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1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收虫技巧及心得~~作者林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9 08: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在实际的收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基本要点和问题,以及一些本人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目的是看后尽量少犯“错误”,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机会,不要错过了“下手”的关键时机,所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收虫前要先掌握卖虫者的基本情况,男女老少要区分对待和了解。一般来说,在当地捉虫的还是以大人为主,大人中又以成年和壮年的男性为主;因为捉虫毕竟是件很费体力和辛苦的差使;老人不是迫不得已,一般很少再下地捉虫;女人和小孩也只是在家里自留地或村庄附近捉捉虫而已,也只是卖些小钱贴补家用和挣些零花钱罢了,大多没有什么太好和太多的虫;只有那些成年的男人们才会早晚下地或到较远的地界里去捉虫。
   卖虫的男人又分三种;一种是专门捉虫买的;一种是不捉虫,所卖的虫都是从捉虫的手里低价买来的,在转手卖的,也就是俗称的“二道贩子”;另一种是即下地捉虫,同时又“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收购同伴手中的刚出土的蟋蟀,既捉又贩的角色,这些人在现在的卖虫大军里已经占了相当一部分了。在这里主要说说自己捉的这部分人群。
   他们一般在捉好一批虫回来后,在路上能卖到好价钱的就先卖掉,卖不掉的也不会勉强处理掉,剩下的都带回家,再重新分一下定一下价,同时喂一下虫,使虫看上去更大、更精神些;再拿出来时,就有了“分工”了。家里最好的虫一般都在男人手里,因为他们能“把”的住价,再说老爷们手里没有象样的虫,出来卖也不好看和好听呀;一般的虫都在妇女手里,价格不大且数量较多,卖时以尽量处理干净为主;而小孩们手里的虫,则多数是卖了几天卖不掉的或太小的,拿着“冒冒野”,卖掉就当零花钱,卖不掉也无所谓。对于资金丰厚的收虫者来说,可以多招呼这些男人们手中的虫来看;而对于大批量、低价位收虫、贩虫的收虫者来说,就要多招呼这些老妇女手中的虫来挑选了。不过这里要强调补充一点:那些已经读书上学的小男孩手里的虫要特别注意些;因为当地到了这个季节,捉虫卖虫成风,而且早已出名,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小孩,对捉虫、卖虫都已不陌生了,尤其是那些家境比较贫困的家庭,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做为家里的男性,他们也是早已靠捉虫挣钱了。所以对待他们手中的虫时,要多长个“心眼”,尤其是对蹲点和常去的地方,更要对当地的这批“儿童团”注意和了解,会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不过事无定律,以上的这些观点说的只是大多数农户的情况,但有些家里是妇女当家说了算的,情况也许就正好相反了,关键还是要看收虫者自己在现场的观察和判断了,这之间的运气和“虫缘”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当地人卖虫时还有一个习惯,为了区分自家虫的好坏和不同,怕卖时记不住或和别人混淆,就会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瓷罐子装虫;隐蔽些的会在盖子上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及数量的像皮筋做暗记,明显点的也会在罐子上、盖子上刻字、写字或贴东西等。当地老乡对蟋蟀虽然没有太深的了解和精通,但经过了多年的“熏陶”接触,多少也能大略分个好坏,每次捉虫回家后,就会自行先区分一下,并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后,再拿出来卖。
   有些“精明”的当地人,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每次卖虫前,先不急着出手,而是先跑几个摊,每次问他们价格时,都回答:“你看着给吧!”、“你相中了哪条(哪几条)了?”或“你说个价,听你的!”但只要你一给价或将其中看中的虫拿出来还价,他就会追问一句:“还能不能再涨了?”或“还有看中的吗?”,如没有了,就会立即开始收虫,走人。如此几个摊位后,他们就对自己手中的虫及价格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之后的卖虫过程中,就以次为基数进行讨价还价,如果超出预计的就立即出手,否则就攥着不肯撒手,一圈下来再卖不掉,就又会找到之前那个开价最高的人,缠着卖给他。
    对于这种对方不明确标价和表态的情况下,可以先看一下虫,如没有看中的,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如果有看中的,要芡草看牙,也要全部芡一遍,不要光芡看中的虫,因为此时对方卖家正在“察言观色”呢,你的一举一动他都看着呢;待看过牙后,想要的,就问对方虫价,如对方一再不肯开价的,要么就什么也不说了,让他走吧,要么就来一句:“一块一条!”把他打发走;但如果实在是条好虫,非拿下不可的,干脆将对方的虫“打包”收购了,这样也比较容易打动对方,同时又没让他知道你的具体意图;另外要是买家有经济实力的,干脆出个高价,让这个价格对他又心动又不好回绝,就算他不卖,也省得给别人“抬了轿子”(做了垫背的意思)。
   《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收虫时也是十分管用的。而且收虫时用的最多的还属“声东击西”、“指鹿为马”、“苦肉计”和“避实就虚”这几招最为常用。收购时经常是一对一或一对几的“较量”,这样的状态下,买卖双方就是“斗智斗勇”的“对手”,只要有一方妥协“交枪”,这买卖就成功了,否则就会陷入僵局了。此时“声东击西”、“指鹿为马”、“苦肉计”、“偷梁换柱”和“避实就虚”这几招就可以用上了。下面就根据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讲解一下使用这些招数的场合。
    “声东击西”顾名思义就是指东打西。在收虫时,面对价格普遍较高的虫时,为了达到拿下自己所看中的虫的目的,就不能直奔“主题”了,要采取“迂回”的策略和思路。具体实施如下:之前看虫时要对看中的虫认好罐子,决定要拿下后,再把它暂时“冷”在一边,“专心”看别的虫;之后要全部问一下价钱,而且还要对其它虫表示出“积极”的好感和热切,待对方卖家已经相信你确实诚心打算买了后,再逐步还价;注意:此时要将焦点集中在其它无关紧要的虫上,待对方憋不住来一句:“除了这条(或这几条)虫外,其它的虫都可以便宜卖!”时,这时你已经成功一半了,但不要将喜悦露在脸上,反而要显出可惜的神态,将虫盖盖好,扎好皮筋,再随口说一句:“看来,是谈不成了;耽误了你这么长时间,真不好意思了。”对方如是男性,此时再发根烟给他,拖住对方不要马上离开;只要是之前大家谈得还不错的话,此时的气氛一定还是轻松的,这时你就象是无意间似的,再说一句:“坐了这么久也没收虫,除了那几条好虫,其它的几条虫随便让我挑几个吧,便宜点!”这时的对方,在心里对你的防备已经下降了,多数会同意,先谈好价格后,再在他的虫里面看上一遍,将自己原本看中的虫拿出来,最好不要再落草了,这样显得随意和爽气些;表情无奈点,大有“无可奈何”和“退而求其次”的样子;付了钱后,这些虫就归你所有了。对方临走前,多数还会就刚才讨价还价的虫问你一句:“那个(几个)虫,你再加一点,就给你?”而你此时只要回答一句:“下次吧!”或“你卖卖看,卖不掉了再给我看看吧!”就可以了,这样即不引起对方的疑心又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他下次还会给你看他大价的好虫。
   “指鹿为马”顾名思义就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收虫时碰到有经验的卖虫者或对自己的虫非常有信心的卖家时,就要使这招了。具体做法是:如果你看的虫的虫主,在你看虫时,不断的在一边夸奖自己的虫是如何如何的好或说这说那的,就是以上这两种人了,这种人又往往不是很懂,只是卖了多年的虫,比一般的人有些眼光和经验罢了,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想来个先入为主,给你压力,免得你还价太狠;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眼光和虫太有信心了,不自觉的表露出来了。其实在他们的内心当中,还是认为收虫的都是“老师”,至少比他们懂一点,否则也不敢这么大老远的到他们这里来收虫了。基于这种心理,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即找出他的虫的缺点,如果你根本就不想要的,就明白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马上将虫还给他,这对对方的信心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你一看,还可以的话,也不要露在脸上,找一些不足之处告诉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自己心里做个评估;另一方面也可以就此做为杀价的铺垫;同时也反驳了对方。这之后再装做无所谓的样子,问一下对方虫主:“什么价?”这种情况下,一般虫价都比较贵,而且往往不值这个价钱,多数情况下是将虫退回去,不了了之。如果一定要得话,就要花些时间,不断贬低和强调对方虫的缺点,最后要么双方不欢而散,要么就是说得连自己都认为不值得收了而作罢!这种情况下,能成交的概率是比较少的;除非对方本来就是想“冒野”给你的。
   “苦肉计”顾名思义就是低调收购。在收虫时,并不是每次都是收虫者占上风的,有时为了达到顺利、低价那下心仪的虫的目的,采取些低调的态度“委曲求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苦肉计”的使用,多数是用在妇女和老人的身上。具体用法为:当有一批或大多蟋蟀的质量都可以的情况下,价格又偏高时,为了降低价格就要看一下对方卖虫者了,如果看上去是比较好说话的,就可以先夸一下对方的虫,让对方感受一下你的诚意和老实的态度;此时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贬低对方的虫,因为妇女、老人的承受能力和心胸都比较小,一上来就说他们的虫不好,会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印象,会让他们觉得你不识货或想压价,那之后再谈什么就要困难多了。夸过一番后,就可以委婉的提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缺点,如:小了点、嫩了点、老了点等等之类的问题,让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或确实如此的附和你,此时离成功已经很近了;这时你就要豪爽的来一句:“你说个最底价吧!我多选你几条!”或“打包什么价?”这时候对方基本上都会答应你的要求,报上一个底价,只要再和他们来个几回合讨价还价,说几句好听话,基本上就搞定了;也有极个别“顽固不化”的和软硬不吃的卖家,那就要怪自己“时运不济”了。不过这种办法多数是好用的,毕竟收虫的在他们眼里还算是“有钱人”和“老板”,能真诚的对待他们,和他们商量,就算是很给他们面子了。
   “偷梁换柱”说得好听了就是“偷换概念”、“张冠李戴”,说白了就是“乾坤大挪移”。这一招说起来不怎么“光彩”和光明正大,但有时在看到喜欢的虫时,又不能到手的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一下也是未尝不可的。前面已经说过了,当地老乡多数都看不懂虫,只知道一个大小,稍懂一点的也只是就虫的几个部位看个大概;在卖虫前多数会做好了记号再出来卖,而一般的记号都是做在盖子上的;这时如果有看中的虫而对方又不肯让步时也就只能使出这招了。具体实施时:只要在重复的快速看虫时将所看中虫的罐子的盖子和大小相同的其它便宜价位的盖子互换就可以了,必要时还要将虫的摆放位置也互换一下才更加保险些。这招的使用有几个先决条件:1、对方要有一批虫同时给你看,数量至少也要十几个,因为少了对方自己也记得住,换的难度就大了。2、对方的虫所装的罐子大小要基本相同,至少盖子要差不多大,否则盖子就不能互换了。3、对方的罐子上的记号只能在盖子上,否则你换了盖子,从罐子上的记号他也能认出。4、相同大小的罐子装得是不同价位的蟋蟀;否则大罐装得都是大价的虫,而小罐子装得都是小价位的虫,即使换了个同样大小的盖子也没有什么意义了。5、对方如果不太懂虫的,只是凭记号叫价的,可以使这招;而对方是凭“眼光”认虫叫价的,就没必要用这招了,因为任你怎么换,他都是看了虫再说,换了也白换,弄不好叫对方发现了,反而“弄巧成拙”了。6、最后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使用这招时,进度要快,不能想半天和犹豫不决,觉得有必要和可以用了,就不动声色的实施,即使对方认为不对劲了,你也只须说一句:“对不起,搞错了。”或“不小心盖错了。”就掩盖过去了,否则在对方“关注”的眼神下,稍有顾虑,对方就会起疑心和不满了,所以“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招看似简单,但一切因为都是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是做不好的,个中窍门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了!另外,此招也属于上不了台面的下三流的招数,建议读者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使用,最好还是光明正大的收虫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1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8:1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4-3-9 08:15 编辑

   在泗店的北面有个曹村;这个村因为离泗店镇较近,村里捉虫、卖虫开发的很早,也很彻底;故每年到了出虫季节时,村里几乎家家捉虫、存虫、养虫和卖虫;和虫打交道的年数多了,村民们也大都或多或少的会一些相虫和养虫的经验了,对市场的行情也很了解和掌握;所以这个村的村民卖虫时都是不慌不忙的,很难和他们讲价。他们每天除了带一些一般的虫到集市去卖,多数会将购虫者带回家里看虫,没有合适的价格,他们也不会急于出售,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虫分别养着,所以每家每户最少的都有几百条,多的达到上千条也不是什么希奇事,故每年卖虫卖得最晚的也属这个村了。到这个村子去收虫,不是急着回来或收不到称心的虫,最好不要去,因为他们的虫要价高而且“诡计”多,缺乏经验或不了解内情的人,往往会上当受骗。现在说一下在曹村常见的“手段”:一是孵“秧子虫”,这里和宫村、古城村都是当地有名的起步较早的发明养“秧子虫”的村之一,在这个季节里,几乎家家都有几口大缸养着“秧子虫”,至于养“秧子虫”的方法和具体操作,笔者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详细描述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另一种有名的“手段”是人工做虫,做出的虫有“乌钢牙”、“烂衣”、“脱头”、“独脚”、“墨翅”、“白砂项”等,其中最为著名和成功的“绝招”就是“乌钢牙”了。早先山东虫刚刚兴起时,因为“乌钢牙”的希奇和难求,不论大小,都是价格不斐,少则几百,高则成千上万,这也促使了作假的发明和兴盛。曹村就是人工“乌钢牙”的发源地和推广地,但因为做法保密,也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会做。经过多方接触和打听,笔者对“乌钢牙”的做法和程序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基本做法如下:先选用一条不是很好的虫(因为好的就可以卖钱了,没必要冒险做什么“乌钢牙”了),大小都有,只要头大身阔就行了,套入网罩里,再准备一大盆清水,将装了虫的网罩全部浸没入于水中,过了五、六分钟左右,将虫淹至昏迷不动了,再将虫捞出,蟋蟀此时已经没有了知觉,任人摆布了;这时候他们就撬开蟋蟀的大牙,用一种特殊的黑色颜料涂在虫的牙面上,这些步骤完成前必须在蟋蟀醒过来之前,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昏迷的虫一般要三、四分钟左右就会清醒。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其它步骤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涂牙的颜料找不到,试过记号笔、墨水、墨汁等都涂不上去,因为蟋蟀的大牙上也有一种类似人类牙面上的釉质层。做过手脚的虫,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特别,吃食、行动甚至芡草都很正常,但一斗就不堪一击了,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像“败局虫”一样,估计是涂料或做虫时将虫牙伤了。曹村的这种做法,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让许多收虫者和养家受骗上当,以至数年难得一见的“乌钢牙”,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而曹村更是几乎家家都有“乌钢牙”,有些家里还是成批的出卖,随去随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在上海的虫市上也是“乌钢牙”成灾,“乌钢牙”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成百上千跌到只有几十元甚至根本没人问津了;搞到最后,只要说一句:“‘乌钢牙’要伐?”顾客就会立即被吓得逃走;倒是真正的“乌钢牙”没有人再相信了,大有“狼来了”的结局;现在曹村的名声已是一落千丈了,上过当的人是不再去了,看来曹村的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真是“作茧自缚”,害人终害己呀!
    每个玩虫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有些人喜欢青虫,有些人喜欢黄虫,有些人喜欢紫虫,但对于异虫类的蟋蟀,好象都会比较关注;这也就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带来了“弄虚作假”的机会和动力。往往是“独脚”好卖时,就将好虫的脚掰一个下来冒充“独脚”卖,而当地人才不管是什么“天独”和“独脚”的区别;“烂衣”有人要了,就将正常蟋蟀的外衣用镊子撕掉扯烂,冒充“烂衣”来出售;还有将虫的翅膀涂上黑色,冒充“墨翅”的;将双须剪掉,冒充“盲子”的;将正常的虫的头强行拉出,冒充“落头”,弄得虫半死不活的,等等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真是应了一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其实要识破以上的这些做假的伎俩,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凡只要有一定的养虫和收虫经验,在收购挑选时不要过分的“迷信”什么异形、异相的外表和偏听偏信,保持冷静的头脑,再根据虫各部位的要点和搭配去进行合理判断,仔细观察虫的形状和动态,多花些时间看,也就会看出个大概了。
  以上叙述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对到山东的收虫者有些许参考的价值!


27#
发表于 2014-11-9 17:35:5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26#
发表于 2014-11-9 13:32:4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谢谢
25#
发表于 2014-9-18 16:38:2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分享学习了{:soso__5527523514644249780_2:}
24#
发表于 2014-9-18 01:48: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60:}
23#
发表于 2014-9-17 18:49:39 | 只看该作者
小馬哥 发表于 2014-3-9 08:16
在泗店的北面有个曹村;这个村因为离泗店镇较近,村里捉虫、卖虫开发的很早,也很彻底;故每年到了出虫季 ...

{:soso_e182:}
22#
发表于 2014-8-25 09:55:3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可赞!!!
21#
发表于 2014-8-25 07:38:58 | 只看该作者
经验加智慧,拜读了。
20#
发表于 2014-8-25 07:24:57 | 只看该作者
经验老到,学习了,谢谢
19#
发表于 2014-3-10 14:59:2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18#
发表于 2014-3-9 22:27:0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soso_e181:}
17#
发表于 2014-3-9 17:12:5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soso_e142:}{:soso_e163:}
16#
发表于 2014-3-9 15:33: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5#
发表于 2014-3-9 14:44:1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soso_e183:}{: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14#
发表于 2014-3-9 14:36:5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82:}{:soso_e181:}
13#
发表于 2014-3-9 12:00:22 | 只看该作者
小馬哥 发表于 2014-3-9 08:16
在泗店的北面有个曹村;这个村因为离泗店镇较近,村里捉虫、卖虫开发的很早,也很彻底;故每年到了出虫季 ...

12#
发表于 2014-3-9 11:29:29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3-9 10:49:33 | 只看该作者
马哥辛苦了!
10#
发表于 2014-3-9 10:01: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9#
发表于 2014-3-9 09:16:25 | 只看该作者
北上收虫经髓,好贴。。
8#
发表于 2014-3-9 08:32:2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分享学习了!    {:soso_e181:}      {:soso_e179:}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8:16:31 | 只看该作者
    (四)夜市收虫地区的大致特点:
    曲阜附近、宁阳的姚村和兖州漕河附近的煤矿等地有固定赶夜市的习俗,而且以姚村最为著名;至于其它各处比较出名的产虫地块,也有在田间地头的夜市收购点,就比较不固定了。这些夜市的收虫时间和规律都是以捕虫人入地和出地的时间为主,时间都为晚上22点以后到次日的5点天亮以后;赶夜市的收虫者都是想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到出土的虫和收到野生的出土虫。 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捕虫和卖虫经验后,当地的老乡们也都有了一定的眼光、经验和花招来对付收虫者,虫价也是越抬越高,漫天要价是习以为常的事;所以在夜市收虫,没有一定的收虫经验、看虫眼光、思想准备和经济实力是不行的。此地捉虫的老乡们近些年来更是想出种种花招和“歪门邪道”来对付夜市的收虫者,以此达到赚取更高的利润目的。
   在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手段和“意外”情况:
   (1)当地捉虫都是以小罐盛装,下地捉虫的都会带上一些空的小号瓷罐,在地里捉到一条虫,就在一个小罐里垫上些土将虫放入,再用橡皮筋箍上;现在也有人为了轻松点或多带点,使用起了南方人捉虫的竹管筒了;为了蒙混过关,有些老乡会将前几天卖不掉的虫和秧子虫,装在小罐或竹管筒里带到地里去,而且会在地里将原先罐子里的垫土换掉或从竹管筒里倒入刚垫了新土的小瓷罐里,以此达到更加“逼真”的出土效果;在捉了一阵后,出地头前就将这些带进去的虫混在了新虫里,一起给收虫的看,当然这之间还是有记号区别的,其中分别只有卖虫者自己知道了。缺少经验的收虫者往往会在此上当受骗,而此时糊里糊涂的打包收购,是老乡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了。此时只要收购者不要心急,耐心的观察一下虫的体形和动态就可以区分对比出来了。
   (2)故意将小罐里的土垫高。将小罐里的土垫到罐子的一半甚至更高,里面的虫在狭小的环境里活动受到限制甚至连转身都困难,而此时收虫者只要一掀开盖子,虫要么马上跳出来,要么可以轻易的爬出来,等你反映过来后,马上盖上盖子时,要么虫已经跳走,要么爬出一半,被你压住身体了;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只有赔了,至于赔多赔少那要看你的“本事”了。识破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勤快点,将要看的罐子拿起,用手颠一下分量就可以了;只要是分量不对劲的,就不要看了,马上还给对方就可以了;如一定要看的,就用网罩或盖网罩好了罐子再开盖子观看。
    (3)在盖子的内部涂上花露水、风油精或清凉油等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养虫的都知道,蟋蟀是最忌讳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了,平时有一点气味,轻则作废,重则毙命;此时在这样的环境里,里面的虫早已被憋疯了,只要你一打开盖子,那不拼命逃走才怪了。对付这种情况时,先是用鼻子吸口气大致闻一下,动作不要太明显了,如发现异常气味的就不必再看了,因为就算罐子里的是一条虫王,此时也早已废掉了;没有问题的,也最好先和对方虫主谈个大致的临时价,万一出现了此类情况后也好有一个大概的赔偿“尺寸”了,不至于让对方漫天要价,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
   夜里收虫,因为光线和视线的限制,不象白天亮敞而且人多眼杂,对跳掉逃跑的虫无法做到马上捉回,那些惟利是图的卖虫者正是“吃准”了这一点,就想出了这些“龌龊”的办法。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一般的收虫者也多是不敢到夜市收购的。
    (五) 旺季时各处出虫和收虫的特点:
    对于“游击式”收购的人来说,一天当中如何选择和安排收虫地点是有一定讲究的。对于“蹲点式”收购的人,就没有这些讲究了,但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收虫方式,采用的人不多,毕竟这样收虫的范围受到限制,虫的来源也较为保守,虽然可以在当地有个固定的地方,方便了和卖虫者的感情联络,但毕竟弊大于利。在现今这个信息技术发达,手机、电话普及的年代里,大多数收虫者还是会根据季节和时间进行自己的调整,通过多跑不同的地点,以此达到更好的收购目的。
  “游击式”收购在8月10日早秋季节是不适用的,因为这时大多捉虫活动还没有展开,出土的虫也有限,多数都集中在几处规模较大的市场里,到处乱跑,费力费钱又不讨好。这些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进行了阐述,在此就不再多说了。每年立秋过后,当地的捉虫大军开始“出动”了,此时就不能“守株待兔”了,要“主动出击”了;到了出虫的旺季(8月20日左右),就要凭着各自的经验和喜好,到各处出虫产地进行不间断的往返奔波了。下面就要介绍一下笔者在中秋旺季收虫的经验和经历。
   在中秋的收虫旺季里,早上收虫在天还没有亮时就要算好路程和时间,尽可能的到偏远一些的路口和地头去进行拦截式的收购,这样所收的虫也许不多,但是多质量上乘,价格也比较适中、合理;偏远地方的早市结束得都比较早,这时就要乘座事先安排好接送的车辆,马上往下一个较集中的路口或市场赶,此时还可以赶上这个市场的高峰时段,在这里就要抱着“捡皮夹子”的心理和想法了;如果是大批量贩虫的,此时就可以撒开“网”收购了,到这个市口一结束,就可以返回驻地吃中午饭和休息、理虫了。下午再出去收购时,就不必到较远的地方了,只要在住地附近的较集中的十字路口或市场里收购就可以了;因为下午卖的虫多为早上卖剩下的虫,只是凭个人的运气和缘分“捡漏”而已,此时的虫价大多不高,对于大量贩虫的人是值得关注的收购时间段;其中张庄路口、大小金马村口、薛家村路口、沙庄路口、柳楼、前后心村口等地都是泗店中型的市口,比较适合下午的蹲点收购。另一方面,因为下午天气较热,外出捉虫的人不多,捉虫的大多选择在这时休息足,以备晚上出去彻夜捉虫。
   当地每年到了出虫的旺季时,就会有一些有农用三轮车或小货车的农民组织当地的一些职业捉虫的老乡成批结伙的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捉虫,一般都要开车开上三、四个小时左右,但每个人也要交给开车的一些路费,早先是三元、五元的,随着虫价、油价和物价的不断上涨,路费也随着上涨,到现在已经达到每人十元或十五元了;每车随车的大小,每次可以带三十人到五十人不等;这些人大都是一个村的或相邻村的,一起外出捉虫,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 宁阳、兖州地区因为出名较早,当地附近的虫已经捉的差不多了,个头和出将率已大不如前,而且也很难找到没有开发过的出虫产地了,为了继续发展虫经济,就顺延诞生了这种有组织的大批人员外出捕虫的“特殊部队”了。
   而捕虫的产地和方向也是保密的,为了长时间占有产虫地,每个团队都是独立和基本固定的,而为了拉到固定的客源和保持客源,组织者(大都是车主)们也会互相打探虫源地和开发寻找出好虫大虫的产地,否则,带去的人捉回的虫都不行或卖不掉,那下次就不会有人乘他的车了。另外,组织者还要保证所带去的人的数量和安全,否则一方面自己赚不到钱,另一方面也会惹来不少麻烦,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真出了事谁也脱不了关系。
   在有些大的市场和必经之路口,在中午稍晚时间,都会有这批夜里集中乘车到较远地界去捉虫的车辆回来经过,有许多收虫者已掌握了这个规律,会在此时专门守侯;如:漕河的小李村路口,宁阳的张庄路口,上饮乡的黑风口等地;但此时收购的虫价普遍都较高,不是一般收购者都愿意这样收购的。
    8月中旬,各地开始陆续出虫,地域也逐渐扩大;此时各地出土的虫的特点为:宫村的虫个头普遍较小,一般在二正到三正左右,三正的就算大虫了,但此地出土的虫包扎紧,善盘打,宜配斗;黑风口在宫村的西面,是到宫村收虫的前哨路口,早先还没有形成气候时,只是一个去宫村的必经之路口,后来有人开始逐渐往下延伸收虫了,就有老乡开始摆桌子占路口了,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此地的名字也是和收虫有关而来的,听当地的老乡介绍说:原来这个小路口并没有名字,和那里的所有路口一样,没有专门的地名,后来有几个上海人发现了这里,就开始在这里早早的蹲点拦截着收虫,因为当时在这里收虫天不亮就要开始了,都是打着手电收虫的,而且这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早晚风较大,故顺口形象的称其为“黑风口”,之后只要到这里,就会和开三轮的说:“到那个‘黑风口’去。”所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有了这么个地名了。这几年因为到这里收虫的人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宫村反而冷清了下来,黑风口倒发展成了当地有名的一大收虫集市了。此地的虫因为早先也是供应到宫村的,所以也可以说就是宫村虫了,收虫要求和宫村虫一样。黄茂一带出土的虫以淡色面较多,且长衣、翅子较多,大虫比例高;而与之相距不远的张庄则正好相反,所出之虫多为紫虫和深色面虫,且出将率也较高。小孟一带出紫虫和黄虫,青虫少见;小孟下去的桑圆是个开发不久的区域,出虫的质量较高,淡色面的虫多,出黄虫是其特点,笔者就曾在这里屡获黄虫中的大将。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8:16:30 | 只看该作者
    早秋选择收虫的地点及注意事项:
  这里所说的收虫地点是指何时应在何地收虫,何地又应该收购何种类型的虫,以及在一天中如何根据地点调整收虫的方向。
    在山东宁阳地区收虫,首先要了解当地老乡的日常作息习惯。当地老乡每家每户都有人均的一亩三分地,每年大都种些当地的特产玉米和花生;他们一般在早上乘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前的凉快时间就下地干活,这时是不吃早饭的,他们要赶在天气热起来前赶快干些地里的活;一直要到上午的十点左右,才会回家做早饭吃;吃过早饭后基本就不下地了,窜窜门做做家务或睡一会,到了下午二点多,才会再做中午饭吃,吃好中午饭,会再下地干些活,直到天黑;晚饭要到晚上八点左右才吃。
    到了捉虫的季节,也正好是农闲和秋收交接的时候,当地捉虫的农户也是按照平常的作息习惯出动捉虫的:早上天刚亮就下地捉虫,有的在自家地里边干活边捉虫,到十点左右出地出土一批虫;吃过早饭了又下地捉虫,下午二点前又会出土一批虫;吃好中午饭后就基本不出去了,而是洗刷一下,卖虫和休息;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再出去到远一些的地里连夜捉一批虫出土,这批虫会在第二天早上卖。当然也有向姚村、黑风口这些夜市打着电筒卖的市场,会在第一时间就收购掉出土的虫。也有一些专业的捉虫人员,会集中乘车到较远的地方捉虫,这些人的具体时间就比较难掌握了,一般在他们回村的必经之路截他们就可以了,他们回来的时间也集中在上午或中午。
    在宁阳地区,不同的地方,虫出土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品种和要求也不一样。在7月底到8月上旬,出虫较多的是沙庄、古城、薛家村、马村、曹村和柳楼这一片离泗店较近的村子和路口,这些地方中以泗店为中心,向南的区域以出土青虫和黄虫较多,其中黄虫的出将率较高;往东和西两头则以出青虫和紫虫较多,往北的区域出土以青虫较集中;而在这个时段,宁阳的大多地区还没有虫市。
    在宁阳地区的8月中上旬,一般雨水较多,虫源较少。在泗店的胡村附近,就有不少捕虫老手会在此时段,打个“时间差”,带好捉虫工具和用具,结伙乘长途车到济宁、聊城等地找蔬菜大棚,捕捉“大棚虫”。这些“大棚虫”无论从大小和质量,不是精通或知道内情的人是看不出来的,而且在早秋时节,这批虫的大小和外形都明显高出当时出土的野生虫,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这些“大棚虫”虽不是人工孵养的“白虫”或“秧子虫”,但由于生长在人工大棚里,没有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而且早熟,底板极差,虽不是“秧子虫”但是虫的质量和“秧子虫”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从“大棚虫”各方面的特点看,比“白虫”和“秧子虫”更难区别和分辨,形象都极为漂亮,多生得高、方、阔、厚,大头阔项的。但这批大棚虫的价格又往往不高,这是因为随着立秋的到来,虫即将大批量上市,而且野生虫的个头和质量也是这些“大棚虫”所不能比较的,所以尽快出售才是上策。也正因为如此,才使的每年的“大棚虫”销售都很顺利,大多都是卖给了急于批量贩卖虫的买家,被打包销售了;因为数量也不多,每年只有一、二批,故接触到的人也不多,大多收虫者都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更不要说防范了。笔者在这里也只是提醒大家;至于对“大棚虫”的区别,本人也了解不多,现只有告之一点:在立秋前如果发现一批或多只形象具佳、虫色漂亮、与众不同的蟋蟀,且价格不高的,那就要提请注意了,特别是可以打包成筐销售的,那除非你是走了大运了,“时来运转”了,否则必是“大棚虫”无疑了。
   早秋时节在小孟、宫村、古城和曹村等这些出名较早的地方收虫,要特别注意“秧子虫”;这些地方因为开发的较早,很多村民家都会“孵”秧子虫。早秋蜕出来的成虫不多,在早秋捉虫时他们会将那些还没有蜕完七次皮的“赤膊虫”也捉回家里,养在家中的大缸里,缸里底部垫上一层泥土,再放上些碎砖烂瓦和野草,虫放进去后再在缸的口沿罩上纱网透气即可了;这种大缸一般都放在各家院子里的角落或凉棚下。待卖虫时,除了新捉回来的,再在自家的缸里挑一些已经蜕出皮的成虫来,混在一起去卖;另有一种秧子虫,是他们在捉虫时发现了个头较大的“赤膊虫”就捉回家,将其单独养在罐子里,等它蜕完皮,再视虫的大小拿出去出售。这些秧子虫因为不是完全的野生虫,而且在混养时,最后一次所蜕的皮也无法保证完全吃掉,底板和先天都会不足,所以最后的出将率是不言而预了。有很多经验不足的收虫者,往往看不出此中区别,在早秋收虫时也就会在这方面吃不少“暗亏”了。
   在这里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介绍一下关于野生虫和秧子虫的一些区别:
   (1)秧子虫在罐子里因缺少野性,都显得比较“温顺”,遇光不惊,遇风不窜;野生虫因为刚刚捕获,野性还没有驯化,一打开罐子,就伺机跳跃或在罐中乱窜。
   (2)秧子虫因为人工饲养,食物充足,故肚腹部形状圆滚,白胖肥涨;而出土不久的野生虫肚腹则是色黑干瘪,这是因为肚子里都是污泥腐物的原因,有经验的收虫者,还可以从肚腹部的黑色程度判断出是出土多久的虫。  
    (3)秧子虫的六足细小无力,大腿尤其明显,干瘪无力而且向外敞开,这是在人工的饲养环境里缺乏跳跃锻炼的原故;而野生虫因在地里求生,跳跃是起码的生存能力,所以六足和大腿都较为强健和粗壮,大腿形状也是多为紧夹身体的两侧。
    (4)芡草起叫时,秧子虫竖翅角度不高,叫声也大多绵软无力,频率也较为缓慢;而野生虫的竖翅多高撑且角度大,叫声有力响亮,频率较快紧凑。
    (5)六足的光泽,尤其是大腿上的光泽;秧子虫因底板不足和先天不够,六足的光泽显得死气沉沉,较为灰蒙蒙,没有反映坚实的蜡光色泽;而野生虫在这一点上正好相反;当然了这一点上,没有多年的收虫和养虫经验的人也是难以区别和掌握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8:16:29 | 只看该作者
        前言:现在山东虫已经占据了每年蟋蟀市场的大半个江山,而随着交通的方便和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到山东各处产地收虫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一到八、九月份,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都涌进了这个“风水宝地”,北至吉林长春,南到云南昆明,西至陕西西安,东到江、浙、沪各处,可谓“全民运动”了。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收虫时间和掌握各种收购技巧,那对于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是事倍功半的,往往花钱、费力又劳心,一秋下来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本人就是在经历了收虫的诸多探索和磨练后,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看法,在这里将其中窍门和注意事项一一记录体现出来,使阅读者能有所获,从而能少犯错误少走些弯路,下去后能顺利收虫并有所收获,就是我的本意和初衷了。另外:本人在这里介绍的收虫地方,主要是指山东宁阳地区;所叙仅供参考,不周之处,尽请谅解!
   收虫时间和地点的把握及相关注意事项
   选择出发的时间:
   收虫也分早秋(8月10日左右的立秋前后)、中秋(8月25日的处暑以后)、晚秋(9月份的白露前后);这和养虫过程中的早秋、中秋和晚秋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提请读者注意区分。
   选择出发的时间,这里要分两种情况:1、是自己玩用;2、只是贩卖。
   这两种情况在出去的时间和掌握上大有不同的。如自己玩用,就不必太早下去了;一般在每年立秋以后的8月10日左右下去即可,因为早去虫还没有大批量出土,挑选余地不大;另外早出土的虫大多为“伏虫”,底板较差,不够老结。而8月中旬开始,山东宁阳地区的虫就开始大批量出土上市了,这时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小得多。
   另外,根据本人的经验,宁阳地区在每年的8月中上旬期间,都会有天数较多的下雨天气,而且往往连续几天都有雨,这样的天气虽然方便里蟋蟀的最后一次蜕皮,可下地捉虫也不那么方便和容易了,所以出土的虫也就不多了。可对于贩卖蟋蟀的人来说,就考虑的是正好利用上市的虫源较少时,打一个时间差。往往在7月底和8月初即已经下去了,此时所收的虫质量普遍不高,但因为大多虫友已经“憋”了快一年了,早些上市的虫,虽然质量不高,但只要价格不高,还是有不少人买了回家听叫或者养着“压盆”的;再说早些开张买虫,也可以先和虫友们混个“脸熟”,为一秋的生意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此时收虫时的价格就不必收太大价的虫了,因为此时讲究的是数量、便宜,销售时也是要价格便宜,以跑量为主,此时只要不亏本及时回收资金进行周转就可以了,待手中积攒、掌握了一批客户电话后,再在之后的蟋蟀销售中发挥作用吧!
    选择收虫的方向:
    选择收虫的方向和上面说道的收虫时间是有关连的。收虫的方向对贩卖和个人收虫都是一样的,基本没有区别。
    8月上旬下去收虫,此时因虫还没有大量出土,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蹲点,这时最后在较大的集镇和市场进行收购,这样就能看到更多的虫,还有一些可挑选的余地。

  兖州的漕河地区也是产虫的著名地方,它与泗店相邻交界,是到泗店的必经之地;也有较多的收购名地,如:小李村、李村、小孟等地都属于兖州的地界。但此处的出虫时间普遍比泗店地区晚一个星期左右,这点请收虫者要把握好收购时机。
   而到了8月中旬,此时各处的出土虫已经陆续大批量出土了,出虫的产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了;这时就要随着时间逐步往下面去收购了,先是乘车到各处收购,到了8月15日的黄金收虫期,甚至要住在农村或路口进行“蹲点”式收购了。对所住的村子和路口,一般都选在比较深入下去的村子和路口,而且村内都有捉虫的传统,路口也是卖虫的必经之路。
在村子里住着收虫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和老乡混熟并在第一时间看到和收到品质较高的虫;不利的地方是,正是因为熟了,看中的虫如压价太低就不行了,这种情况对那些“大户”或有经济实力的人是不存在的,对于一般贩虫的和小的养户就不适合了,只有指望“拣皮夹子”了。我在下面收虫贩虫时,在老乡家里收的虫,要么不收,如有看中的,就尽量打包收购,免得让他们误会和失望。总体来说在老乡家里和村里收购的虫,价格普遍偏高些。故本人旺季收虫时,虽住在较下去的村庄里,但只求出去收虫时方便些、近些,且都是在附近的路口和市场里收虫的。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7 11:40 , Processed in 0.16851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