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90|回复: 1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对虫界‘火’泛滥与神话饲料的拷问!转自高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1 03: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感于中蟋网上的二则广告

   

    日前,浏览了一下中蟋网,给我的感觉是:虫季快到了。

   

    看了“香在树中”的帖子,给我的感觉是:“火”的父本级别蛮高的,根据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逻辑,这“火”应该是有点级别的,如果母本配得好的话。

   

    看了“虫二”先生的帖子,给我的感觉是:今天的白虫在几个特定的时间段已能和秋虫抗衡,白虫在打斗性方面已得到一定的提升和突破,用不了多久,白虫的打斗性将超过秋虫。

   

    看了“盆迷”的帖子,给我的感觉是:今年广大虫友只要到菏泽购买“野火”及喂钢铁战士的饲料,别的不说,起码今秋的生活将得到很大改善,天天有糖醋小排和红烧蹄髈吃。

   

    看了“双劲”领导的帖子,给我的感觉是:领导也是人不是神,同样老酒吃饱,思路不爽。这不,双劲领导二瓶啤酒下肚,立马翻色,不仅搞起了电话采访,过了一回当记者的瘾,而且还忘记了在中蟋网上做商业广告是要付费的。好在双劲领导平时不大喝酒,只是在股票不灵的辰光才来二瓶的。

   

    看了野火的“野白”销售广告,给我的感觉是:“野白”的广告制作者要么不怎么懂虫,同时也没有去过山东虫产地。要么就是忽悠,而且是严重忽悠。

   

    看了“二万太公”的饲料销售广告,给我的感觉是:人虫合一,以后虫感冒了,可以给它吃日夜百服宁,日片、夜片,应该效果不错。

   



    一般情况下,广告我是不看的,但看到回帖的虫友那么多,不禁看了一眼,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晚上回家又仔细反复地看了二遍。看罢,感触颇多。

   

    应该说,就事论事,这“野火”的研究培养者,这“饲料”的研究生产者的敬业精神,这毅力,这份难能可贵的,经得住寂寞、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十年的漫长时间,方磨得一剑。这一切无论是为梦、为理想、为玩、为谋生或为事业,都是一般人难以做得到的,确实令人折服。

   

    相比之下,这二个广告的制作则显得不匹配,整个广告体现的都是以我想象的实事为依据,再强行灌输给消费者,而不是以市场客观现状和需求为主导。虫少了,虫价高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到了无秋虫可玩的地步了呢,我看显然不是,每年我都去宁津,熙熙攘攘,捉虫的、买虫的都不见减少,而且在市场人人都对白虫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虫的多少是个量的关系,有、无却是一个质的关系。明显这广告是使用了移星大法,偷梁换柱,忽悠没有去过产地的虫友了。同样饲料广告也是一样,在不能量化的情况下,还长篇大论,依据十足的样子,随便说说。而且脸也不红,气也不喘,我以为很不负责任,对秋虫爱好者来说,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弄了一棚虫,吃了以后,养坏了或没什么明显效果,卖家有个什么说法吗?

   

    现代科学表明,人之所以做出某一行为,源于自身的需求,人对各种各样事物的不同需求,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一般来说,人们的需求有高低之分,其满足次序也有先后之别。

   

    举例来说,人们之所以要购买衣物,首先是为了保暖、御寒,这是人的生理需要。同时,也有为了社交活动,取悦他人,而购买华丽的时装。也有些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一身世界顶级名牌包装。

   

    作为一名推销人员,必须了解市场和市场需求,顾客购买的真正动机,只有弄清楚推销对象的真实需求,才是迈出成功推销的第一步。

   

    但作为顾客来说,人的理智因素对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其具体表现在经济约束力和社会约束力。经济约束力一般表现为所需商品的价格和性能,以及自身的支付能力。社会约束力一般表现为文化、阶层与周围群体的影响。

   

    根据销售的四大法则:一、发现目标、唤起注意。二、称心合意,激发兴趣。三、权衡掂量,破说事由。四、拿定主意,促成交易。我们先探讨一下“野火”的销售。

   

    “火”的研究培养者的人格魅力不容多说,因为在社会,在各行业,在中蟋网,在虫界、虫圈每个人都在表演着自己,你的嘲弄、蔑视、鄙夷、欺骗、诺言以及各种伎俩都会被人洞悉和看穿。然而你的真诚、善良、自信、宽容及努力同样会被人感知和认同,因为你的言行会告诉别人一切。而这一切根本用不着由你去解释和表白。

   

    问题是“缸火”、“野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销售的对象是定位在哪个层面,如果是定位于中下层玩虫者的,那必须以巨大的数量、低廉的价格取胜。如果是定位于高层次娱乐的,必须展示其强大的品种优势,发口优势,良好的受口优势。以高技术、高品质、高价格取胜。销售者可以利用中蟋网等专业网站玩虫人聚集的优势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推荐出来,以唤起玩虫者的注意力并了解“缸火”、“野火”是怎样形成的,和别的份房有何种区别,优势在哪里,而又存在哪些不足。其良好的品种及出色的打斗特性是怎样形成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缸火”、“野火”能引众多玩虫者的注意,就有可能引导玩虫者进入第二步,称心合意,激发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综合自身的各种因素作出是或否两种判断,如果符合玩虫人的心意,他就会更加关注这一购买的目标,产生购买的兴趣。

   

    例如“香在树中”提供的火的父本照,“虫二”提供的火在秋战中的成绩,这些不是广告胜似广告的手法都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二个虫友由于他们自身的底板关系,可信度大大提高。

   

    在许多场合,仅有注意和兴趣还不足以促使买你的虫,尤其是理智型的玩虫者,他们在购买前,总要反复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后行。这时就需要第三步,破说事由,其关键在于细致辨析,论证严密,合情合理,当然少不了事实举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双方的信任,消除疑虑,不觉得买你的白虫是一个坑子。

   

    拿定主意,促成交易。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销售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洞察能力、自控能力、策划能力的综合评估。

   

    反观这“野火”广告,给人的总体是想说明“野火”量多,能和秋抗衡,质量好,打秋一口酥,价格便宜。更有玩笑说,不希望在菏泽收到秋虫。

   

    我认为很有“假、大、空”的味道。广告做到这个份上,着实是对火的糟蹋。

   

    一、首先可以肯定,“野火”量和秋比,微不足道。我查了一下资料,宁阳耕地面积603万亩,宁津82万亩,曲阜61万亩,菏泽1246万亩,请问“野火”基地的面积?

   

    二、“野火”仅经过实验室、野外小批样本试养,离真正批量、定向培养或称为某一种产品,有着极大的距离,还存在着技术层面上的巨大问题,例如杂交第二年、第三年的变化结果和趋势,大自然的净化作用、愈合作用、杂交到第N代会复原等问题都远未解决。

   

    三、价格优势。请注意,价格由市场调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从任何角度讲,人的力量和自然力量相比,忽略不计,在菏泽怕收秋虫的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我想了解知道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一、“野火”的放养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要解决“缸火”某些不足,还是要以“火”代“秋”,改良整个中华斗蟋的品种?

   

    二、“缸火”脱离了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其原来的一些优势能否继续保持,或是“缸火”的某些不足得到了改善,而某些优势受客观影响(例如温度、食物、定向配种的改变)变得减弱了呢?

   

    三、野火基地有土著蟋蟀存在吗?如果有的,野火是否可能和土著蟋蟀通婚(串种),使原生的优秀的虫变成不优秀,原生不优秀的变成更不优秀,当然也有可能使优秀变成更优秀。这种不确定的变化概率应怎样去判断?有什么依据吗?

   

    如果是没有土著蟋蟀存在,那么是通过什么手段动迁的?生物、化学手段还是强迁,(公母全部捉干净)?如果是生物化学手段,那对野火今后的生存必然带来影响,如果是强迁,除非基地很小,否则几乎是不可能做得到。

   

    四、2012年的“野火”在秋天大概能回捕多少?会有剩余的吗?如果有剩余的虫,这些虫失去定向杂交培育优势,2013年所出的“野火”除了当年投放的“野火”外,会不会多一个品种,形成“当年野火”、“土著杂交野火”、“土著虫”这三种品种之势。到了2014年、2015年……其结果……?这些虫的打斗能力将会怎样?这就是一个产品形成所需要的过程。据有关资料介绍,杂交优势在第五代后基本消失。

   

    五、目前全国众多的玩虫人中,知道中蟋网的人有多少?

   

    玩白虫的人有多少?

   

    每年拿白虫进场子的有多少?

   

    每年下山东、河南、河北的收秋虫的人有多少?

   

    在产地养白虫、贩白虫占众多每年下地摸虫的人的比例是多少?

   

    每年白虫的产量是多少?秋虫的产量是多少?

   

    在目前秋战中,无论进场子,还是斗友谊赛,事先言明自己的虫是那个份房的产品而非秋虫的,有几何?其不讲清楚的用意又为何呢?

   

    六、“野火”的基地大概有多大?是山东、河南、河北产虫地的多少比例?

   

    七、基地对“野火”的定向培育,以保持其的优良打斗性能的技术保证措施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保证措施?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高品质父母本的“火”,其后代具有父母本纯正血统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具体来说,能超过父本的比例是多少?和父本基本持平的比例是多少?差于父本的又是占多少比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情况又各有什么不同,各占的比例又是多少?

   

    八、“野火”的捕捉问题,“野火”到离土期了,需要捕捉,这捕捉的学问也颇有讲究,有的听叫捕捉,(这需要一定的水平),有翻地捕捉,当然还有山东特有的夯地捕捉(后二种捕捉方式所捉出来的虫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那么“野火”是采用什么方式捕捉,这些捕捉人员是否经过专业训练,能正确判别“土著蟋蟀”和“野火”吗?一个晚上平均能捉多少条虫,有多少人参与捕捉,凭我估计,一个青壮年且体质很好的人,在处暑左右的炎热的晚上能捉30条虫就属相当不错了,而且这人需具有一定的捕捉经验。(我们虫圈有几位这几年一直在河北、山东交界处请人捉虫,一个晚上,不管收获如何,100元一天,捉到大的,另外奖励。一个晚上大大小小,最多捉十几条虫,其主要原因都是平常农民,不精于此道。)

   

    这捉虫的活一般的人还干不了,“野火”团队能组织100人捉虫吗?按每人每天20条计,每天2000条,在处暑前三天开捕(伏虫出将率实在太低),到8月底结束(黄河流域的节气和长江流域的节气差异很大,到白露节气晚上虫的叫声都已慢下来的,这时离土的虫基本无用)。共捕捉10天,这样“野火”团队一秋的市场提供量为20000条。(这20000条虫还是土著虫和“野火”的总和)。



    在“野火”团队能正确区别,白和秋的有几位?能区分优和劣的识虫高手又有几位?“野火”团队保证提供给买方的虫都是野火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我将拭目以待。

   

   我估计,一个小小的铁庄捉虫的人都会比“野火”团队捉虫的人多。如果经常去宁津收虫的人都知道,天天赶大集的卖虫人在柴胡店,在王木腿,在尤集等在马路两边一眼望不到边。这区区的20000条虫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里还有一个管理的问题,这100个捕捉人员的技术素能暂且不提,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也是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老板和员工们有一个利益的平衡点,“野火”团队能保证这批捉虫的人碰到大虫或好虫,不进行截留吗?能保证他们不到市场上去买皮子虫凑数交差吗?

   

    我们所有去过山东的虫友们都知道,在买卖虫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钱的问题,所以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人性中固有的劣根性都会赤裸裸地以各种看得懂亦或看不懂的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何况这支松散型的捕虫队伍,请问“野火”团队在这方面能提供保证买方得到的虫是完全随机的,没有经过任何人为挑选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1
163#
发表于 2014-9-28 16:08:1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soso_e163:}
162#
发表于 2014-9-28 14:54:45 | 只看该作者
你真人虫王!
161#
发表于 2014-9-28 14:31:43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学习。
160#
发表于 2014-9-27 11:22:1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必须顶!~这才是大师级的~讲的真好~各方面都到位!~
159#
发表于 2014-9-27 10:48:34 | 只看该作者
     全篇文章分析地很透彻,本人今年也在关注白虫了,虽然不斗白虫,因为,我对虫的情结还是一年四季在于秋,春夏冬以事业为主。个人一点看法就是:不管什么“火”也好,秋白也好,棚虫也好,其实都是人工孵化的,它与秋虫没有什么区别,说白了它还是蟋蟀,这点变不了的,没有必要讨论的如何高深莫测,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看得简单起来,只要比赛的规矩定好即可,一,纯粹的秋虫对局;二,只要是蟋蟀斗可以斗(赌)。
    总之一句话,虫还是要看品级的,高品级的虫都有输赢,输的不是品级低的问题,也不是秋都能赢,白都输。
    我们都是蟋蟀的爱好者,爱赌的不要劝不赌人去赌,喜欢玩的不要看不起赌的人,大家各得其乐!
158#
发表于 2014-9-26 09:21:2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采{:soso_e160:}
157#
发表于 2014-9-26 07:27:5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手。
156#
发表于 2014-9-26 06:39:54 | 只看该作者
{:3_292:}{:3_292:}
155#
发表于 2014-9-25 10:14:5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soso_e179:}{:soso_e163:}
154#
发表于 2014-9-25 09:31:4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0:}
153#
发表于 2014-9-25 09:31:14 | 只看该作者
笑熬浆糊 发表于 2012-8-11 03:30
今秋,不会因我谈了自己用胡萝卜喂虫而引起社会游资狂炒胡萝卜。

   

152#
发表于 2014-9-24 17:02:08 | 只看该作者
这简直就是陆海空全方位定位轰炸了。这智商完全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挣钱对楼主来说不是事。思路太清晰了,膜拜膜拜!!
151#
发表于 2014-9-24 16:05:28 | 只看该作者
有幸看了这篇高论,作者雄辩地说明了观点。敬佩。但有一点作者可能不知野放的场地,捉虫者每天三五百条好捉。
150#
发表于 2014-6-3 15:31:2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
149#
发表于 2014-6-3 14:57:09 | 只看该作者
清醒着继续糊涂~·佩服~
148#
发表于 2014-6-2 22:28:2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147#
发表于 2014-6-2 18:07:4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年用过胡萝卜,把胡萝卜榨汁,然后用来烧食。后来感到麻烦,就停了。看来,今年还得要用胡萝卜。现在想想,那两年的蛐蛐真斗得不错。
146#
发表于 2014-6-2 15:52:0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145#
发表于 2014-6-2 12:41:55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144#
发表于 2014-6-2 08:39:0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89:}{:soso_e163:}
143#
发表于 2014-6-1 22:06:10 | 只看该作者
浆糊先生讲的精辟‘真糊涂也’。场上斗虫输了没事,只要赢了‘药水’声不绝。真的‘药水’就这么好吗?如果真的有效,希望大家都用不就相安无事了吗。如果没效果干嘛‘怕哪’是虫没信心,还是人没信心。真的别给骗子们骗了。
142#
发表于 2014-6-1 13:11:5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文采、好学识。{:soso_e179:}{:soso_e160:}{:soso_e163:}
141#
发表于 2014-6-1 11:28:55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先生是哪里的?真是高人,佩服。
140#
发表于 2014-6-1 11:24:5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这写得好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理论上有条有理条条分析比较透彻且通俗易懂;实践上通过自己在养虫过程中的经验及向前辈学习得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服力较强。结合本人在十几年养虫的一些心得,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8 01:29 , Processed in 0.16051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