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69|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论干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30 11:5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老是缺点!皮干虫不灵,身老性必衰。所以皮壳子硬才是正选!然干与老,皮壳硬,都不是量化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讲明。积累经验是惟一的方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11:00:51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昆虫的牙、皮壳中,包括虾蟹等,而几丁质又有很强的吸水性…如果空气、土壤、或是盆中太干燥,必然造成虫体肢强不灵,甚至会造成掉腿的状况…当然还有食物营养的关系。而太湿又会烂爪等,注意湿度保持好空气流通才是养好虫的关键!
干与老是古人的学识称谓,并不科学!

点评

干与老是否科学,暂时不论。至少在现实中,虫占了干、老都能斗,一般还斗得不会差;反之,虫缺了干、老,老算别的地方生得再好,也不太会打,有些还会天不斗,这是玩虫者都知道的事,也是千年来的实践总结,无用质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2:22
哈哈,虫的壳体主要成份是几丁质不假,可是形成壳体后,几丁质已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吸水的新物质了。倘若还以几丁质吸水来论,那蟋蟀的牙吃食时总是要接触到水的,那岂不是要将牙烂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0:58
干与老无法量化,科学的解析又有何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12:46
75#
发表于 2016-11-27 11:20: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论点可以说是带有颠覆性的,初论虫者都需以干老论虫,多少年下来都是以此为要求,然新的观点的出现必定会有正反两面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你的论点也一定是有所验证。最有说服力的既是照片加论点。
74#
发表于 2016-11-27 08:59:51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73#
发表于 2016-11-26 11:21:12 |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16-11-25 16:52:09 | 只看该作者
疯特了
71#
发表于 2016-11-15 00:41:45 | 只看该作者
红头金翅 发表于 2016-11-15 00:06
不客气,其实不复杂,简单点就是野外好环境虫易老足,指的是皮壳老,嫩皮虫在盆中非高超养功难得到。干是 ...

好!干则易显老。
70#
发表于 2016-11-15 00:06:34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3 20:45
谢红头兄指点!看来你是认为干、老与虫质优劣有本质的联系,“好底板”也。我以为(表述修改如下):干为 ...

不客气,其实不复杂,简单点就是野外好环境虫易老足,指的是皮壳老,嫩皮虫在盆中非高超养功难得到。干是表皮水份少,皮壳强度自然好,干是因,老是果。所以干湿的干,说的是老的一种现象。就是常说的底板老足。

点评

好!干则易显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00:41
69#
发表于 2016-11-14 18:49:42 | 只看该作者
忆初 发表于 2016-11-14 18:12
进国虫网到现在,还笫一次听到初弟这样的称呼,请问道人贵庚80还90了?我觉得你该好好学习学习 ...



        这位道人都披霞了,估计最少也得1000多年快10000岁了
68#
发表于 2016-11-14 18:12:43 | 只看该作者
忆初 发表于 2016-11-13 23:16
从头看到底,越看越糊涂,不知道人虫友,要我们怎样去认知虫的干、老?请赐教......。

进国虫网到现在,还笫一次听到初弟这样的称呼,请问道人贵庚80还90了?我觉得你该好好学习学习虫干老的真正的解释,千万别误导年轻人!

点评

这位道人都披霞了,估计最少也得1000多年快10000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4 18:49
67#
发表于 2016-11-14 17:42:45 | 只看该作者
干老是形容词,你披霞道人难道真能披霞,真是道人?
66#
发表于 2016-11-13 23:16:50 | 只看该作者
从头看到底,越看越糊涂,不知道人虫友,要我们怎样去认知虫的干、老?请赐教......。

点评

进国虫网到现在,还笫一次听到初弟这样的称呼,请问道人贵庚80还90了?我觉得你该好好学习学习虫干老的真正的解释,千万别误导年轻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4 18:12
初弟啊,干老是迷信啊,你可以不信啊…  发表于 2016-11-14 10:56
65#
发表于 2016-11-13 20:4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14 23:42 编辑
红头金翅 发表于 2016-11-13 09:14
回古月提问,干而有神谓之老,老而有神低板好,干是老的一种表相,老有很多种,合起来就是干老,一种好底板 ...


谢红头兄指点!看来你是认为干、老与虫质优劣有本质的联系,“好底板”也。我以为(表述修改如下):干为材性,老为体性,既各述,又互补,都是构成蟋蟀打斗能力的主素。这可从原理、现象、实例上来论证的。

点评

不客气,其实不复杂,简单点就是野外好环境虫易老足,指的是皮壳老,嫩皮虫在盆中非高超养功难得到。干是表皮水份少,皮壳强度自然好,干是因,老是果。所以干湿的干,说的是老的一种现象。就是常说的底板老足。{:3_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00:06
6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13:50:29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2 20:02
多次顶此帖,是因为对此话题太感兴趣了。能提出此观点的人不多,必有其原理性的东西。如果楼主方便,我们 ...

当然可以…
63#
发表于 2016-11-13 09:14: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古月提问,干而有神谓之老,老而有神低板好,干是老的一种表相,老有很多种,合起来就是干老,一种好底板的表相,明白了吗?其实可以量化的,只是说起来麻烦而已。

点评

谢红头兄指点!看来你是认为干、老与虫质优劣有本质的联系,“好底板”也。我以为干就是指虫全身细胞中水份含量相对较少(当然讲度,不然成病),在虫的全身都会有表相,有的相对难察觉,有些相对易观察。而“老”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20:45
62#
发表于 2016-11-12 20:02:10 | 只看该作者
披霞道人 发表于 2016-11-12 10:30
简单的来说,只有比较的来看,才科学。即便如此也不完全正确!干、湿看环境,嫩、老论虫龄!

多次顶此帖,是因为对此话题太感兴趣了。能提出此观点的人不多,必有其原理性的东西。如果楼主方便,我们可以私下作进一步的交流,原理、现象、实例,纯属探讨。

点评

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16-11-13 13:56
当然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13:50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来说,只有比较的来看,才科学。即便如此也不完全正确!干、湿看环境,嫩、老论虫龄!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0:30:15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2 02:06
虽然肉眼不能正确看出虫具体的干、老度数,但是显湿性、显干性,显老、显嫩还是能看出的,现实中例子很多 ...

简单的来说,只有比较的来看,才科学。即便如此也不完全正确!干、湿看环境,嫩、老论虫龄!

点评

多次顶此帖,是因为对此话题太感兴趣了。能提出此观点的人不多,必有其原理性的东西。如果楼主方便,我们可以私下作进一步的交流,原理、现象、实例,纯属探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20:02
59#
发表于 2016-11-12 02:06:42 | 只看该作者
披霞道人 发表于 2016-11-8 11:11
所谓能用肉眼看出虫的干老度评虫之优劣,是拿无知当道理,自欺欺人!

虽然肉眼不能正确看出虫具体的干、老度数,但是显湿性、显干性,显老、显嫩还是能看出的,现实中例子很多。楼主的论据有点苍白,如能充实则有说服力。

点评

简单的来说,只有比较的来看,才科学。即便如此也不完全正确!干、湿看环境,嫩、老论虫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10:30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1:15:24 | 只看该作者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1: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披霞道人 于 2016-11-8 11:14 编辑

所谓能用肉眼看出虫的干老度评虫之优劣,是拿无知当道理,自欺欺人!

点评

虽然肉眼不能正确看出虫具体的干、老度数,但是显湿性、显干性,显老、显嫩还是能看出的,现实中例子很多。楼主的论据有点苍白,如能充实则有说服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02:06
56#
发表于 2016-11-8 10:12: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观点不统一,没有讨论的必要
55#
发表于 2016-11-8 10:1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干和枯是风马牛不相及老与衰是牛头不对马嘴
54#
发表于 2016-11-8 09:15:35 | 只看该作者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16-11-7 15:37
我在当笑话看,各位大虾们省省劲吧,让它早点沉下去,

是的,不必对牛弹琴了。
53#
发表于 2016-11-8 00:5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披霞道人 发表于 2016-11-7 16:32
自古以来玩虫因赌博利益上的追求,充斥着很多违命题或迷信色彩,至今仍然甚嚣尘上!

顶。

点评

谢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11:15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6:3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披霞道人 于 2016-11-7 16:33 编辑

自古以来玩虫因赌博利益上的追求,充斥着很多违命题或迷信色彩,至今仍然甚嚣尘上!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00:5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3 16:30 , Processed in 0.1598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