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20|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谈白虫之遗传基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8 14: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白虫之遗传基因   
讨论蟋蟀的遗传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虫友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白虫生产者来说就太重要了。
决定白虫品质好坏的因素有很多,那么,最重要的或者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遗传基因!果真如此那就太简单了。你只要把品质优良的二尾和三尾交配、产卵,然后按照正常工艺培育,要不了多少时间,一大批优质白虫生产出来了。那么容易?不是在做梦吧?
于是,人们把精力和财力都放在选择优良品种上,甚至不惜投入数十万重金,大量买入优良的种或卵,加以精心培育,但结果都令人失望。
大约12年前,我就看见这样的实验结果:将一对野生的金顶蟋蟀交配后产卵300多粒,全部放在一只缸里,吃同样的饲料,享受同样的生态环境。成虫后的300只白虫也都是金顶,皮色也完全一样。但是,体积反差巨大,最大5斟多,最小0.5斟,相差十倍以上。而且,这些白虫毫无腿力,动作迟缓,与它们父母亲的内在力量和品质相差甚远。为什么同样的遗传竟然会有那么大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样的结果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遗传只能决定这些白虫的外表象自己的父母亲,仅此而已!而除去遗传以外的其他因素则决定了这些白虫内部的一切。换句话,是其他因素导致这些白虫的内在品质低劣,根本不象父母。
上述实验结果以及由此导致的结论,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事到如今还是有许多人喋喋不休地重复着“遗传决定蟋蟀品质”的陈词滥调。虫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令人无语。
那么,决定品质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下面,我把一些主要因素结合目前白虫的生产状况罗列出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1.        温度和湿度。这个道理太简单了:没有合适的温度,白虫就会死去;没有合适的湿度,幼虫根本无法蜕变。遗传再好的白虫也无法违背这个规律。
如果,你能够根据需要把握时机节奏,在12—50度的温度和30—90%相对湿度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可延长或者缩短幼虫的生长期,磨练神经系统,就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白虫的品质。当然,也有可能导致白虫死亡。不信你试试看。
2.        氧气。目前大多数门窗紧闭的小作坊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白虫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全身肌肉无力,就算遗传再好也没用。
3.        环境卫生,这几乎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几十只甚至几百只幼虫同时在一个温暖湿润的箱(缸)里吃喝拉撒,打架斗殴。剩余食物、排泄物、幼虫尸体、泥土、木材(树皮)等所有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发酵霉变,产生大量的病毒细菌,严重污染环境。于是,感冒、肠胃炎、关节炎等各种疾病严重侵害了幼虫的肌体,这样的白虫怎么能够上战场?在我的眼里,市场上大约90%以上的白虫是“病虫”,大约只有2%的白虫完全凭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大可以扛过这场灾难,成为将军!
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技术手段能够把室内的病菌全部消灭的。一不小心,这些病菌以极快的速度繁殖,迅速形成瘟疫,导致整箱、整个房间、整个大棚的白虫全部死亡!遗传再好的幼虫也躲不过去。
这样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小作坊都遇到过。从而导致各家小作坊的白虫品质时好时坏。因此,这个难题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
4.        饲料。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可以列出几十个主题进行讨论。所以只能简单一点:我们自作聪明地给白虫吃的那些东西,都是野生蟋蟀在自然环境里根本吃不到的。因此,我们研究饲料的思路很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搞清楚在自然环境里蟋蟀到底吃什么,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出超越野生蟋蟀的白虫。
随着饲料研究的飞速发展,对白虫品质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阶段,饲料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虫体各个部分的大小进行调节,只是内在力量还欠缺。等到肌肉力量和皮壳硬度超过野生蟋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饲料是决定因素”。
5.        遗传基因。要把基因对白虫的作用讲清楚,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无法展开。只能高度概括地说:基因可以对白虫的色相及战斗力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但决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昆虫学”的理论,基因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外部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占80%。出于对科学的崇敬,以及自己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我对这个理论是完全赞成的。所以,我用来培育白虫的种,都在市场上用最低价格买来的二尾和三尾,成虫后的品质照样远超父母。
如果,我们能够把上述5大因素的作用综合起来加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卫生和饲料的因素作用发挥好了,白虫的战斗力将对秋虫具有压倒性优势。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估计再有2——3年时间。
2006年,有一位爱好白虫的年轻人来我家,讨论白虫遗传基因问题,争论激烈却没有结果。临走时他从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书说:“这本书我也看不懂,送给你了”,书名是《昆虫遗传学》。
2012年,一位好友向我吹嘘自己的白虫血统如何纯正,我忍不住问他读过《昆虫遗传学》没有?他楞了一会说:“没有读过,有这种书吗?我怎么没见过?”
我终于明白了:凡是主张遗传是决定因素的人,都对《昆虫遗传学》不屑一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5 分享分享
43#
发表于 2015-11-11 07:46:50 |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5-11-11 02:50:46 | 只看该作者
       基因可以对白虫的色相及战斗力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但决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先生的这个理论,没有多年份虫经历的积累和深厚的昆虫知识作基础,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样的、高度概括的、精彩论述的。感谢先生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41#
发表于 2015-11-11 02:46:58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5-3-8 22:11
百家争鸣,百花齐花。点赞楼主的技术、理论,更点赞楼主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

       基因可以对白虫的色相及战斗力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但决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先生的这个理论,没有多年份虫经历的积累和深厚的昆虫知识作基础,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样的、高度概括的、精彩论述的。感谢先生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40#
发表于 2015-11-10 22:47:44 | 只看该作者
白虫的食物与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在遗传基因之上。{:soso_e181:}
39#
发表于 2015-10-20 20:38:53 | 只看该作者
以蟲會友 发表于 2015-10-18 21:08
‘’苍青2012‘’老法师,问个题外题即这样蜉出的秧子,
二尾三尾的比例一般什么情况。请告知,谢谢。

谢谢回复
38#
发表于 2015-10-20 20:1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5-10-20 20:43 编辑
jq18516 发表于 2015-10-20 19:30
种气和环境的作用应该各占50%


自己孵了,才能知道大概。不信,你试试。
37#
发表于 2015-10-20 20:12:30 | 只看该作者
以蟲會友 发表于 2015-10-18 21:08
‘’苍青2012‘’老法师,问个题外题即这样蜉出的秧子,
二尾三尾的比例一般什么情况。请告知,谢谢。

本人孵虫初级,这问题我试着回答。二三比例,3.5~4.5比6.5~5.5。
36#
发表于 2015-10-20 19:30:23 | 只看该作者
种气和环境的作用应该各占50%

点评

自己孵了,才能知道太概。不信,你试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0 20:15
35#
发表于 2015-10-20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兄台对白虫的认识水品很高,我想以虫会友,共同研究白虫,互加下QQ好吗?我QQ2681903429谢谢!
34#
发表于 2015-10-18 21:08:37 | 只看该作者
‘’苍青2012‘’老法师,问个题外题即这样蜉出的秧子,
二尾三尾的比例一般什么情况。请告知,谢谢。

点评

谢谢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0 20:38
本人孵虫初级,这问题我试着回答。二三比例,3.5~4.5比6.5~5.5。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0 20:12
33#
发表于 2015-10-18 21:00: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3:}
32#
发表于 2015-6-23 10:57:47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5-3-8 20:29
99年看到边老的书就开始试验,最好到办法是秋籽野放,野放的地点条件必须有人粪等有机肥料、干湿度合适的半 ...

吹铃你是常州人啊

点评

是的  发表于 2015-6-23 11:44
31#
发表于 2015-6-22 20:53:14 | 只看该作者
有人顶起先生的文章,又看了一遍,还是赞成先生的视点。特别认可“基因可以对白虫的色、相及战斗力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的理论。这是双向作用,而非决定作用。也就是决定作用是在品种,绝不是战斗力。
30#
发表于 2015-6-22 17:44:20 | 只看该作者
秋白的遗传基因应该一样的。好虫是有产地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个论点。这厚厚的书看了头大。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6:05:42 | 只看该作者
两河山 发表于 2015-3-24 18:56
谢谢!回复里还有第二问题: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外部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占80%”是出自这 ...

很高兴你对这个问题的执着。我在12年前读过一大堆《昆虫学》的专著,不止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个论述,但书名记不住了。因为这个论述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把它记录在笔记里。过几天有空就去查一下,然后再把书名告诉你。不是交大闵行分校就是交大七宝农学院的。
28#
发表于 2015-3-24 18:56: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回复里还有第二问题: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外部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占80%”是出自这本书?

点评

很高兴你对这个问题的执着。我在12年前读过一大堆《昆虫学》的专著,不止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个论述,但书名记不住了。因为这个论述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把它记录在笔记里。过几天有空就去查一下,然后再把书名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5 16:05
27#
发表于 2015-3-24 17:46:03 | 只看该作者
12—50度的温度和30—90%相对湿度

跨度是不是太大?
26#
发表于 2015-3-24 16:21:04 | 只看该作者
与人一样,先天条件(种气)与后天条件(生存环境)同等重要。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6:14:58 | 只看该作者
两河山 发表于 2015-3-22 10:13
我只知道一本书《昆虫分子遗传学》,你这《昆虫遗传学》是什么时候的书、谁写的?
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24#
发表于 2015-3-24 09:19:1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认为遗传也很重要,不信你让潘长江们找世界上最好的教练,吃顶级食物,也不可能出刘翔那样的成绩
23#
发表于 2015-3-24 07:53:1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似相识,应有后续那本关于遗传的书作者送给了一虫友,记不清不知是否红黄,拿那书的人用书中理论在白虫界占一席之地。对楼主思路有异议,楼主概说籽出后代多似父辈,怎地因份房其它因素而否定遗传因素,有虫友提得客气没有一定各科知识不涉遗传话题。打住。
22#
发表于 2015-3-23 18:56:0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21#
发表于 2015-3-23 14:09:37 | 只看该作者
斗蟀斗蟀就是要斗的,斗就应分胜、负,秋、白的提高条件不一样、差异明显,故结果也应不同的,什么【平分秋色】,只能是一厢情愿,与时俱进是正道。
20#
发表于 2015-3-23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crick 发表于 2015-3-22 12:01
环境和遗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谁重要谁不重要的关系。脑袋只有一跟筋的朋友还是
不要去学昆虫遗 ...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4 10:14 , Processed in 0.17547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