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73|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师爷和他的蛐蛐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3 11: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爷王长友先生曾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初学相声的几年里,几个关键时刻都是王
长友先生给我以鼓励教我以方法,才使我平安顺利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慢慢成长起
来的。

  自从我拜赵振铎先生为师,进行二次学艺之后,王长友先生就自然成了我的师爷,
在师父演出繁忙之际,就由师爷教我,对我进一步深造和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匪浅。

  前面我曾经介绍了师爷的为人、师承及成名经过,艺术特点。除此之外,师爷还是
一位知识广博,兴趣广泛,热爱生活招人喜欢的老先生。他一生有很多朋友,有文学界
、书画界、新闻界、曲艺界等各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朋友。人们喜欢他,喜欢和他在
一起随便聊聊就能学到一些东西和你不可能知道的一些知识趣闻。师爷一生更是留下了
很多趣闻轶事,既有意思又令你感慨。

  师爷为人仗义,旧社会经常有艺人流落在外缺少路费不能归家,或因缺钱无法生活
的事。师爷经常以他在相声界的威望,带头组织“搭桌”,即组织一场隆重的演出,然
后把演出全部所得资助落难的同行,以解救他的危困。

  有一年,山东济南一位说相声的郭姓同行,流落在外,他用仅有的钱来到北京求助
于王长友先生,师爷把他带到后台,跟大伙说明情况,大家纷纷解囊,有给钱的,有买
衣服的,给他买了火车票让他归家。这种义举总是让那些被资助者感激涕零终身难忘。
师爷为人仗义具有同情心的口碑也在相声界广为流传。

  师爷从小聪颖好学,练就了一种超人的本领。那时候老艺人大都保守,认为自己有
了绝活可以一招鲜吃遍天,而教会了徒弟就饿死了师傅。行里有一句话“宁赠一锭金,
不给一句春”(即艺术绝窍)。师爷在没有录音机、录像机的年代,用自己的聪明和智
慧练出一种不管什么相声,他只要听三遍就能记住,并能上台演出的功夫,也就是内行
人常说的“偷学”。人们羡慕他的聪明,又存有戒心,怕自己的节目被师爷“偷”学了
去。

  有一年,刘宝瑞先生从南方回来,在“启明茶社”演出一段新相声《文章会》。那
是一段难度很大的“文活”,但师爷很喜欢,他认为这个节目很适合他的表演风格,就
决定“偷”学。

  他坐在剧场不显眼的地方认真地连听三遍,怕引起刘宝瑞先生的注意,后两遍是把
钱递给周围的观众,请他们代点的。那时观众喜欢什么节目,即可以出钱“点”演员表
演什么节目。师爷每听完一遍,就躲到厕所里默念一遍,然后再听,再默念。三遍听下
来他已经完全学会了《文章会》这个节目。

  第二天在后台,管事的问王长友先生当晚演什么节目?师爷随口报上《文章会》!
把刘宝瑞先生吓了一跳,众人也很觉意外。

  那天师爷在台上演出时,刘宝瑞先生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他发现师爷记得不错说得
也很好,刘先生到底是大家风范,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师爷说:“你说得很好!”从
此他们结为好友,经常互相切磋技艺,成为曲坛一段佳话。

  四十年代有一次在济南“晨光剧场”演出“相声大会”。当时很多全国各地的著名
相声演员都参加了演出,真个是名家荟萃。

  当地著名相声演员孙少林先生表演了相声名段《八扇屏》。这个段子很多人会说,
但其中有一段《扁毛畜牲》会者却不多。孙少林先生在台上表演时,发现了在下面听着
的我师爷,他立刻提高了警惕,改变了主意。

  这是一段教育人要懂得礼貌的内容,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想当初公冶长老先生一日无事独坐凉亭,见池边落一大雁,青松之上落一小
雁。小雁对大雁曰:‘仁兄,逍遥贵体来此何干?’大雁池边饮水洋洋不睬。小雁怒曰
:‘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我拿好言对你,为何不理?莫非痴呆聋哑乎?’说
到此处,孙先生故意把两句点明主题思想的关键词“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故
意漏掉,跳过这两句直接说了下去。

  师爷又用同样的方法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段子。

  那是四十年代的事,到了八十年代,已年届7旬的孙少林先生到北京休假,我向他请
教《八扇屏》中的《个别另样》时,孙先生问我:“你都会什么呀?”

  我说:“我会《扁毛畜牲》。”

  “谁教你的?”

  “我师爷教的。”

  “你说一遍我听听。”

  我给他说了一遍,演完后他半晌无语,然后慢慢地说:“孩子,你这里有两句关键
的话没有哇!”

  我问“哪两句?”

  孙先生说:“就是小雁说的那两句点题的话‘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哪!


  我说:“师爷没教我。”

  孙先生长叹一口气,很有感触地说:“孩子,这不怨你,也不怨你师爷,这都怨我
呀!”

  我不解地看着他。

  孙先生说:“旧社会同行是冤家真是害死人!当初我怕你师爷把这个段子偷了去,
所以在说的时候故意漏掉了这两句,谁知道他记得这么清楚!”

  孙少林先生把漏掉的那两句词教给了我,并一再嘱咐我要牢牢记住。

  第二天,孙先生和师爷一起吃饭,他高举起第一杯酒说:“师哥,我这头一杯酒不
能喝;算我给您赔罪!想当初您偷听这个‘活’的时候,是我故意撤了两句,没想到会
误人子弟呀!昨天斗念这块‘活’的时候就少了两句,我已经给他补上了。看来过去这
种保守的作法真是不应该呀!”他随即把手中那杯酒洒在地上……。

  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感慨,可见当初师爷偷学的苦心和记忆的牢固,更表现出老一
辈相声艺术家的坦诚和大度,一旦意识到会误人子弟竟那么痛心疾首,他们已从旧社会
的艺人成为新社会的人民艺术家。以后每当我说起这段相声,就会想到这两位大师的故
事。

  师爷爱好广泛,他会做一手好菜。除了各样西餐以外,最拿手的是“独面筋”、“
烧海参”、“■大虾”、“米粉肉”。知心朋友聚会,或徒弟、徒孙们馋了,他都会尽
心尽意地把菜做好,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桌,大家赞扬一句“真好吃!”师爷的脸上立
刻绽开动人的笑容,眼睛乐成一道弯弯的月牙儿,比他自己吃了还高兴。

  师爷平生最爱养蛐蛐,有很多养蛐蛐爱好者的朋友。一到了每年的七、八月,师爷
就带上自己精心制做的各种工具,铁丝编的网子,罩子,和挖蛐蛐的钎子,装蛐蛐的“
量子”等去逮蛐蛐,他知道什么地方的蛐蛐最好,最远要到徐水、南口等偏远的地方去
逮。他能听出什么是好蛐蛐的叫声,更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捉到不受丝毫损
伤完好无缺的蛐蛐,是啊,如果逮着一个上好的蛐蛐,却缺胳膊少腿,两根长长的探须
也折断了,那得多遗憾,还不让人心疼死!

  师爷家里有一桌半清朝赵子玉烧制的蛐蛐罐,养蛐蛐的谁要有几个赵子玉的蛐蛐罐
那就不得了啦,而师爷把自己走南闯北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大部分置了这种东西,花在
蛐蛐上的钱师爷是绝不心疼的。所谓一桌蛐蛐罐,就是以一个八仙桌为准,把蛐蛐罐一
个个顺序码在八仙桌上,可以码下24个,24个为一桌,师爷有36个上好的赵子玉蛐蛐罐
,自然就是一桌半了!这些很为其他养蛐蛐的人喜爱和羡慕,也是师爷爱不释手的宝贝


  师爷千辛万苦逮来一大批蛐蛐后,先一个一个地用戥子称,进行分类排队,选出份
量最大够八厘的上好的蛐蛐放在罐里,请京城有名的“金针李”。去喂养调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8#
发表于 2015-9-19 20:56: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79:}
27#
发表于 2015-9-16 03:37:5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soso_e179:}{:soso_e179:}
26#
发表于 2015-7-1 21:11:36 | 只看该作者
好{: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79:}
25#
发表于 2015-7-1 13:16:3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感动
24#
发表于 2015-7-1 10:52:1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0:}
23#
发表于 2014-2-6 13:15:54 | 只看该作者
行文、做事一样,于平淡处见品德!{:soso_e163:}{:soso_e179:}
22#
发表于 2014-2-4 15:36:35 | 只看该作者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4-3 11:14
提起“金针李”那真是京城一绝。因为他家传一手扎针的绝技,所以人称“金针李
”。他住在西河沿一个不同寻 ...

又阅一遍,感动!
21#
发表于 2014-2-4 08:06: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3:}好 文
20#
发表于 2014-1-25 07:31:5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3:}
19#
发表于 2014-1-20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18#
发表于 2014-1-20 15:09:1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17#
发表于 2013-1-8 00:22:28 | 只看该作者
金斗大师吧,文章写得哀婉动人,一往情深,真是佩服!貌似金斗大师也到山东的
16#
发表于 2013-1-7 19:44:2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15#
发表于 2011-6-16 18:57:3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文••••••
14#
发表于 2011-6-16 16:35:25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6-9 14:0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很感人
12#
发表于 2011-6-5 21:24: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哦辛苦了
11#
发表于 2011-6-4 11:39:45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先生无私,学生孝,好文.{:3_292:}
10#
发表于 2011-5-31 14:26:58 | 只看该作者
王先生的高尚品德,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9#
发表于 2011-5-31 08:48:28 | 只看该作者
{:1_181:}
8#
发表于 2011-5-28 18:53:56 | 只看该作者
顶,
7#
发表于 2011-5-28 18:07:49 | 只看该作者
{:1_178:}
6#
发表于 2011-5-27 11:05:57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3_292:}
5#
发表于 2011-5-27 10:37:53 | 只看该作者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4 14:42 , Processed in 0.1983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