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月龙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虫友问: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复制链接]
26#
发表于 2016-11-9 08:1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出鬼没 于 2016-11-9 08:19 编辑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9 03:27
看了你这个论述后,有以下一些想法。一、观吃食量变化,和观吃食后肚档、分量变化,都是判虫优劣的方法之 ...


同一地区相同身高的人,喜欢运动的与不喜欢运动的骨的密度相差很多,肌肉他发达,说明后天是能夠改变先天的,问题是人与蟋蟀不一样,如何通过后天来改变蟋蟀的先天,是值得大家去探索的。

点评

我还是认为,一、从原理上讲先天的及基因作用(规定)的本质东西,短时间内,后天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变异、突变(基因意义上的)才能改变基因组合,进而改变基因表达。一般后天只能修饰,让基因表达更好或更差。也就是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39
27#
发表于 2016-11-9 11:22:47 | 只看该作者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6-11-7 21:33
开讲啦,手拉手、排排坐,要发言,先举手。。

高见不敢,偶就是一时戏言楼主不必介怀。

偶建议换个思路:干干,干湿、湿干、湿湿,四种气候过程对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点评

干、湿对虫生长发育确有影响,但不是惟一影响,各因素交叉作用。你的“干干,干湿、湿干、湿湿”什么意亊,没看懂,无法跟进。请用白话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57
28#
发表于 2016-11-9 11:32:13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8 21:49
海翔好!翻爪花我以为是六脚最后一节及爪花上翻或掉落。正常自然状况下,虫基本没有翻爪花,不管早出土还 ...

{:3_280:}

点评

过低调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18:48
29#
发表于 2016-11-9 17:49:20 | 只看该作者
{:3_292:}{:3_29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1:24:36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6-11-8 22:20
以前写过“关于蟋蟀爪花问题的探讨(论点简述)”,今年注意力在盆上,没有再深究。

知道吹兄虫识基础深厚的,何不一起交流!

点评

如果不怕重复,可抄隔夜饭。 开新话题也有;飞雪樱花说‘’蛐蛐是外骨骼昆虫,身体系统的强化程度是天生的,在羽化成虫后已经定型,后天无法改变。无法调养得更强更好。尤其是肠胃。‘’就可以探讨,外骨骼昆虫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44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2:3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10 03:53 编辑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6-11-9 08:14
同一地区相同身高的人,喜欢运动的与不喜欢运动的骨的密度相差很多,肌肉他发达,说明后天是能夠改变先 ...


       一、从原理上讲先天的及基因作用(规定)的本质东西,短时间内,后天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变异、突变(基因意义上的)才能改变基因组合,进而改变基因表达。一般后天只能修饰,让基因表达更好或更差。二、骨密度提高或肌肉发达,在方法正确时可以,但过程和最终要受基因制约。三、一条蛐蛐的皮壳包括牙子的密度,在人眼下,不能量化,只有感觉,而在x光下则可直视。四、蛐蛐体内无时不刻发生着生化反应,皮细胞合成几丁质所需的葡萄糖由y糖分解提供,y糖的降解作用和糖原的较化作用皆受到咽侧体分泌的激素所调控,这个调控既是基因目标作用,又是环境包括饲料综合目标作用,还是体质表现。五、现实中就算是一条大凶头,谁能正确说出其外骨骼的密度水平那?更无法确定其骨密度是否已达到基因饱和状态。六、外部环境包括饲料的作用,实际是除基因外的影响蛐蛐因素的全部。所以生物有另一个原理,环境包括饲料可以改变生物性状或一些性状。具体到蛐蛐,能改变的性状,在成虫前、后是不一样的,原则上越早越易、越早越多。这与基因作用不矛盾,共同起作用,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说回来,蛐蛐的一身原本就是随这两大因素变化而变化。

点评

说得对,玩蟋蟀,你是无法改变其基因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来使同基因的蟋蟀更強、更壮、更利害。环境、饲料对蟋蟀 的影响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让运动员比普通人跳得更高、更远,但不能让他飞起来。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08:23
32#
发表于 2016-11-9 22:44:03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9 21:24
知道吹兄虫识基础深厚的,何不一起交流!

如果不怕重复,可抄隔夜饭。
开新话题也有;飞雪樱花说‘’蛐蛐是外骨骼昆虫,身体系统的强化程度是天生的,在羽化成虫后已经定型,后天无法改变。无法调养得更强更好。尤其是肠胃。‘’就可以探讨,外骨骼昆虫不错;羽化成虫后已经定型,不精确。如羽化成虫后几天的平整项,养出微鼓项,扁平大腿养成粗大腿等,都是早期外骨骼内无肉故,另外蟋蟀老来无力,也与骨骼内无肉有关(筋腱上肉已萎缩)。我觉得蟋蟀养壮而不拖肚是学问。

点评

“蟋蟀养壮而不拖肚”。以前有个叫“做茭白龙型”的说法,可供参考(方法肯定不科学)。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比例,消化、吸收、转换,还有环境调节等等值得探讨。如是基因使然,基本无作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0:42
后天把蛐蛐养壮不是问题,如何把蛐蛐养成骨多肉少是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赘肉。 早秋养不出肚身的蛐蛐我基本淘汰, 如何让蛐蛐拖出肚身而又和蛐蛐整体同步发展是个学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3:57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2:57:51 | 只看该作者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6-11-9 11:22
高见不敢,偶就是一时戏言楼主不必介怀。

偶建议换个思路:干干,干湿、湿干、湿湿,四种气候过程对虫 ...

干、湿对虫生长发育确有影响,但不是惟一影响,各因素交叉作用。你的“干干,干湿、湿干、湿湿”什么意亊,没看懂,无法跟进。请用白话说!
34#
发表于 2016-11-9 23:5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雪樱花 于 2016-11-10 00:05 编辑
吹铃 发表于 2016-11-9 22:44
如果不怕重复,可抄隔夜饭。
开新话题也有;飞雪樱花说‘’蛐蛐是外骨骼昆虫,身体系统的强化程度是天生 ...



         后天把蛐蛐养壮不是问题,如何把蛐蛐养成骨多肉少是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赘肉。

         早秋养不出肚身的蛐蛐我基本淘汰,

         如何让蛐蛐拖出肚身而又和蛐蛐整体同步发展是个学问。

         没等吃过冷风渡过寒信就收身的蛐蛐基本属于早路虫,走长路的少。

         另:依靠人为控食来收身的蛐蛐,可以考虑排入下档。

点评

“如何把蛐蛐养成骨多肉少”很多人都想知道,不少人也在研究。“如何让蛐蛐拖出肚身而又和蛐蛐整体同步发展”同步协调是个优点,不同步未必是缺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1:01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01:1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10 04:17 编辑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9 07:37
所以蛐蛐的一些先天的条件要通过后天的手段来观察,来辨别。

         下面咱们再讨论蛐蛐 ...


      飞雪兄客气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谈点蛐蛐肉身的体会。
      一、虫打斗做功,是气囊摒气,摒气后的内压高低,取决于肉身的形和质以及内循环优劣包括ATP、ADP的储备和转换速率,当然还受其他部位优劣的影响。它们是个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影响内压,进而影响打斗功力。所以从这个思路来看,就肉身而言,能支撑更高、更强内压的肉身就是好肉身。二、型体、材质是基础,配伍反映种,浓度则是体质表现。三、柜台型包括宽一草、导弹屁股,细紧、糯韧、密度高,色纯、正配以及色厚浓包括绒毛,等等。这些大家一般都知道,不具体了。

点评

还是仁兄研究的深透,很多词汇我第一次看到,惭愧惭愧,自叹不如。 看蛐蛐肉身第一眼是要看它是否干净,清爽,不能有锈底子。 家师传授的看蛐蛐肉身的理论是:粗黄,细青,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15:02
我解剖蟋蟀,没有看到气囊,也许是设备简陋或学识不够及其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08:45
36#
发表于 2016-11-10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9 22:39
一、从原理上讲先天的及基因作用(规定)的本质东西,短时间内,后天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变异、突 ...

说得对,玩蟋蟀,你是无法改变其基因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来使同基因的蟋蟀更強、更壮、更利害。环境、饲料对蟋蟀 的影响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让运动员比普通人跳得更高、更远,但不能让他飞起来。这“更高更远”就是后天环境、饲料的作用,而不能飞就是受到基因的限制。
37#
发表于 2016-11-10 08:45:44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0 01:18
飞雪兄客气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谈点蛐蛐肉身的体会。
      一、虫打斗做功,是气囊摒气,摒气后 ...

我解剖蟋蟀,没有看到气囊,也许是设备简陋或学识不够及其他,

点评

吹兄好!经我学习、思考,现在特更正:我看到的前后贯通类似气囊的东西,确定非气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2 20:49
从羽化过程是否能认为气囊的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19:32
38#
发表于 2016-11-10 12:4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b700721 于 2016-11-10 12:55 编辑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7 20:42
有劳仁兄重新开帖。

        看老兄回复虫友春笋敖竹的帖子,老兄是上海人吧?南虫注重虫色的 ...


难调养的蟋蟀直接淘汰,就这么简单。多省心,99%难调养的蟋蟀难成大器!   蟋蟀从第一蜕出壳成虫,强壮的个体,就一直强壮下去,根本就无需特别的调养。

点评

就靠底板打,走几路算几路,这到省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0:49
言简词精,赞同仁兄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14:11
39#
发表于 2016-11-10 14: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雪樱花 于 2016-11-10 14:12 编辑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1-10 12:48
难调养的蟋蟀直接淘汰,就这么简单。多省心,99%难调养的蟋蟀难成大器!   蟋蟀从第一蜕出壳成虫,强壮 ...



       言简词精,赞同仁兄观点。

       达不到标准的直接淘汰就是。
      
40#
发表于 2016-11-10 15:02:59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0 01:18
飞雪兄客气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谈点蛐蛐肉身的体会。
      一、虫打斗做功,是气囊摒气,摒气后 ...


          还是仁兄研究的深透,很多词汇我第一次看到,惭愧惭愧,自叹不如。

          看蛐蛐肉身第一眼是要看它是否干净,清爽,不能有锈底子。

          家师传授的看蛐蛐肉身的理论是:粗黄,细青,嫩紫。无论哪一门类的蛐蛐,前提依然是要求干老。这是细节里的细节了。随后再做表论。

          还以我的那条白蛐蛐为例:早秋一身冰白,通体一色,形与牙确实好,可我总感觉它肉身有点模糊,说不上来的起腻。是否选拔它进公养,我们意见有了分歧。小师傅看好它,说只要开出来就是条王。我心里没底,加上它早秋呼雌爬盆,更有点烦它。最后作为准备输掉的蛐蛐推了上去。倒是轻松打下两场,再一看骨色花了,赶紧撤下来。后来我和小师傅打赌,随便是条蛐蛐就能赢了它,小师傅不信,赢过钱的蛐蛐总不能在家打着玩吧?于是回家以后推上现吊,就打一千,结果我赢了,小师傅输了。

          忽然想起来,这种蛐蛐是不是逛荡阿兄说的那种一嘴将呢?不知道他出关没有,也不嫌憋得慌。

          关于肉身我就一标准:绝对不能有锈底子。

         

点评

此例道出一个事体来,那就是——飞雪悟性高,逛荡逛荡就有了  发表于 2016-11-13 17:24
飞雪兄客气了,你的方法蛮实用的,学习了。“干净,清爽,不能有锈底子”、“色纯”,一般都可看着基因使然,基因好了,在野外自然生长的虫子不会差,如环境包括饲料再好,虫子则优了。实际肉身的优劣代表着体质优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0:19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8:4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10 19:14 编辑


好低调!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9:32:22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6-11-10 08:45
我解剖蟋蟀,没有看到气囊,也许是设备简陋或学识不够及其他,

从羽化过程是否能认为气囊的存在。

点评

蟋蟀羽化的最后是翅膀,没有完全打开时弄破了,流出的是液体而不是气体。因此羽化是气动还是逐步(部)液鼓或者兼而有之,我没有搞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3:59
大而空,小而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0:2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20:19:25 | 只看该作者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10 15:02
还是仁兄研究的深透,很多词汇我第一次看到,惭愧惭愧,自叹不如。

          看蛐蛐肉身 ...

飞雪兄客气了,你的方法蛮实用的,学习了。“干净,清爽,不能有锈底子”、“色纯”,一般都可看着基因使然,基因好了,在野外自然生长的虫子不会差,如环境包括饲料再好,虫子则优了。实际肉身的优劣代表着体质优劣,虫的生长讲连环性的。你的实例说明:野生虫形上的几个大硬件很重要,软实力稍差,有大硬件在也能打几口,大头丁就是这种类型。
44#
发表于 2016-11-10 20:22:42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0 19:32
从羽化过程是否能认为气囊的存在。

大而空,小而实。

点评

我以为空、实不在于形的大、小,与型状有点关系,尤其是内压高、低,准确讲是压强大小有本质关系。谢谢你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这一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1 15:07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6-11-9 22:44
如果不怕重复,可抄隔夜饭。
开新话题也有;飞雪樱花说‘’蛐蛐是外骨骼昆虫,身体系统的强化程度是天生 ...

“蟋蟀养壮而不拖肚”。以前有个叫“做茭白龙型”的说法,可供参考(方法肯定不科学)。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比例,消化、吸收、转换,还有环境调节等等值得探讨。如是基因使然,基本无作为。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20:49:41 | 只看该作者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1-10 12:48
难调养的蟋蟀直接淘汰,就这么简单。多省心,99%难调养的蟋蟀难成大器!   蟋蟀从第一蜕出壳成虫,强壮 ...

就靠底板打,走几路算几路,这到省心。

点评

那样玩虫太累,不比你们闲时多耗时在这上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21:41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21:0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11 14:56 编辑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9 23:57
后天把蛐蛐养壮不是问题,如何把蛐蛐养成骨多肉少是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赘肉。

      ...


“如何把蛐蛐养成骨多肉少”很多人都想知道,不少人也在研究。容许的话,想听听高见。“如何让蛐蛐拖出肚身而又和蛐蛐整体同步发展”,我以为同步协调是个优点,不能同步未必是缺点。
48#
发表于 2016-11-10 21:41:31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0 20:49
就靠底板打,走几路算几路,这到省心。

那样玩虫太累,不比你们闲时多耗时在这上面。
49#
发表于 2016-11-10 23:5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吹铃 于 2016-11-11 00:01 编辑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10 19:32
从羽化过程是否能认为气囊的存在。


蟋蟀羽化的最后是翅膀,没有完全打开时弄破了,流出(看到)的是液体而不是气体。因此羽化是气动还是逐步(部)液鼓或者兼而有之,我没有搞明白。

点评

探讨一下。蟋蟀体内有气、有液,液动主要靠蟋蟀做功后产生的气压让液体流动。“蟋蟀羽化的最后是翅膀,没有完全打开时弄破了,流出(看到)的是液体而不是气体”,这个过程是气体内压大于大气压而形成,反之则倒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1 15:4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15:07:23 | 只看该作者
海翔 发表于 2016-11-10 20:22
大而空,小而实。

我以为空、实不在于形的大、小,与型状有点关系,尤其是内压高、低,准确讲是压强大小有本质关系。谢谢你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这一层。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14:53 , Processed in 0.1012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