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9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谈蟋蟀的格斗能力之能量转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2 10: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蟋蟀的格斗能力之能量转换
几十年的玩虫生涯中,看到和听到的小蟋蟀战胜大蟋蟀的故事不计其数。最著名的案例为1992年上海蟋蟀名家潘志链先生的三王——“真黑”,以2斟多的身躯出战,不论对手大小均战无不胜,打败了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的对手。
那么,这只小蟋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按理说,它自身肌肉的体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被打败的大蟋蟀,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它体内能量转换的速率飞快,以致在格斗瞬间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大蟋蟀!
我想举个不太理想的例子进行佐证。汽车发动机有大排量和小排量之别,但都需要汽油燃烧后才能产生动力。这里,发动机好比肌肉,汽油就是能量。当1.6升排量的赛欧油门被踩到底的时候,时速可达170公里;而油门只给一丁点的5升大排量奔驰,时速才17公里。显然,在这个时间段里,决定发动机输出功率大小的原因,不是排量大小,而是一脚油门导致的汽油供给量的大小。
真笨,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居然想了好多年才明白过来!
任何动物体内的肌肉发力都需要能量供应。有趣的是,蟋蟀的能量竟然与人类的能量是相同的,也就是三磷酸腺苷(ATP),又称能量合剂。它是体内储存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产能营养”物质通过氧化转换合成的。
十多年前,在虫界前辈的著作中,已经有人提到ATP的作用,并建议添加在蟋蟀的饮食中。然而,我试验下来的结果不但没有作用,甚至还起反作用。
产能营养物质(主要是脂肪)是可以储存的;而ATP是不能储存的,它会在瞬间被消耗。因此,体内必须要有一个机制在不间断地将营养物质转换成能量。蟋蟀在静止的时候,对能量需求很少,而在运动的时候,对能量的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因此在蟋蟀静养阶段,并不需要增加能量供应,人为地强加能量合剂,只能使它体内自身合成的能量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自身能量转换机制的衰竭,在急需能量的时候不能有效增加供应。其后果就是:平时因能量过剩而烦躁不安,斗时因能量供应跟不上而肌肉无力。
格斗开始阶段,如果小蟋蟀能够在瞬间转换出大量能量,而大蟋蟀因种种原因能量转换迟缓,那么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里,小蟋蟀的力量将超出大蟋蟀。然而,小蟋蟀的能量供应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里不能迅速击溃大蟋蟀,等到大蟋蟀的能量供应一旦恢复正常,它的力量将远超小蟋蟀,于是,败局扭转。这样的格斗局面在斗栅里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就是能量转换的速率不同所致!
凡是读过郭郛先生的《昆虫的激素》都知道,蟋蟀体内有100多种激素。而营养物质也和人一样分6大类: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要将这么多的营养物质转换成能量,需要一个相当复杂的氧化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时间越是短,肌肉瞬间的爆发力也就越是强大。反之,如果这个转换过程比较慢,尽管爆发力不够,但持久力却相当可观。
然而,持久力在格斗中的意义远不如爆发力。蟋蟀格斗的时间是短暂的,在这个时间段里如果爆发力不足,那只能被动挨打,持久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就负痛逃跑。不少玩虫高手都知道,在高级别的蟋蟀对抗中,往往只有1、2口交锋就分出胜负。因此,瞬间转换能量的速率,很可能成为决胜的关键!
说到这里,不要说我的好友,就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结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别无选择,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了。
2010年8月,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我研究了一个“能量转换促进剂”(21号)配方,它的功能就是加快蟋蟀体内能量转换的速率。我选择了朋友们在饲养过程中淘汰的55只蟋蟀做试验,在死亡9只以后,剩下的46只全部投入周围各个小花场子,总共胜出121场。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从10月3日——31日,参加上海蟋蟀研究会每周日下午的有奖竟斗比赛,总共5场次,战绩总数为31胜3负。在被打败的对手中有多只收购价1000元以上。上海蟋蟀研究会1988年成立至今,每年组织有奖竟斗比赛,还从未出现过这样以压倒性优势取胜的案例,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令人称奇地是这些蟋蟀的异常表现:
1.        这些蟋蟀格斗时力量强大,重心偏低,4条小腿几乎横向伸直,张开的牙齿贴着地面象铲车一样向前进攻。在整个格斗过程中几乎没有被对方掀翻身体或结球翻滚,基本上都是在平夹、双劲夹、桥梁夹等力量型的较量中获胜。
2.        这些蟋蟀每次格斗结束后,体重都大幅度下降。与斗前比较平均下降23%,最严重的一只斗前38点,斗后25点,竟然下降13点为34%。在短短的格斗期间居然消耗掉那么多的体重,可见其能量转换速率之快。而那些被打败的蟋蟀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3.        斗后蟋蟀静养一周,凡是体重恢复的,再次出战都上风;部分体重没有恢复过来的,再次出战都下风。
4.        在刚开始饲养阶段,会出现批量死亡现象。55只试验蟋蟀,死去9只,占总数16%。我的2个邻居各饲养了300只,死亡率达36%,每家人死了100多只。望着“堆积如山”的蟋蟀尸体,他们愤怒地指责我“这是老鼠药”!这些死去的蟋蟀体重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平时揭开盆盖后经常可以发现,部分蟋蟀只要一听见周围同伴的鸣叫声,其中间的腰爪就会急速的抖动,牙齿反复开关甚至起翅鸣叫。很显然,体内的能量转换机制被激发失控,导致能量消耗殆尽,衰竭而死。在静养阶段受外界刺激,竟然能够自发启动能量转换,应该说这就是人为干扰的恶果。
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果,我做了很多努力至今没有成功。要蟋蟀不死很容易,但决没有这样的战斗力。
上述试验尽管还不够完善,但至少初步证明了能量转换的意义以及在格斗能力中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少数蟋蟀会有很高的能量转换速率?因为它体内含有一种甚至多种其他蟋蟀所没有的化合物——毒素!这种毒素有3大作用:1.强壮身体;2.高速转换能量;3.体表显现与众不同的颜色。请参考十多年前的论文《浅谈蟋蟀的颜色》。
在自然环境中的蟋蟀要拥有这种毒素必须具备3个条件:
1.        自身体内必须要有强大的解毒能力,也就是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要高。否则,自己也会中毒身亡。
2.        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含有毒素的寄主植物。
3.        基因许可。否则,它找不到或者不敢吃有毒的寄主植物。此外,毒素生成后在体表的分布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请参考由全球21名学者共同撰写的《昆虫化学生态学》(美)。
想要生产体内含有这种毒素的白虫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过去我始终认为是不可能的,而今看来这种可能性确实越来越大了。
由于绝大多数虫友对能量转换的概念毫无认识,在饲养幼虫或成虫的过程中人为地去破坏能量转换机制,最终导致蟋蟀力量不断下降。这种破坏行为多得不胜枚举,我选择2种最普遍发生的行为和大家一起探讨:
1.        不讲卫生。我们饲养蟋蟀的人造环境卫生实在是太差了!致使大量的幼虫或成虫生病。无法想象一个人可以居住在满地粪便的屋子里,也无法想象一个病人可以上运动场竞技。有人会问:野地的卫生条件不是更差吗?错!农民都知道太阳是最好的杀菌消毒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排泄物。而蟋蟀偏偏就是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不容易生病。
2.        抗氧化。所谓的转换机制本质上就是氧化机制,抗氧化是人类为了保健养生的需要,也是为了享受生活。难道我们也要把蟋蟀养成贪图享受的老爷吗?抗氧化就是迟缓能量转换,降低肌肉力量,将爆发力转换成持久力,这与我们饲养蟋蟀的目的是相悖的。所以,当我得知有人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时候,惊得目瞪口呆。更为重要的是,凡是蟋蟀能够吃下去的食物,对氧化机制都能够起到促进或者促退的作用。因此,你必须在喂蟋蟀之前搞清楚,这些食物究竟对氧化起促进作用还是相反!当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只能在今后《浅谈蟋蟀的饲料》中展开了。
如何纠正种种破坏性的行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令人头晕,只能以后有机会专题讨论。
至于如何认识蟋蟀能量转换的速率或者说能力,我提供两条思路:
1.        从体型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能从体表颜色上可以看得出来。但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积累。同时,这也是玩虫水平高低的分界岭。
2.        蟋蟀格斗前后的体重变化是个极其明显的标记。格斗以后体重下降的越多,其转换速率越是快。人类同样如此,激烈运动或驾驶飞机飞行一段时间以后,体重都会明显下降。反之,被斗败的蟋蟀如果体重没有下降,只能说明它的转换机制有严重障碍,它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可以肯定有人会提出异议:许多蟋蟀上风后体重并没有变化。没错,能量转换速率只解决了力量问题,而力量并不是蟋蟀格斗能力的全部,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可以影响格斗成败。
这里,先做个提示。一些神经敏感的蟋蟀在格斗中只要感觉到疼痛就会逃跑,而且越是力量强大的蟋蟀,转身逃跑的速度就越是快。如果这只蟋蟀的感觉神经被抑制甚至麻痹,那就会出现怎么打都不死的现象。
下一篇:浅谈蟋蟀的格斗能力之神经系统。(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1
推荐
发表于 2015-6-22 14:4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侠你放弃研究蟋蟀吧,改研究人类,专门研究中国足球,看看什么时候能踢进前四。冠军就不远了。
33#
发表于 2016-9-15 10:33:0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药剂给人吃有用吗
32#
发表于 2016-9-13 13:36:3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明白点,该怎么喂,喂什么
31#
发表于 2016-9-13 12:38:10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出能使虫子提高战斗力的药物,确是人才使人敬佩,但也沒了玩虫人的初心;原汁原味
30#
发表于 2016-9-13 07:4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太好了!受教育了!谢谢!
29#
发表于 2016-9-10 21:47:52 | 只看该作者
yb700721 发表于 2015-6-23 12:36
楼主的钻研精神可佳,成果分享可敬!  不过用在玩虫方面似乎可惜了,必定中国玩虫者只是小众群体,而且大多 ...

http://www.guoch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534&fromuid=69629
头像被屏蔽
28#
发表于 2016-9-10 20:17: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7#
发表于 2016-9-10 10:09: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卖假饲料的,鉴定完毕
26#
发表于 2016-9-8 17:43: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看了楼主的文章是我耳目一新!以后我可以在饲养上有一个指导思想!但我不知楼主所说的毒素是天然物质还是人工提炼的化学物质!如果是前者的话,成功了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不合适了!打个比方:就像运动员比赛,为了公平要做尿检!就是怕一些药物刺激,影响比赛的公平性!说错莫怪!
25#
发表于 2016-9-8 16:25: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楼主辛苦了!!!
24#
发表于 2016-9-8 09:56:3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这么雅干嘛,这不就是兴奋剂吗,还是有高副作用的
23#
发表于 2015-10-29 21:31:24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了!佩服。{:soso_e183:}
22#
发表于 2015-6-25 10:32:1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文章,对以前遇到的不解情况,如快口小虫能胜大虫的现象,有立足点了。谢谢好你提供的好文章,分享成果。
21#
发表于 2015-6-25 00:18:50 | 只看该作者
再学先生的文章。体会之二。一、虫身上阳的升发需要阴的辅助,阴是阳发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阴,阳会成空中楼阁,阳无限的升发会掏空虫体,斗后严重降体重,难恢复,在养的过程中就出现死虫,就是佐证,都是虫阴不足的表现。反之;如只有良好的阴,而阴、阳转换机制不灵,不通畅,阳不能有效地升发或升发的较少或转换速率慢,阴再足也只能作为把式,成了水中月。所以阴、阳调和,转换通畅及快,则成了虫的格斗能力的关键之一。二、玩虫多年的虫友都看到过或听到过像虫王一样的蟋蟀,一天几斗、天天几斗,一生上风难计(起码二十次以上),还有两虫碰到了,大打十几、二十几分钟,各种斗口、斗法精彩呈现,这种现像我以为就是阴足、阳升和阴阳转换通畅,在打斗的过程和恢复的过程中,阴源源不断地转换成阳以支持虫体动能的消耗。三、所谓‘毒素’都归属阳,大毒大阳、小毒小阳,控量和算时间是此法的重点,但如阴足,对使用‘毒素’可以放宽很多,因虫体扛得住。四、所以阴足、阳升和转换及速率是关键。五、选虫、养虫、食料、研判虫,和分虫,都有这样的关系要解决。
20#
发表于 2015-6-23 12:36:3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钻研精神可佳,成果分享可敬!  不过用在玩虫方面似乎可惜了,必定中国玩虫者只是小众群体,而且大多都是吊丝级玩家,玩虫大户必定少, 你的钻研成果,不适合大众市场。没有选虫,养虫来的直接。

点评

http://www.guoch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534&fromuid=69629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21:47
19#
发表于 2015-6-23 10:56:51 | 只看该作者
{:soso__4011813854091704040_1:}{:soso__6926956990947316134_2:}{: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soso__3aadd1ec059b4505-5006290ebdaae5ea-e2e785c718da56aa6187ed51ae85eeba.jpg_1:}{:soso__a79a5c767885c875-3741a20cb2925535-13386335bf2160e76319a1ebf143564d.jpg_1:}
18#
发表于 2015-6-23 09:50:2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17#
发表于 2015-6-23 09:11:47 | 只看该作者
文中重点所说是所谓“毒素”的添加,不过“某毒素”是通俗名,其还有化学名。这种毒素我已用多年了,添加量和添加时间很有考究,否则会造成死虫或效果不显著。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已找到了合适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不再死虫了,而且也有楼主所说的效果。
16#
发表于 2015-6-23 01:2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5-6-24 00:18 编辑

很高兴又看到先生关于“蟋蟀格斗能力之”续篇“能量转换”的文章。它有别于过去传统的论虫方法,用现代的理论知识,从原理、机理上,深入、浅出地分析虫的格斗能力,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从原理上讲解虫的为什么,难度之深,能力之强可见一般。我有幸能读到,真心感谢先生的分享。
以下谈点初学不成熟的体会。一、ATP在虫体内的储存是非常很有限的,它会在格斗过程中瞬间消耗,靠人为添加,目前看是无效的。二、ATP只解决了虫瞬间力量问题。三、对ATP的研判主要看虫色。四、ATP的转换合成及速率,需要虫体的配合,所以似可从虫色外的部位看出些端倪。五、能异常激发虫的能量转换机制,具有普遍意义。
还望先生多多指教。更期待续篇。
15#
发表于 2015-6-22 17:15:04 | 只看该作者
百家争鸣!好!{:soso_e179:}
14#
发表于 2015-6-22 16:4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白墨牙 于 2015-6-22 16:53 编辑

楼主是有心人{:soso_e181:},虫的能量转换快,暴发力强,当然损耗就越大,给对方打击力就越强,所以激素等提升暴发力的药物就随之产生,蟋蟀角斗时间越长,消耗越大,体重下降也越快。真正的大王不是靠瞬间转换能量来完成绝杀的,有的是三秋虫王,一天斗几个,天天如此,如果靠转换其不是体重下滑,生命短暂。真王是硬度和牙型完美的结合,还有那王者之霸气,当你手上有一把锋励之宝剑时,来者首先感受到王者气场的强大压力,是将军元帅才敢勉强上去对阵,出招也很免强,王的剑轻轻一挥削铁如泥、吹枯拉朽,这种场面不常见但能见到。好虫能量守衡,成熟后到老体重不变。但你能把一般虫的能量给激发出来,使它能有好虫的战斗力,那怕能斗一路都已经是突破了,能使它们恢复体重斗几路,是创造奇迹,{:soso_e179:}毕竟好虫太少了。有机会向你学习!{:soso_e183:}{:soso_e181:}{:soso_e182:}
13#
发表于 2015-6-22 16:19:0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到。像天方夜谭。{:soso_e113:}
12#
发表于 2015-6-22 15:24:5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soso_e163:}{:soso_e181:}
        前年晚秋,本人碰上能量转换之快蛐蛐。出斗3.2,上风然后5个小时左右称一下只有1.8。静养三天,2.9出场赢了,过一时间称只有1.5。(静养时,饲料适当渗人体力恢复物)还是一只凶头。
     而那些被打败的蟋蟀体重也有变化。以决斗的时间差而论。不变的有,泡虫。

     

点评

但蛐蛐的体重变化,也是一种衰老的迹象。 人为的,可以静养。  发表于 2015-6-22 16:14
11#
发表于 2015-6-22 15:15:15 | 只看该作者
静等后续,能将自己的一些理解谈出来,对与错其实已无关紧要了。

点评

说的;一点没错,楼主人很实在,水平高。(这就是男人的典范) 给;惜虫人有一个思考的范围。  发表于 2015-6-22 15:5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 04:39 , Processed in 0.14662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