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有缘的将军虫——记一条安亭土虫“黄长衣”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由于当时我对山东虫还没有接触,故那时所养之虫都是自己亲手在上海各处抓来的。
上海本地虫又叫“土虫”,每年的秋兴时节,捕虫也是当时的一大兴事和趣事。当时所抓的虫,有记忆的不过几条而已,可当时捕虫时的经历和情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捕虫一般分白天和晚上二个时段抓虫,都是利用上班后的空闲时间。白天一般就在离家不远的菜地、河边处抓,而晚上除了白天抓的地方,还要去较远的地方抓。
我有个虫友“阿归”,家里是开种子公司的,有种子试验基地,他也在自家公司上班。当时他家的种子试验基地设在上海安亭(和黄渡交界处),那里是一个集抓虫和休息的好场所,所以每年的秋兴季节,我都要和他相约几次,晚上到他家的试验基地附近抓虫、休息。
1998年8月底左右,那是一个秋兴季节的周末,我又和阿归约好了,当晚去他家基地附近抓虫。下午我和他带上了捉虫工具,乘上了“北安线”公交车就出发了;到了地方,还没天黑,我们放好东西,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点了酒菜,就边吃边聊了起来。一直吃到晚上九点多钟,才结束,回到阿归家的种子基地休息一会。
当天晚上,皓月当空,秋风送爽,正是捕虫的好天气。大概在十一点多时,我们拿上捕虫的工具出发了。我们先来到了基地后门外的一片菜地里,这块地是附近农民开发的自留地,所以种植的蔬菜品种繁杂,每种菜的数量不多,且被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一看就知道是好多家的自留地;这里的菜品种多,农药、化肥用得少,蟋蟀也相对较集中,是我和阿归在安亭地区的一片固定的捕虫区之一。
在上海晚上抓虫多是靠听叫捕捉的;白天中午捉时听蟋蟀“结铃”声,晚上则听蟋蟀的“弹琴”声。当晚我和阿归进入菜地后,就听到了一声宽厚的叫声,凭以往的捕虫经验,可以判断是一条大翅、长衣类的蟋蟀;顺着叫声我们来到了一堆地头沟里的稻草堆前,稻草堆不大,半米左右高。我和阿归围住草堆,对面站好,先后打开了手电筒,照向稻草堆,叫声发自草堆的下面,看来只有打“乱仗”看运气了。我左手拿着电筒,右手拿起子弯腰向稻草堆的下方一插一掀,这时只见手电光的所照之处,有一条淡色的长衣蟋蟀趴在眼前,一动不动,但蟋蟀的个头不大,阿归问我:“要不要?”我说:“先抓起来看看吧!”说完,我将手电筒咬在嘴里,从口袋里拿出网罩,蹲下用网罩住了这条长衣蟋蟀,起身用手电往网里一照,原来是一条“长衣黄虫”,厘码虽不大,但皮色是一张皮,想想是当夜抓的第一条虫,而且大翅类蟋蟀一向被视为“福虫”,是吉利的象征,开了个好头,也就决定留下来了,随即用随身带的竹管筒装了起来。真是巧得很,之后再翻这堆稻草,竟又翻出了一只“青虫长衣”,个头也不大,就也一并装了起来。这就是当天晚上抓到的前两只蟋蟀;这之后又在其它地方抓了几条,眼看已经到凌晨二点半左右了,想想阿归第二天还有工作,需要休息一下,就决定“鸣金收兵”了,回到基地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一个人乘“北安线”回家了,而阿归就留下直接准备上班了。回到家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就准备称虫、洗澡、入盆了;待倒出这只黄长衣时,在一旁的老爸正好看到,随即说到:“这是一条好虫,给我养!”当时我还颇不服气的说:“你怎么一下就肯定它是好虫呢?”老爸也没有多说什么。过秤后黄长衣只有二正三。(事后的结果证明,老爸当时的感觉是对的。秋后,我问老爸:“当时为什么一眼就认为黄长衣是条好虫呢?”老爸说:“很简单!这条虫一倒进网里,两腿高撑夹紧,象一条“蚂蚱”,从形象上看,就是一条好虫!”听了后,我颇有感触,虽然我看了许多的关于蟋蟀的著作,可这些毕竟都是理论知识,实际经验还是不足,与实际结合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老爸虽没有这么多理论知识,但凭多年的看虫经验和感觉,一眼就可以判断的八九不离十了,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里不再多叙了。)
在过了一个礼拜后,我就急着要斗虫了,便向老爸提出,试斗一下黄长衣;可老爸先是以斗得太早了,虫还嫩为由不肯斗,后来又说:“你这没有虫能斗得过黄长衣的。”我死活不信,老爸只好同意了,我拿出了那条和黄长衣同一天同一地抓得那条青长衣,而且还是一条“白牙青长衣”,两条虫的大小也差不多;斗前,老爸还劝我:“你这一条虫也挺好的,但是斗不过我这条黄长衣的,别用它斗了,可惜了。”我听后更加不服气了,一定要斗一下,老爸没办法,只好应战。
两虫放进斗栅后,都芡草有牙,只见黄长衣一副小黄牙,短小如荞麦粒,而白牙青长衣的一副白牙要比黄长衣大出许多。开闸后,两虫刚一碰头,黄长衣一个闪电般的喷夹,将青长衣喷在一边,青长衣一楞,随即起翅急叫起来,黄长衣闻叫,即觅声而上,两虫刚一对面,黄长衣上去又是一个连捉带滚的夹口,分开后,青长衣已是形散而逃了;落闸补草,青长衣又补出了牙,开闸后再斗,两虫一碰头,青长衣掉头就逃,再不受芡;看来败局已定了。我不服气,要求黄长衣接斗一只,可这次,黄长衣上来只一个“喷夹”,对方就回头逃窜了;到了这时,我才不得不认输服气了。也不得不让我对黄长衣刮目相看,有了初步的印象了。
从此,我在日常的调养中,也对黄长衣有了特别的关注和研究。在对照前辈各类蟋蟀虫谱的记录,结合黄长衣的生相和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我发现,黄长衣同时具备了三大将军虫的特点:一、黄长衣的一对黄牙钳小而圆壮,与平常的黄板钳要求阔而厚实的要求截然相反,这正是异形牙中的“竹钉钳”之形,谱中记:此类牙,咬口力大无比,发口快而重,一般虫的牙在斗时无论硬度还是速度都无法与此类牙对抗;因为此牙短而粗壮,形尖貌小看似“竹钉”状,故得名,是牙中极品。蟋蟀如配此一处已是大将之才了。二、这条黄长衣还特别要雌,不能离开三尾,而且贴铃也十分频繁。一般虫,一天四、五个铃就够了,而此黄长衣一天则要贴出十几个铃来,三尾也要伴着,否则奔走、鸣叫不停。这正如老前辈火光汉先生在其书的“选将十五定律”里所写的一条相符和,即过蛋(贴铃)特别多而异于常者的,必为凶悍之将,此类虫多认雌、护雌,如三尾搭配不当,铃不能及时贴出,则会因腹涨而至“鼓胀病”而废。恰好,我用一条自己捉的独脚土三尾与之相配,十分融洽。因为在早秋饲养时,为了让三尾肚子里不过早有仔,三尾贴好铃以后,都要及时将铃夹掉,故才发觉黄长衣的此种有异与常虫的特别之处。三、这条黄长衣的斗性特别旺盛,随芡随有,即使它正在吃食或贴铃之时,只要落草,就立即开牙迎斗,而且性格又不暴烈,属于文口类型的,受过草后从不追咬三尾,吃草时不冲草,步伐稳健,八角生风,一派大将风度。
这之间的调养过程中,为了给黄长衣增加实战经验和锻炼,我也陆续用家里的虫斗过几场,每次都是一个“喷夹”了事,而且斗败之虫,不见伤牙出水,即使补出牙,再汇上碰头,也不敢与这条黄长衣眦牙了,似乎已知对方的厉害,而甘拜下风了。
转眼到了九月底,一天在单位结识了一位新虫友,他家里养了一批他自己从安徽捕来的“徽虫”。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决定带几条虫上门以虫会友。那天,我从家里挑了九条土虫去了他的住处,其中就有这条黄长衣。由于是朋友之间交流的友谊赛,故斗时未称重,而是比了大小配斗的,也未太在意大小,而且许多虫斗时因为胜的较为轻松,就又接斗下去好几场。
其它的虫斗赛情况,在这里就不多做叙述了。在这里就详细介绍一下这条黄长衣那天的战况吧。当时这条黄长衣是一连斗胜了三场,它斗胜的虫都比它大,有两条虫被它“喷”了一口就没牙了,只有一条比它大了足足两圈的“琵琶督”,用了两口才取胜。打法也是第一口“喷夹”,对方还有牙,起叫,第二口黄长衣上去一个连捉带滚,松口后,对方即没牙串盆了。朋友看了后,连说:“看不懂,这么小的虫,打这么大的虫,还“杀猪”取胜,真是“小鬼跌金刚”呀!”怪事情还在后面呢。朋友那天将他斗败的虫,都集中仍在了一只大号的蟋蟀盆里,“琵琶督”进去时,盆内已经有十几只败局虫了,可“琵琶督”一进去后就成了“败局大王”了,将其它虫咬得非死即伤,都不敢靠近它,而它则站在盆中央连声鸣叫。朋友本来就对这只“琵琶督”非常看好的,是他家的“领班”(最好的虫),刚才斗败在黄长衣口下时,就不太相信,现在一看这情形,还以为“琵琶督”刚才是斗性不足才惜败的呢,于是当即将“琵琶督”捉了出来,他自己挑了一条还没斗过的虫,和“琵琶督”拭斗,没想到,“琵琶督”一口就将对方打得变了形“开起了飞机”。朋友这下有了底气,提出要和我的黄长衣复一次局,为了让他输得心服口服,我欣然接受,取出黄长衣,放入了斗栅,正如我所料,“琵琶督”和黄长衣再次碰头后,立即威风不在,一搭须,就别头逃走了,下闸补草再也不肯开牙了。到这时朋友还是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当然,这时只有我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黄长衣和“琵琶督”不是在同一个级别上,黄长衣要比“琵琶督”高出至少一个档次,而不是大小和斗性的问题,当然我也不便多说什么,以免在朋友心里落个“自夸、自大”的印象。另一想,还好这次是朋友之间的“友谊赛”,本着互相交流的目的,输赢不带“浇头”(赌钱)的,否则我还真是说不清了,朋友还以为我做了“药水虫”跟他斗的呢。通过这次的“友谊赛”,我对黄长衣的实力,心里更有底了,对它的出战也更有把握了。
黄长衣回来后,因为连斗了三场,而且每战都是以小博大,每口都是发足钳力,看似轻轻一口,实则已倾力而为了;所以有点受了内伤,贴出的铃也有微红。但好在它的铃多,在不断贴出十几个铃后,第二天就贴出了洁白晶莹的正常铃子了。这一方面说明它内伤已经痊愈,身体已经恢复了正常;另一方面也说明黄长衣的底版之足,体内调整、恢复之快,实在是出人意料;令我不禁喜出望外。
当年的“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我和阿归早早就商量好了,要到“曹安花鸟市场”好好斗一场地摊蟋蟀去,以此检验一下当年的虫的质量。十月三日中午,是我和阿归约好的斗虫时间,那天,我带了五条土虫去,其中当然有这条黄长衣压阵了。当天出去斗前,我把虫都称了一下,黄长衣此时的份量已经跌到一正八了,显然已经到了它的“中年”状态了;份量是轻了一点,但考虑到它以往的出色表现和战绩,再加上出众的实力和品级,我决定还是带上它去压阵才能稳住“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