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莲草 干燥全草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约3毫米;绿褐色或带紫红色,有纵棱。叶片卷曲,皱缩或破碎,绿褐色。茎顶带有头状花序,多已结实,果实很多,呈黑色颗粒状。浸水后搓其茎叶,则呈黑色。气微香,味淡微咸。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名 称中文名称: | 旱莲草 | 中文拼音: | jin yin hua | 拉丁学名: |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别 名: | 墨旱莲,旱莲蓬,墨烟草,金陵草,莲草,墨草,墨菜,鳢肠,白田乌草,白旱莲,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古城墨,冰冻草,旱莲子,节节乌,水葵花,水旱莲,莲子草,野水凤仙,墨斗草,墨记菜,墨汁草,猪牙草,黑头草 |
属 性来 源: |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 | 药 性: | 甘酸,凉 | 工 艺: | 夏、秋季割取全草,除净泥沙,晒于或阴干。 |
作 用主治(功效): | 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 | 用 法: | 内服:煎汤,0.3~1两;熬膏、捣汁或人九、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捣绒塞鼻。 | 注意事项: | 脾肾虚寒者忌服。《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