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15|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谈蟋蟀的格斗能力之外骨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 11: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蟋蟀的格斗能力之外骨骼
我们知道,肌肉发力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人类的肌肉可以支撑在骨骼上,而蟋蟀因为是无脊椎骨的低等动物,其肌肉只能支撑在外表皮上。幸好蟋蟀的外表皮比较坚硬,足以承受膨胀肌肉的扩张力,因而被昆虫学家命名为“外骨骼”。而蟋蟀的牙齿是外骨骼的延伸,被昆虫学家称为“上颚”,属于外骨骼的一部分。
蟋蟀外骨骼与人类骨骼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它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经过鞣合后形成的。它的性质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软骨、指甲等,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遇潮湿就软化,遇干燥则硬化。
糖类中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又称“甲壳素”,它的形态类似于针纺织品的网状结构,它主要存在于蟋蟀的须尾、肚腹及体内的各个软性器官里,在硬表皮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器官组织的韧性,避免发硬脆化被折断。因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昆虫学家就认为几丁质与外骨骼的硬度无关。
外骨骼的硬度取决于2大因素:1.酪氨酸及游离氨基酸等蛋白质,被《昆虫学》命名为“骨蛋白”;2.鞣合剂和鞣合过程。如果你想增加外骨骼硬度或厚度,只要增加骨蛋白或鞣合剂就行了。(此议如要展开必须专题讨论)
虫坛上广为流传的“补钙”、“添加甲壳素”的说法令人啼笑皆非。
蟋蟀发力时肌肉急剧膨胀,产生强大的扩张力,必须要有坚固的外骨骼将其紧紧地箍住。如果外骨骼的某些部位不够坚固,当肌肉膨胀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下列严重后果:1.牙齿和牙床的连接处断裂;2.全身扭曲变形;3.须底基脱落;4.头项部分裂开出血;5.大腿甚至6条腿全部脱落;6.翅张开甚至脱落;7.肚腹爆裂出水;8.尾断裂等等。其中,以前三种状况较为常见。
必须强调的是:蟋蟀外骨骼爆裂,是格斗中自己用力过猛所致。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仅仅牙齿相交,其他部位就会发生爆裂的现象。
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如果外骨骼足够坚固,那么这一切将不会发生
实战中,外骨骼受到肌肉膨胀的冲击时,很容易因薄弱部位受损而产生痛感,大部分蟋蟀还没等到外骨骼被破坏,就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逃之夭夭。个别在外骨骼被破坏后还能坚持战斗的蟋蟀,其耐痛能力令人钦佩。
这里,很有必要对牙齿的硬度展开讨论。蟋蟀的牙齿与外骨骼其他部位相比,有2个明显的特征:1.因为咀嚼食物和打洞的需要,成为外骨骼中最为坚硬的部位;2.蟋蟀的外表皮铺满着丰富的神经感受器,唯一没有神经感受器的器官恰恰就是牙齿。这2个特征决定了蟋蟀牙齿在格斗中不易受损,即使受损也没有痛感。所以,蟋蟀在格斗中不会因为牙齿本身的疼痛而败退。
实战中,蟋蟀总是一咬住对方就大力扭动,牙床及连接牙齿的结缔组织最先受到冲击。由于牙床的硬度不如牙齿,就会先于牙齿受损而产生痛感。如果牙床足够坚硬,那接下来就是外骨骼的其他部位轮番受到肌肉膨胀的冲击。而外骨骼的其他部位也同样不如牙齿坚硬,当然先于牙齿受损而产生痛感。
我养过的2只蟋蟀曾经在1986年和2002年,在众目睽睽下将对方的牙齿一咬两断。然而,随后发生的情况更想不到:1.对方并没有立即败退,还是“八角飞风”继续战斗。只不过暂时不适应,一上来连续咬空,而不断地用抱头爪去摸半截牙齿,最后还是对方主动认输。2.我的2只上风虫被人称为“铁嘴钢牙”,在接下来的格斗中,竟然都被对方轻轻碰了几下就别头逃跑,对方称其为“卵泡”。3.更为夸张得是,1986年那只下风虫修养3天后再次出斗,竟然以一粒半的牙齿赢了7路!
由此可见,牙齿再硬,其他部位不够坚固,照样不堪一击。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在早秋,发育还未结束的蟋蟀牙齿尚未固化,正处于柔软状态,此时如与已经成熟的蟋蟀格斗,很容易因牙齿被咬变形触及内部肌肉产生痛感而败退。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牙齿的硬度才是决定因素。
我们可以小结了:1..以坚固的外骨骼为支撑,发达的肌肉就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打击力量;2.坚固的外骨骼可以大大减轻因肌肉膨胀所产生的痛感,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抗击打能力。因此,坚固的外骨骼既是打击力的基础同时又是抗击打力的基础,当蟋蟀的打击力和抗击打力结合起来,那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格斗能力。
判断蟋蟀外骨骼坚固的目测方法,就是观察表皮细砂的密度。大多数情况下,刚羽化成虫的蟋蟀表面有些绒毛,此时翅的表面平滑反光明显。大约20天左右,蟋蟀发育停止,然后表皮开始收缩,绒毛退去细砂凸显,反光逐渐消退。细砂密度越高,外骨骼就越是坚固。个别优质蟋蟀刚成虫的时候就铺满细砂,只有颜色没有反光,按传统观点:底板老足!
蟋蟀的格斗局面也可作为鉴别外骨骼的参考,外骨骼柔软的一方,往往一相牙就别头逃跑。尤其是在早秋蟋蟀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这种局面经常可以看到。
等到蟋蟀步入老龄阶段时,或者因生病、下雨、气温急剧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蟋蟀表皮的蜡质层会逐渐增厚,一旦超过细砂就会产生“油光”。极个别的蟋蟀到晚秋的时候,细砂还在生长甚至超越蜡质层,导致油光退去,细砂和底色同时显现,了不得!
谁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蟋蟀是“铁嘴钢牙”,实战中也确实看到个别蟋蟀的外骨骼特别坚硬。曾经有人将一只大王蟋蟀的牙齿放在红木桌上用锤子敲打嵌入,取出后发现牙齿丝毫未损,令人叹为观止!
超硬的外骨骼是如何形成的?究其原因有很多种说法:钙化、骨化、瓷化、金属化等等,但这都是一些人的幻想。真正的原因却是许多人都想不到的“木质化”。
木质化的本质等同于“纤维化”,它是在外骨骼鞣合过程中掺入了较多的纤维蛋白所致。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生理现象,凡是步入老龄阶段的动物,无论是人类还是蟋蟀,总有部分器官组织被纤维化。但这种现象出现在刚羽化成虫的蟋蟀外骨骼上还是很少见的。我前些日子在《大棚白虫—沙皇传奇》中介绍的那只蟋蟀,就是典型的外骨骼木质化的样本。
对外骨骼木质化的认识,我自认为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但这个认识对白虫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欢迎虫友对此议进行研究和探讨。
发达的肌肉和坚固的外骨骼组合起来,形成强大力量的基础。但这还不够,还缺少一样重要的化合物:能量。(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5-6-1 11:46:3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一不小心的沙发。理论派高手——
3#
发表于 2015-6-1 12:25: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4#
发表于 2015-6-1 13:11:1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63:}
5#
发表于 2015-6-1 13:31:08 |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soso_e179:}{:soso_e163:}
6#
发表于 2015-6-1 13:40:1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我们大多玩虫人,能深入到这个领域,恐怕这不光是要兴趣与爱好了!
7#
发表于 2015-6-1 14:01:2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8#
发表于 2015-6-1 14:07:2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82:}
9#
发表于 2015-6-1 14:56:29 | 只看该作者
高深专业!{:soso_e179:}{:soso_e160:}
10#
发表于 2015-6-1 16:40:2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83:}
11#
发表于 2015-6-1 17:50:3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听讲
12#
发表于 2015-6-1 18:09:04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soso_e160:}
13#
发表于 2015-6-1 18:16:2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3:}
14#
发表于 2015-6-2 07:39: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soso_e183:}请继续聊
15#
发表于 2015-6-2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有据有理,值得品味; 辛苦了!{:soso_e163:}{:soso_e181:}
16#
发表于 2015-6-2 08:54:14 | 只看该作者
木质化的本质等同于“纤维化”,它是在外骨骼鞣合过程中掺入了较多的纤维蛋白所致。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生理现象,凡是步入老龄阶段的动物,无论是人类还是蟋蟀,总有部分器官组织被纤维化。但这种现象出现在刚羽化成虫的蟋蟀外骨骼上还是很少见的。我前些日子在《大棚白虫—沙皇传奇》中介绍的那只蟋蟀,就是典型的外骨骼木质化的样本。
   以上这理论与我的虫食试验不不谋而合,今年我给朋友们做白虫试验的虫食据朋友反映胜率几乎达100%,缺点是老得快,喂食30天可开斗,35天左右是全盛期,45天就老了不能再斗了。分析原因是由於过于强调外骨骼硬度,而使内脏也过早地纤维化了。
17#
发表于 2015-6-2 09:00:08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专研精神,有立论,有论据,{:soso_e179:},外骨骼强大是选虫者的追求,仅凭一条白虫起砂并纤维化“假设尸身确纤维化”,且双木后起叫似无普遍性,似不能使人信服。不知楼主是否可设想虫称王有多种状态,骨骼,肌肉的强健并非多虫一律。期待下文。
18#
发表于 2015-6-2 09:37:35 | 只看该作者
谢分享{:soso_e179:}{:soso_e163:}
19#
发表于 2015-6-2 23:0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5-6-4 06:11 编辑

又看到了先生的续文,高兴、学习!也谈点学习的体会。一、几丁质与外骨骼的硬度无关,但与外骨骼的组成有关。几丁质是由皮细胞合成的。二、外骨骼的坚固与“内骨骼”的组成有关,内骨骼同样为蟋蟀的打斗能力提供各种保障。三、外骨骼不仅需要硬化,在硬化的同时也需要韧化,纤维蛋白就起到了韧化的作用。四、早秋就外骨骼木质化的虫前几年玩到过一条,九月头收于上海花鸟市场,被卖家放至在十元一条的虫堆里,这虫到手前怎样不知。在我看来枯到极致及干到极致,早秋就翅面起粉,所谓哑光蟋蟀也,目视有色(高浓色)无光(漫折光),近似木翅。五、要说机理,简述为鞣合几丁质(甲壳素)、骨蛋白、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各类蹂合剂在特定条件下,短时间从充足到很少的变化。故这类虫往往后身难养出,而不走长路。
以上为学习体会之拙见,望先生赐教!
20#
发表于 2015-6-22 17:30:03 |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10-29 21:42:03 | 只看该作者
高!{:soso_e183:}
22#
发表于 2015-10-29 22:05: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
23#
发表于 2015-10-30 08:3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啊
24#
发表于 2015-10-30 18:57:1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25#
发表于 2015-10-30 21:27:09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玩意儿中的科技分析,学习了。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4 12:36 , Processed in 0.15942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