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29|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浅析养、斗、盆长,再谈直推(全文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4 15: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打不死的 于 2013-9-27 11:19 编辑

      今年,一直想写这样一篇文章,苦于太复杂错乱,也苦于缺乏动力,这次机会来了。我认为写这样一篇文字能帮助大家选择如何开毛,何时比斗,如何去计算那些得失的斤斤两两。都是个人的实践,大家有分歧还是继续谈。
      首先要认识盆长的规律和方法。
    早期:
    一条八月底入盆的虫,进盆一般最先改观的只皮色的清洁度和肚子长出几节,这只需要5天时间;养的精进的高手,安排好静、干净的环境,食物一日三餐,及时放提,杂粮搭配得当,等等,虫色泽京润,映光(好虫),这个程度一般是在10天左右;也就是说九月十号,您的虫能达到这个水平。  
    中期
    后面是一个中间期,约15天左右,这期间及早您要决定虫要做龙型做空还是走晚路子养嫩。这段实践许多好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一般的是出背、出腰,背出则枪垂,腰出则尾夹,高级的是条虫变柜台,虫的肉身整体往高和方阔走;头部也有型的变化如出角,脖套头冒出,高级的有寿星头膨胀。所以,三分养指的是所有的虫,而如果是一批好虫之间养工就远不止三分了。进入9月底前,要应付斗和养两条战线,早路斗将和寒露即将开斗的养法当然不同,这当中还有选将的忧郁和做干的技巧。
    后期
    当面对一条黄一线,你会毫不犹豫的在秋分未到就开斗了,但当你遇到一条紫壳白牙呢?或者白牙青呢?我每年都有这个问题,比赛是9月28号,虫斗季在寒露,这始终是国虫网的尴尬。当遇到非常好的虫,就不能让他自然熟。这里有几个安全的方法:1、干养,控制盆子湿度;2、室外养,保证自然温差;3、食用饲料,加速老化和干。但遇到好的晚虫这还不够,就在夜晚晾虫,这可以加速皮壳老化,并能缩肚档。
    头顶开光,虫态有力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后期的虫型会有收缩,但虫的力度会明显提高,这就是能斗的预兆。大家经常说底板,我觉得底板跟虫龄有关,白牙青在这方面表现很明显,早期的白牙青肚子大得没型,到了9月底左右才出现高厚方的迹象,包扎由松到挺到紧;虫的起叫也是如此,虫叫声弱到叫了几天后变强,所以有人说虫多叫叫底板会好,所以当虫呼三时,我们一般是让他叫个7、8天再落;虫的步伐也会由弱到稳;虫的型和势都会变有力。这种底板的成长是自然的老化的过程,也有优养的功劳。
    然后是斗前虫养
    这里是控制龙形和虫性的关键阶段。也是观察虫态的关键期,简单的说斗不斗不是看大便,是看在斗格里的态势。此处还是掠过吧。
    所以,盆长是鲜明存在的,是有质量的差别的,是有阶段性的。熟悉了盆长,养就有手段,而斗就有尺度。
   
    养还用说么?我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我则么分阶段饲养喂食的,被大愚兄称为懒人养法。的确养得不够精细,差别在哪里?——从师父家拿回来的虫,一个礼拜光立即消失,当然色不会走掉的。这就是差别,也说明养的重要,细节很多,等我多多观察会议,专篇写吧。
   
   斗
   很多高手和法师不敢斗,应为“金口、银口”,反正是钱,打一口少一把钱,呵呵:)开玩笑了,既然是赌博,赌要命的钱,当然每口都很重要都是钱,所以打一口会少一口,金口变铜口,铜口变臭口,铜臭口。。。
   是这样么?虫的口是会打坏,但是如果没打坏,真的就打一口少一口了?这个是滑稽的,虫是生物,你孩子打架,会不会打一次胳膊松一下?最后胳膊就坏了,松了。。。
   举几个例子:
1、越打越会打。有个捉单夹的例子,我曾经在一片“落闸定胜负”的文章里写过,写得是条紫虫。紫虫斗法一个“巧”字,紫虫很多早斗,可斗三秋的不在少数,虫子是在斗中学习斗,第二次斗会更具战术和果断,早秋多口的虫到了后期很多霸口,这个例子和故事网上多见。
2、毛口就是“毛躁时候的口”。我是这样认为的,很多毛口虫,性低,打起来架势也不对,很容易被别人冲两下就怨走了。拿了一条很好的虫打出这个鸟仗的确冤枉。而(我说过)无论胜负(早秋斗过的)虫的第二次打斗一定会比第一次性旺盛会打。
3、搞不懂。这个师傅跟我说过,我也经历过几次。所以看得中的败蛐蛐,和明知道晚路的败蛐蛐,在早秋我一般不会丢掉。师父有条虫斗一下,输了放生,再捉回来,再斗,再放生,直到寒露后好几天,捉回来,居然特别会斗,连走好多路立盆。我的故事没这么夸张,但今年一条误认为是黄的淡青,已经败后胜好几路了,一条紫也是把老对手和朋友的精品都抖掉了。
   先写这些,说说“打一口少一口”是个故事,正如春笋老哥所说。
   这个故事的根源在于:赌。也在于怕伤,和不会调养,怕打后走色起油等等。所以,就一直养吧,到熟透直接赌最保险,实际是脑子的堕落,怕动脑精,一个字:懒,脑子懒——把虫当成死板一块。
  
   现在说说如何斗。这几乎是重申了。应为在给木子老师的信里写过,不太详细,但关键的都写了。
   入盆前的斗是珍惜自己养虫的精力,有资格的才入盆(斗的虫都是选出来的,咋么选,无非是很看好的不选等等)
   养成型(30天)的斗,是精细养和选将留将的前奏,(强调过分出晚虫,留将)
   赛前的斗(要参赛的必斗,会斗伤,能斗伤的都不是将中将;会斗累,恢复几天就好)一条在龄的虫3、4天一战是他的固定节奏。你的虫走两路跌掉了,你可以怪虫就是两路货,说所有虫都是3、4路的命。 只要不是连斗虫一般不会起油,早老;如果调理不得当,再嫩的虫也会老得早。虫的老与嫩在于我们养虫人的控制,您也可以怕这怕那顺其自然咯。。。
   
   赛前的斗是为了拔虫,看得懂的,你真的很懂,就留到赛前,但还是先开一口好处多,不是信心问题,是给虫一个更精干的状态更火辣的脾气。大愚兄说以前咋么,现在直推,他直推了么?他从木子老师生日到今天打了多少友谊赛,他有几条能直推?我师父还要我这个直推那个直推呢,他自己直推了么?那些都是花边故事。
   
  静养和精养才是护虫之道,每日的观察时间要短,注意力要集中,看的要全面,虫不会走差的。

  最后还是想给我们这些新手说:多斗才能进步,打草的进步最快:)


  我觉得再不写以下文章,新手真的要被误导到真论里去了。我们新手学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争,何况争来争去,没有哪位法师会告诉我们实际该咋么做,来手把手地教我们!
   学虫,就是要一头栽进去,自己看自己摸索,门还没入,就没有资格把很多门关上。今天,我倡议排虫,并没有说不能直推哦,而是指的直推毕竟是少数的几条虫,那些喊直推的有几个是没排过虫的,他们买的几百条虫直接喂鹦鹉了?所以,争论本身是个笑话:)
   但是,后文布衣老师说的,我更愿意把他当作是:养足!布衣老师收50条,完全有能力收好,养好。我收50条,首先不能保质,所以就200条吧。所以,新手都会面临筛选问题,所以提出盆长,来作为分阶段斗虫的基础,也谈到了虫的熟冷跟种类有别,只是冰山一角,一是为了帮助大家不要只相信排斗的结果。
   我目前是边学边养斗,在没学到前,我会有很多错斗,学好点,我少犯错;虫养足,足斗,又是条将军,谁不想啊?!哈哈,现在不行。但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养了,你看我写了那些是不重视养的结果么?我们是新手,我们什么都学,什么不像样的都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0 分享分享2
89#
发表于 2015-4-7 10:50: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63:}
88#
发表于 2015-4-7 10:32:56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说斗不斗不是看大便,是看在斗格里的态势。此处还是掠过吧。(这是你全文的画龙点睛之处,不过楼主你没有点这个睛啊,哈哈哈,说的一点也不错,同感啊同感!我想点这个睛,不知道楼主是否赞同。)
87#
发表于 2015-4-6 23:15: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排了就放心吗
86#
发表于 2015-4-6 09:50:30 | 只看该作者
玩虫三大难,怎样选养斗。{:soso_e163:}{:soso_e179:}
85#
发表于 2015-4-5 22:24: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5:}
84#
发表于 2015-4-5 22:20:34 | 只看该作者
顶了
83#
发表于 2015-4-4 19:20:51 | 只看该作者
各自耐心说明观念,佩服,现在看重金口,银口是否公养不便调理有关?必竟斗期受限的虫多。
82#
发表于 2015-2-1 11:29:0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soso_e181:}
81#
发表于 2015-1-31 11:27:27 |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5-1-30 11:52:55 | 只看该作者
兄好,你的绍兴虫也是这样养?
79#
发表于 2015-1-30 11:52:26 | 只看该作者
兄好,你的绍兴虫也是这样养?
78#
发表于 2014-1-14 07:39:0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77#
发表于 2014-1-13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42:}
76#
发表于 2014-1-11 18:19:54 | 只看该作者
不用排虫的我觉得收个10条左右到时直推,养虫多了多辛{:soso_e129:}
75#
发表于 2014-1-11 18:17:1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虫能看出来也不会乱打,看不出来得或之前看好后来有疑问的当然要咬一口喽,我顶楼主{:soso_e185:}
74#
发表于 2014-1-10 09:01:11 |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14-1-9 22:06: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3:}
72#
发表于 2014-1-3 19:40:0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  仁兄是用食物给蛐蛐催老吗  ?   
71#
发表于 2014-1-3 19:32: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帖子今天才看到     很实在    很精准        {:3_294:}   {:3_294:}
70#
发表于 2014-1-3 17:38: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soso_e181:}
69#
发表于 2014-1-3 16:54: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68#
发表于 2014-1-3 15:06:0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67#
发表于 2014-1-2 14:41:02 | 只看该作者
偶而看到此文,首先肯定目前的年轻虫友是会总结的,能在网上发表心得是有勇气的,但学习地路还是长的。
66#
发表于 2013-10-5 13:20:24 | 只看该作者
甚是博大精深{:soso_e179:}容我慢慢细心体会{:soso_e100:}给您敬茶{:soso_e160:}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3-10-5 15:54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21 03:13 , Processed in 0.11355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