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虫事漫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6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虫事漫记

孔阳

黄昏或清晨,去郊外和一些较老的宿舍区走走,那熟悉悦耳的鸣叫声,隐隐约约,忽远忽近,又在响起。清亮,明快,置身其间,心身仿佛沐浴雨露,恬淡、轻雅、畅快淋漓。白居易有诗《闻蛰》(蛰,蟋蟀的古称)曰:“闻蛰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忧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写的正是这名虫带来的愉悦之境。

喜欢蛐蛐是受先生的影响。先生对蛐蛐的痴迷在朋友圈里留下许多趣谈。我家的书房里,至今供放着一只死去的蛐蛐。它死去十五年了,却被我先生用一只古朴典雅的黛青瓦盆装着。蛐蛐身体早已风干,呈腊黄色。身边还放着一只用来盛水的青花瓷盘,如一枚硬钱币大小,精致可爱。在书柜琳琅满目的瓷、陶摆件中,我原以为那只瓦盆像众多的瓷器一样,空置着展示典雅的外表,却没发现它苍老而温暖的内容。先生说,十五年前的夏天,和少年伙伴游历江南,在江南小镇捉到这只蛐蛐,带回来后一直养到那年窗外飘雪的深冬。冰天雪地的日子,朋友来到他的书房,居然听到蛐蛐在叫。蛐蛐一般只有一两个月的生命,而这只蛐蛐却活了小半年,真是一个奇迹。从此,先生就成了半个蟋蟀研究专家,对蛐蛐的捕捉鉴别,调养玩斗,都摸索出一整套的秘诀。他甚至不辞辛劳,赴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拜访虫坛名家,参加各种组织举办的蟋蟀活动。

又到蛐蛐成熟的季节。我们翻出上年打装的捕捉工具,想再一度体会那捕获的刺激。听先生说,捉蛐蛐是很讲究时间的,时差几天捉到的蛐蛐大小老嫩就不一样。南方稍早,北方稍晚。大暑前后,是蛐蛐蜕变成长好时段。自古有白露前后出“将军”的说法。但随着自然气候变暖,现在节气到立秋,就进入了捕捉高峰。这一阶段能捉到上好的蛐蛐。偶尔将才辈出,其鸣叫声沉浑、苍劲,雄健,宏亮。色相超群,形魁于众貌,是蛐蛐中的上品。

蛐蛐活动的时段主要在夜间。从子夜到拂晓能听到蟋蟀肆无忌惮的鸣叫声。若是夜间有露水,空气清新,虫儿的鸣叫则更动听。此时蛐蛐都会爬到外面来吸取夜露并放声歌唱。若是用心去捕捉,常常能捕获到好品。

所以,每年的这几天,我先生喜欢白天睡觉,夜间出征。一般在夜晚十点,整装待发。穿上运动鞋,带上手电筒、水、通条、竹筒、罩子等捕捉工具。目的地主要是老宅,深巷,石头墙缝。郊外的杂草丛,砖瓦堆,麦杆垛。高校校园内那爬满青滕的红砖瓦房和房后的老树下,偶尔能发现意外的惊喜。月淡星稀的子夜,蛐蛐儿们缓缓游离于洞口,可按鸣声分辨品级,可按“琴声”寻找巢穴。如《花镜,蟋蟀篇》所言“侧耳徐行,一闻其声,轻身疾趋,声之所至,穴斯得矣。”

捕到一只好蛐蛐,便爱不释手,要反复地看。路途上经常能碰到同样全副武装来捉蛐蛐的人。有的甚至是年过六旬的老者。大家相遇,除了比较各自的蛐蛐,还会交流经验,分享捕获的快乐。夜雾凝重的郊野,寂静无声,虫儿的鸣叫断断续续,一群捕虫者,却显得格外的精神抖擞。

养斗蛐蛐,娱乐消遣,陶冶性情,古人有之。但真正懂得这小虫精神品质的人,却只有极少的行家。我有幸目睹过一次规模盛大的蟋蟀大战。两只被称为上品的蛐蛐在围观者叫喊的浪潮中拼死相斗。其中一只不慎被对方咬断了腿,拖拖拉拉,腿彻底残断在地。后来它单腿上阵。几经拼杀,只剩一条腿的蛐蛐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看着真是令人心寒。由此我想到人类的出击,想到史诗中传颂的英雄,想到九死不屈的复仇者……坚强,是所有生灵具有的品格。

如今,我捧起蛐蛐盆,内心悄然多了一份严谨和庄重。这爬行于杂草乱石中的小虫,给我带来的不仅是鸣声的愉悦,斗戏的新奇。它还潜藏着一种不可底估的力量。一些生存哲学的启示。所以,我喜欢将捉来的蛐蛐和圣人的书籍一起高高供放在书架上。

注:来自网络,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与心情,建设虫友自己的家园!

虫有虫品,人有人品,爱屋及乌,恋虫惜家!

[em27][em27][em2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6#
发表于 2009-3-28 06:39:3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拜读! 红旗兄弟境界颇高.
5#
发表于 2009-3-27 12:05:01 | 只看该作者
顶!陶冶性情!捉虫的乐趣最大!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22:10: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个来论坛的虫友,都能分享一点,那么论坛还会这般冷清吗?

只要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园岂能会不兴旺!

[em27][em27][em27]
3#
发表于 2009-3-26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是情结[em38]
2#
发表于 2009-3-26 20:59: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em27]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4 19:50 , Processed in 0.1715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