晚报》上。当天拍的照片旁边,附有一句说明:“两个蟋蟀迷一见如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7-4-14 22:29:03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3#
发表于 2017-4-14 23:11:21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4-15 11:02:58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4-15 11:36:4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5:27:27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为人类学著作Insectopedia第七章《The Happy Times》下半部分。本文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文已获得作者休·拉弗尔斯(Hugh Raffles)授权。
头像被屏蔽
7#
发表于 2017-4-15 15:35: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7-4-17 14:26:59 | 只看该作者
型,色。俱   佳。
9#
发表于 2017-4-19 07:14:17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4-22 14:36:44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4-22 15:49:21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4-22 22:18:30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4-23 10:36:16 | 只看该作者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4 07:23 , Processed in 0.1482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