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79|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关于蟋蟀牙齿力量来源的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9 00: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张蟋蟀大颚的示意图,是用计算机自带的〈〈画图〉〉软件画的,十分抱歉画的很臭,因

为鼠标实在难控制。

精华帖子《[讨论]关于蟋蟀牙齿力量来源的探讨》,原因:好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0,魅力15



“铁板猪肝面”的原文

决定蟋蟀牙齿力量大小的关键在哪里?

有人说是牙齿的硬度,有人说腮帮的突出,近日看了一本书,分析的很透彻.
这里也请各位虫友说一下,不知有那位虫友解剖过蟋蟀头部.
蟋蟀是外骨骼昆虫,决定牙齿力量的是头部的肌肉,但因为是外骨骼昆虫,所以很难从外表看出头部肌肉的强大,但应该还是有规律可寻的.蟋蟀头部有四束肌肉,腮帮两侧的是展肌,就是张牙所需的,所以腮部不是关键的力量.
而真正决定蟋蟀牙齿力量的是两束收肌,这两束肌肉是长在后脑上的
所以这两束肌肉附着的体积越大那这两束肌肉的力量就应该越强,虫后脑从表面看不是平面的,所以怎么能看出后脑体积大呢




与“铁板猪肝面”探讨蟋蟀〈〈决定蟋蟀牙齿力量大小的的关键在哪里〉〉的问题。

你认为“.蟋蟀头部有四束肌肉,腮帮两侧的是展肌,就是张牙所需的。。。。。。决定蟋蟀牙齿

力量的是两束收肌。。。。。。”

是的,我以前也老是为这件事困惑,因为它关系到蟋蟀牙的:张牙、合牙、发力以及张合牙

方式;耐力、为什么不张牙了、为什么不合牙了、牙怎么会被打瘪了、牙怎么会被咬掉了,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最初我的臆想和你是一样的(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以为蟋蟀牙齿的开合是根据力

学上的杠杆原理(以一颗牙为例):牙的上方平面中间有一个轴作为支点,两边各有一束肌

肉,控制开牙的叫展肌,控制合牙的叫收肌,并且收肌强大一些、距离支点远一些;展肌弱

一些、距离支点近一些,这样就能形成咬合力比张牙力大的多的效果,从而给物种提供了更

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机会。

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是人们习惯性的“想当然”的结果,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

吴继传教授的书我看过,印象当中他没有提及过这个问题(是我记性太不好了,还是当时没

有注意这个问题,怎么会始终没有弄懂这个问题哪?)。如果吴教授和我们一样想当然,不

经验证就提出“展肌、收肌”的概念,那他就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更谈不上当教授

了。我不是学生物的,只是因为爱好,为了搞清“存在现象”的一些机理问题,不得不对此

做一些研究。知识是有共性的,尤其是在方法、策略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做到触类旁通。这里只是试着探讨,肯定是比专业学者还是要差一截子的。(勿见笑)


我对蟋蟀的牙做过解剖,如图
蟋蟀的牙呈三角锥形,上口接近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向咽部,长约1。5—2。5毫米。

两腰边约1。5—2毫米,内侧腰边略长,平时被牙帘遮盖。

外侧腰边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虫牙闭合时牙齿外露的部分(图中绿箭头所指),所谓牙齿宽厚

指的就是这里。

牙齿长度约2—5毫米,牙齿内瓤是空的,上部齿壁厚不足1毫米。

牙尖往上1。5—2。5毫米为实心部,牙尖及边缘部位呈黑色,质地坚硬。

牙齿的动力学原理是以上口外侧腰边为轴(红线位置)转动,轴边两侧有连接器(黑箭头所

指)与上颌骨连接并起支撑作用,牙齿肌(橙色线所示)附着在牙齿中空部,由牙齿肌提供

伸展、收缩产生牙齿开合的动力。

牙齿肌应该是肌肉群,既负责张牙又负责合牙,即牙齿肌群伸展,牙齿张开(深蓝色箭头所

指方向),伸展力不用很大。

牙齿肌群收缩,牙齿闭合(浅蓝色箭头所指方向)。收缩力可以很大。(据说鳄鱼嘴的闭合力

和张开力的比是七、八百比一)

一般具有大下颚的昆虫颚部都是这种结构

另据生物学的研究,人体有肌肉529条,蠹蛾幼虫有肌肉4061条。

以此推断蟋蟀的肌肉也应该有很多,都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功能,科学还远没有研究到这一

步。对我们来讲,大致方向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深入到那个层次对我们最有利是我们最关心

的问题。绝不可由于知识封顶而去瞎琢磨甚至迷信,那样一定会浪费宝贵的精力甚至误入歧

途。

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对蟋蟀的理解应该会有帮助和启发,了解了蟋蟀牙齿的结

构对于“脑线与斗性(牙力、牙硬)的关联”、“为什么古书上都主张少对蛐蛐打草”和“牙

上长包为什么厉害”、“怎样看出牙齿有力”等等问题就会产生理智的重新认识。

对肌肉力量的理解,分科学机理性研究和一般常识性认识,一般说,同种同类同性同品的生

物个体之间的差异都在同一个量纲之内,没必要去神化它们。至于什么蟋蟀的内压呀,什么

精神动力呀,什么逆配学说呀,等等等等,至今还没有找到进一步的科学依据。也不在本课

题的讨论范围之内。




总之,没有人能包打天下,也没有人能无所不通。

人类的知识,随便到一个书店就知道;各种各样的书籍浩如烟海,而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我们首先要学会集中精力的能力,以自己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正确的认识问题。知识不

在多少而在于立足点和方法是否正确,对尚未搞清楚和比较离谱的道理,不妨抱着“姑妄说

之,姑妄听之”的态度。


只要是爱蟋蟀,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收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1
2#
发表于 2008-3-9 00:17:52 | 只看该作者

仁兄辛苦了,先坐沙发!

[em27]
3#
发表于 2008-3-9 01:25: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与我原来发过的一帖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张牙的力量来自哪里?有待验证和商榷.

点评

从简单实验看,虫牙内部有肌群,可分三种,其一,牙内中间有一束肌群,牙齿的生长,由这束肌群输送各类营养物质,牙尖和牙齿处没有肌肉,故这二处易变深色。它上着生在头壳内壁,斗线外侧和耳线内侧,下着生在牙内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8 23:25
顶一记,先学习。然后谈感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7 23:59
4#
发表于 2008-3-9 19:13:27 | 只看该作者
那给蟋蟀喂坚硬的食物就是锻炼它的头部四束肌肉啊,肌肉强健了,那咬力就重,这个帖子绝对科学,牛的。
5#
发表于 2008-3-10 11:37: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哪位?为何玩两广蟋蟀?[em06][em06][em06]
6#
发表于 2008-3-10 13:32:02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是爱蟋蟀,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收获。

说的好!

[em17][em27]
7#
发表于 2008-3-10 14:08: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此类精华贴,一定要举一反三,早秋收来虫后,饲养一个阶段,投以生绿豆,生板栗(切记不要去壳),等等硬壳类食物,如果蟋蟀吃起来很轻易,那就表示四束肌肉特别发达,合口必定惊人,取胜的概率极高,牙硬就是将-----绝对没错的。玩虫就是要科学,这个帖子对我帮助真是太大了。(希望能见到楼主更多的科技贴)

科技昌盛,论坛必兴!!!

[em27][em27][em27][em17][em17][em17]
8#
发表于 2008-3-11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要学习!

[em17][em17][em27]

9#
发表于 2008-3-11 16:25:1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

10#
发表于 2008-3-21 17:07:41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在这里看到这个贴,惊讶

[em01]
11#
发表于 2008-3-21 22:18:4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啦.要玩好蟋蟀,确实离不开科学.
12#
发表于 2011-7-22 17:17:48 | 只看该作者
拳王不全是因为拳头大才成为拳王的
13#
发表于 2011-7-22 18:49:22 | 只看该作者
图呢???
14#
发表于 2011-7-22 19:58:13 | 只看该作者
顶技术贴!{:soso_e181:}
15#
发表于 2011-7-22 23:30: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无私帖.奉献贴.辛苦帖.内容有待研究论证.....
16#
发表于 2011-7-23 00:14:05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探讨,无论正确与否,它的科学性、开拓性毋庸置疑!{:soso_e179:}
17#
发表于 2011-7-23 00:14:15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探讨,无论正确与否,它的科学性、开拓性毋庸置疑!{:soso_e179:}
18#
发表于 2011-7-23 01:39:52 | 只看该作者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3-9 00:17
仁兄辛苦了,先坐沙发![em27]

红旗斑竹,为什么我看不见图片啊?
19#
发表于 2011-7-23 08:43:32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20#
发表于 2011-7-23 09:37:41 |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  小顶一下
21#
发表于 2011-9-24 23:04:16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牙齿硬不硬,还是要斗出来。
22#
发表于 2011-9-25 00:13: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可以入选国虫院院士{:soso__3688668912603222206_2:}
23#
发表于 2011-9-25 00:35: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24#
发表于 2011-9-25 07:49:41 | 只看该作者
不迷信 就有突破
25#
发表于 2011-9-25 09:30:31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沒看見所說的箭頭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5 03:06 , Processed in 0.1613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