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月龙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简述飞翅的成因有那些,———为什么?

[复制链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4:3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7-1-23 15:59 编辑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7-1-23 09:41
如此看来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这可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不仅有密度与飞翅出率的曲线,还要有湿度、温度、营‘ ...


哈哈!神兄一定是学工程出身的玩虫者吧,所以会看到上面这些就想到了建数学模型。自然学科的东西,用数模解决是个好方法。虽然是多元,参数又不是常量,但这些对专业人土来说怕不会太难吧,就是吃时间的。可是那些专业人士对此不会感兴趣的,对我们玩虫者来说就成难题了。所以从原理上去理解、解释一些现象,应该可以吧。虽然不会像数学怎么精确,但方向可以把握的。

点评

我是搞工业自动化的,不过要用工程上的知识来研究生物,难度不小,主要是参变量太多。且互为影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08:3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6:07:01 | 只看该作者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7-1-23 13:59
一六年我自孵两批籽,第一批差不多无飞子、笫二批因天阴多雨,湿度控制不好,一直八十左右,最后飞子近九十 ...

谢老哥的告知!确实湿度大是易出飞翅的一个原因,如果从这里的现象思索开去,会否还有别的触发因素那?
28#
发表于 2017-1-24 08:32:45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7-1-23 14:31
哈哈!神兄一定是学工程出身的玩虫者吧,所以会看到上面这些就想到了建数学模型。自然学科的东西,用数 ...

我是搞工业自动化的,不过要用工程上的知识来研究生物,难度不小,主要是参变量太多。且互为影响。
29#
发表于 2017-1-24 13:1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7-1-24 18:12 编辑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7-1-23 13:45
朋友说说,我上面无道理的?向侬学习!


對樓主的問題談談個人蚡蟲的觀點一.二。-.與蟋蟀的原基因有關,以前我捉了個飛翅三尾與普通二尾交配,下了籽與其它蟀籽放在一起,第二年自然溫度下孵化,成蟲后出了不少飛翅,想來有母飛翅的原因。
二,濕度過大也會造成飛翅出現,以前冬季孵化加溫源從下往上,水源與混合土的籽放底部,上面放上竹葉,隨著溫度的上升,水分子生產,我們都知道熱量是往上,冷氣是往下,水分子隨著熱量上升,沾附在竹葉上,因為,加溫的溫度是衡溫的,上面的溫度最底,竹葉上結了不水珠,隨著時間的推移,竹葉漸漸霉變,產生異味,待九十天左右蟋蟀成蟲,飛翅就出現了,而且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蟋蟀變異的種類偏多。現在我改進孵化方法,將混合土籽放在泡沫盒中間,下面放竹葉,最上面放上水源,這樣一來底部絕對干燥,若蟲出殼自由選著環境,飛翅的問題就解決了。

点评

谢谢小马哥的交流观点! 一、从以往秋虫整体来看,是否飞翅与虫的优劣好像没有必然联系,人为份虫现在看也是一样情况,所以是否要解决似乎也就不太重要了。我的帖子只是现象分析、原理述说。如果对解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20:18
30#
发表于 2017-1-24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色传奇 于 2017-1-24 13:44 编辑

我个人觉得是遗传返祖现象,有点像毛孩的意思。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会增大概率

点评

遗传的表现或称表达是要环境条件的,飞翅现象就是。如果用返祖解释,成因上应该说得通,但代数比例和整体比例似乎还未足够说明。~~个人观点,谢谢黑色兄参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19:17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17:50 | 只看该作者
黑色传奇 发表于 2017-1-24 13:43
我个人觉得是遗传返祖现象,有点像毛孩的意思。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会增大概率

      遗传的表现或称表达是要环境条件的,飞翅现象就是。如果用返祖解释,成因上应该说得通,但代数比例和整体比例似乎还未足够说明。~~个人观点,谢谢黑色兄参与!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20:1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7-1-25 12:21 编辑
小馬哥 发表于 2017-1-24 13:18
對樓主的問題談談個人蚡蟲的觀點一.二。-.與蟋蟀的原基因有關,以前我捉了個飛翅三尾與普通二尾交配, ...


      谢谢小马哥的交流观点!
      一、从以往秋虫整体来看,是否飞翅与虫的优劣好像没有必然联系,人为份虫现在看也是一样情况,所以是否要解决似乎也就不太重要了。我的帖子只是现象分析、原理述说。如果对解决此现象感兴趣,可以深入讨论。         
      二、我也认为飞翅现象从DNA上讲是与原基因有关。一般理解蟋蟀这个种的基因是相同的,种内当然还是有差异的。进一步讲我以为飞翅是种的基因,而非种内差异,不是有的有,有的没有,至于表达不表达,则与环境、食物有关。上代有飞翅,下代是否有,是表达问题,不是其父、母中有没有飞翅的原因。
       三、上面是个人观点,仅作交流!
33#
发表于 2017-2-4 20:41:46 | 只看该作者
赞同胡师傅的第六点!
危害到秧子的安全,最大的是密度过大,其次过干过湿。前提是人工孵白虫。
缸王不大会是飞蟋,飞蟋往往是弱蟋。

点评

感谢雅趣盎然的交流及观点! 虽然小秧有群居的习性,但是其通过多次蜕皮成长的特点,决定了份虫不能密度过大,不然必定影响蜕皮及吃皮。因此怎样有效提高份箱密度,进而提高单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7 20:30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0:30:19 | 只看该作者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17-2-4 20:41
赞同胡师傅的第六点!
危害到秧子的安全,最大的是密度过大,其次过干过湿。前提是人工孵白虫。
...

                 感谢雅趣盎然的交流及观点!
       虽然小秧有群居的习性,但是其通过多次蜕皮成长的特点,决定了份虫不能密度过大,不然必定影响蜕皮及吃皮。因此怎样有效提高份箱密度,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的出虫率,似乎是小作坊模式份虫,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了。

点评

胡师傅:你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7 21:01
35#
发表于 2017-2-7 21:01:39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7-2-7 20:30
感谢雅趣盎然的交流及观点!
       虽然小秧有群居的习性,但是其通过多次 ...

胡师傅:你好!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4 06:07 , Processed in 0.1387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