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续:【镜 花 水 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1 23: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尝与友人茶聊虫事,得其自曝师门之密,感沐点化之宜,无以为报,是以些许悟道拙识,酬泽慧之德,聊表心意,以释心怀。

通 幽

妄 念 臆 癫------狂 想 曲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诸部位生法特征表征之内涵,谓之“通幽”。 特征表征,主系外在因素,由尔通幽。

籍“飞翅”成因端倪,幽之。

设若以“头、脖、牙、翅、腿”为容,遂“主育”序密未解,然若虫末蜕,变异凸显见者,非翅翼莫属,“芽翅”成翅耳(它部位由小变大,翅翼乃自无至有)。

察,若虫末蜕,“芽衬”、“芽翅”相对性状已显,自可辨识“飞翅”矣。

序密端倪隐现,密境寻奇,涉猎翅翼异状(型)之幽秘,臆念癫狂,由尔遐思……。

若(或卵?)虫期,承外在特定因素(无非潮闷热,俗语:旱翅,涝飞)强化影响,不宜虫居生长,遂量变辅育,导出生物信号,需趋高或远迁徙,特殊基因始激活,致诱变。五龄期(故妄若虫期为七龄),诱发主育蜕变出“芽衬”,致末龄期,“芽衬”相对性状显现为“飞翅”。末蜕,成虫内衣质变为“飞翅”,生法质变。

置成虫“飞翅”于土壤干燥处,内衣(飞翅)短期可自行脱落,乃成虫再育期,特定环境强化辅育,诱发所致。

昆虫学者业已知:“脱皮膜”与昆虫感受外界环境信息有关,藉此,当可理喻。

盖以为成虫翅翼之异状型,惟末龄期主育之容,非惟主育之故,诸龄期外在因素辅育孕育,谓之主因。主育期外在因素作用,另有所向。

谚语:“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径”,万物皆存规律可循。变异成因规律,无外乎内在遗传(内因)、外在因素(外因)二者矣。若虫变异,由量变生质变,循“相对遗传,绝对变异”之生物理论,化生而成。

自然界光怪陆离,大自然造化弄人,生弄出百般翅翼异相,“六翼飞”、“梅花翅”、“单翼”、“秃背”、“大翅”、“蓑衣”,不一而足。“万变不离其宗”,终系特定或诸多外在因素,加(并)注其身,诱发而成。

辩翅析形,或亦已。

察翅翼之形、纹、筋、型、状、薄、皱,诸固态之容辩析,惟言若虫期变异之优劣矣。

视翅翼之色、油、沙、雾、光、润,诸变态之容辩析,涵盖若虫期、成虫期全部发育期之变化。

以动态视角研判虫之优劣,遂操作甚难,必予求证,祖训以色为见,诚谓悦服矣。

然,“头”、“脖”、“牙”、“腿”之辨析,或可同乎?!

化生组合优劣,焉敢诳语称谓是?!

按:诸君明了,此篇纯属“妄念臆癫—狂想曲”,内容多以“无厘头”居之,主观意念极浓,或可有误,万望见谅则个。

(注:此帖仅限国虫网发表,不得转发,违者必究。)

精华帖子《[原创]续:【镜 花 水 月】》,原因:感谢原创,给我们带来更多精文!用户操作:金钱25,经验20,魅力1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23:20:20 | 只看该作者

歪 理 学 说

承前【曲径通幽】论证,研析正篇“歪理学说”,深入浅出,恭呈于诸位,权做茶兴之笑柄,以资助谈,不枉穷喧一番,笑纳、笑纳。

歪理九 非同于

学 说:变异生法特征,未必皆良性。

部位变异,涵盖外在因素作用,作用不同,变异不同,或促其优变,亦可劣变矣。

歪理十 勿因某一部位(含暗门)优、劣变,盖言全貌。

学 说:某部位生法特征之优劣,非同于它部位亦同化。(详见歪理十一)。

诸部位生法不同,系承外在不同因素作用主导,诱发而成。

前人“百坏一好,百好一坏”,辩析已清,不赘述。

歪理十一 形体之头、脖、牙、翅、腿,优变居三,变异趋优。

学 说:“头、脖、牙、翅、腿”,诸部位生法特征,承载相同或不同外在因素信息耳!

某部位超强发育,旨在言明外在因素强化辅育,促其部位超常孕育化生而成,它部位孕育未必适宜,诸部位变异同化皆优者,极为罕见。

形,有大形小相之说。

“大形”,指形体。北方玩家言称形体“大三停”,以“三”点盖言外在因素同化皆优,三点成面,足以言优。四平相之虫,其貌不扬,优在“四”点变异同化趋优也。

“小相”,指察“大形”内,部位点、线状表象结构形状。俗称“暗门”者,多见于此,不变谓其主要特征矣。以“小相”为据,结合“大形”,研判若虫期变异之优劣,相得益彰。

参“大形”、察“小相”,据固态之容辩析,乃言若虫期变异之优劣矣。

盖言适龄虫之优劣,必察成虫再育期变异之貌。再育期变者,主谓色也!成虫变异之优劣,色为首视。

即便或形、色亦以,言已集相术之大乘?非也,相术半程耳!倘有“神相”之意境。何以察神?遗貌而得神!(因涉及玄学,恕不多言,见谅。)

清·梦桂:“知天地之无私,阴阳之不爽,其变化流行于覆育之中者,靡不随时应候也,而又何论于物之巨细哉”(《蟋蟀谱》)。寓意精奥深邃。

歪理十二 级别,变化于覆育之中。

学 说:级别,古人以形、色为是,后人继承发扬,以肉、骨、神,三相为是,无疑更为深入。

观今少数人,已摈弃色为荣,如此超越?怎不使人汗涑!令人欣慰之象,多有识之士,以前人所著为基础,注重细节,籍现代知识,丰富、提高前人相法、理论。

谨以虫色命名例言,北方玩家,以适龄虫亦即斗龄之际,始以虫色象形、拟物借喻命名,彰显“整皮一色”之说,实意在防患于未然变数。南方玩家,以虫将亡之际显现本色,追求虫种搭配,意在探寻本质。

一个是以当龄之际虫色命名,一个是以将亡之际本色命名,时期不同,功效固存差异,南辕北辙,各领风骚。

浅而识之,无论南北,好一个“变”字了得。

“变”,事物发展规律也。试以“级别”可变说言之。

一曰,以蛩己身个体而言。

自然状况。无论级别趋上或下,变化于覆育之中其变视自然状况变而变,空间变孰,惟相对而言,因趋上空间寡,固变亦微;反之,趋下相对空间旷,变乃巨。

承个体体质影响,自然状况变,个体级别变亦存多寡之别。

二曰,与他蛩类比。

同等自然状况,变化主承个体体质影响。

不同自然状况,除却个体体质因素影响,级别变化较显。

蛩至斗龄之际,级别相对固定,级差显现。

盖以为承自然状况,蛩自卵、若虫、成虫周期,较之成虫、适龄周期,时间为长,级别变化比例相对为寡。

(注:级别可变说,言破口初斗前(毛口)。斗后级别变化,另有补说,请参阅在下拙作《色与能量》。)

歪理十三 一色,同化一统之标识。

学 说:前人“整皮一色”之说,诚谓至理名言矣。

“整皮一色”,系表征外在因素作用影响,同化一统之表象标识哉!

一统之表象,非一秋可成,参虫种理念或可领悟。

同化一统,非同于优,其表征倘有劣变同化哉,切记!切记!

歪理十四 翅翼育结,谓之斗龄鼎盛期。

学 说:成虫二次发育(再育期),主育序密与若虫期似同。斗龄,终以翅翼育结,方为妙。

成虫初始,由鞣化作用,体壁渐变暗、硬,鞣化终至,内表皮尚继而沉积之进程,由尔通幽,以翅翼色之表象变化,获知翅翼色干之育结矣。

若人为改变饲居环境、食物,翅翼育结之表象,易生反复,造成混淆(唉!斗场输怯若干银两始知,惭愧、惭愧)。

在下“斗龄以色记”之歪理,至此言讫。

又言,异相之蛩,打斗期适宜前置。

异相之蛩,或形体迥异,系特定外在因素造就化生变异,变异于若虫期蜕变之际。脱皮激素、保幼激素或以某方面浓度缺失,能量进而转化它部位,致使它部位或缺,亦或使它部位超常发育,失却平衡。遂其倚仗异相之优势,凶霸一时,逞雄蟀台,终不获长久。总之,不可依常规侍之,尊传统养法,“异不进降”是也。“霜降”之际,因其失衡,异相优势已失,难与正相品系抗衡,诚然,若其它部位到位,亦可进降矣。

歪理十五……

然否?有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赋诗为赞: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

(注:此帖仅限国虫网发表,不得转发,违者必究。)




3#
发表于 2008-12-31 23:25:1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兄长新年的大餐!

实在是学识太浅,需要我细细品尝!

先顶为快!

[em17][em27]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23:31:32 | 只看该作者

质 之 我 见

《蟋蟀谱集成》第一种嘉靖丙午刊本:“虫有青、黄、赤、白、黑之分,色有次第,其才能亦次第,为高下者,是以青胜乎黄、黄胜乎赤、赤胜乎白、白胜乎黑。此天地钟灵毓秀,秉赋才品,而不容勉强者也” (《秋虫谱》)。

此说太过空灵,如何辨识,着实令人着脑。在下不才,谨诚以烧制蛐蛐罐试例,权宜喻之以理,释疑之。

罐之吃火、工艺差异,罐色质地亦存异矣。

成趣者,成皿罐亦呈五色,青、黄、赤、白、黑。

犹趣者,成皿五色罐各有其音(闻声辨器之出处)。

瞠目者,成皿五色罐质自是不同。

前人言虫色之次第,与常规认知罐色质地排序雷同,疑前人以色排序之出处哉。在下为求证罐色质地真经,专闻于窑师,言喻:

白罐者,特殊工艺流程而成,色表里如一。

青罐者,饮窑方出!色表里如一。

黄罐者,控温即出。窑温高,色表里如一。

黑罐者,控温即出。窑温低于黄罐,色表里不一!

赤罐者,控温即出。窑温低于黑罐,色表里如一。

倘有窑变、间色、花色、各色表里不一者,其音、质,自是不同,不议。

五色罐质(表里如一)窑师排序为:白、青、黄、黑、赤(有“巢盆”为证)。有悖于前人言虫色之次第序,为查证出处其佐,究其正解,觅得理论论据:

籍古代哲理《五行学说》之“五行相克”为参:

  众胜寡, 故水胜火。(按:黑胜乎赤)。

精胜坚, 故火胜金。(按:赤胜乎白)。

刚胜柔, 故金胜木。(按:白胜乎青)。

专胜散, 故木胜土。(按:青胜乎黄)。

实胜虚,故土胜水。(按:黄胜乎黑)。

简而言之,五行相克之序:金(白)、木(青)、土(黄)、水(黑)、火(赤),火(赤)又胜金(白),亦即:白、青、黄、黑、赤。此序实乃事物生长、功能相抑制、制约作用之序,非质地排序,然与窑师以罐色质地排序,惊人一致,嗟夫,叹为观止!!!古人言色之次第序:青、黄、赤、白、黑,与此存异,不知何故,尚无法考证其出处哉,令人憾之。

罐、蛩之理,或可同乎?!此中之逾理,乐蛩者当断其明。

又论,籍现代观点析色,视蛩为求生存,适应环境,躲避天敌,恐吓敌手,食用食物等诸多外在因素影响,生成与生境相同之保护色、或于生境凸显艳丽之警戒色,物竞天择,无可厚非。

或言,籍色之组成——色素色、结构色、合成色辩析之,现代科技远未释疑自然界种种诡异现象,易生阻隔。

若转换思维方式,思悟古人之理,融合现代理论认知,视外在因素主导作用析色,乃自然环境、遗传、食物(含药物)、疾病(含受伤)诸多外在因素加注蛩身,生成不同色(色系形成,非几代可成),此客观之实在性!怎可或忘矣?!

一个是以单体蛩析之(镜中花),一个是以“天地之气相感化生万物”析之(水中月),通透其理,辨识则明。

初识,两者相悖,实则不然,诚谓通矣。

以变化之色素色,辨析表皮色、真皮色、真皮下色、表皮上色,进而窥知,不同外在因素作用,形成与之对应之表、真之色也。

不变之结构色,此篇暂不论,另作撰述。

以现今份白虫之传统手法为例,无论何种蛩色,翅翼皆显有土褐色(秋虫罕有凸显者,即或有,当可断定若虫期环境矣),随蛩龄变化或浅显不已,乃表皮色之表象也(虫亡不失!色无用之理论依据),与成虫期无甚关连(成虫业已进罐蓄之),实为若虫期特殊环境造就矣!再而验证,色乃涵盖若虫期、成虫期全部发育期之变化,此为明证矣。

若辩识得真皮色(虫亡而失!),再视罐、蛩之逾理,或有感知。“目所不见,非无色也”,焉知古人以色言质之真谛乎?!故而有此下问:

缘何若虫斗丝色趋白,成虫斗丝色呈多样性?

或言成虫斗丝色白为青,因青传统排序第一?

是故,无论虫之外表何色,头脖之间、脖翅之间,其肉色以莹白为佳!若表里趋向白者,上佳之才也!

晓通逾理,辨析必不至谬也。看官自省。

(注:此帖仅限国虫网发表,不得转发,违者必究。)

新年将至,一氓恭祝大家,万事如意!


5#
发表于 2009-1-1 00:04:23 | 只看该作者

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我祝一氓兄及国虫虫友全家新年快乐!

[em27][em27][em27]
6#
发表于 2009-1-1 09:52:14 | 只看该作者
不懂.也要顶.[em27]
7#
发表于 2009-1-1 11:14: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一氓老师和大家分享![em17][em27]
8#
发表于 2009-1-1 11:20:04 | 只看该作者

若(或卵?)虫期,承外在特定因素(无非潮闷热,俗语:旱翅,涝飞)强化影响,不宜虫居生长,遂量变辅育,导出生物信号,需趋高或远迁徙,特殊基因始激活,致诱变。五龄期(故妄若虫期为七龄),诱发主育蜕变出“芽衬”,致末龄期,“芽衬”相对性状显现为“飞翅”。末蜕,成虫内衣质变为“飞翅”,生法质变

说的极是!

[em10][em10][em10][em27][em27][em27]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3:08:0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9-1-1 8:23:46的发言:
新年新贴顶上去!

【仅供教授阅】

又见教授,感慨良多。教授先前谆谆教诲,“勿在研”,言犹在耳,在下焉有不省。

几欲挣扎脱念,终因淤塞难释,情怀难舍,欲罢不能之。

前日,为攫取“神相”理数,闭关悟道月余,冥思苦习先哲思想,升华理念,思量自我,始超然于外,得其正果:玩索而已!至此,心下终得以获释,未辱教授之望矣。

现今想来,近20年上下求索,如此,倒是有趣。

[em27][em27][em27]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3:22:2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山在2009-1-1 9:52:14的发言:
不懂.也要顶.[em27]

哇~呀呀呀呀……

[em16][em16][em16]

[em21][em21][em21]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3:28: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宁贝勒在2009-1-1 11:14:19的发言:
感谢一氓老师和大家分享![em17][em27]

如此称谓,折煞小人也。在下实为一苦行僧也。

[em04][em04]

[em27][em27]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3:31:5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蟋雅致在2009-1-1 11:20:04的发言:

若(或卵?)虫期,承外在特定因素(无非潮闷热,俗语:旱翅,涝飞)强化影响,不宜虫居生长,遂量变辅育,导出生物信号,需趋高或远迁徙,特殊基因始激活,致诱变。五龄期(故妄若虫期为七龄),诱发主育蜕变出“芽衬”,致末龄期,“芽衬”相对性状显现为“飞翅”。末蜕,成虫内衣质变为“飞翅”,生法质变

说的极是!

[em10][em10][em10][em27][em27][em27]

在下妄猜而已。见笑。

[em10][em10][em10]

[em04][em04][em04]
13#
发表于 2009-1-1 22:33:39 | 只看该作者
[em27]
14#
发表于 2009-1-1 22:38:06 | 只看该作者
顶上去!
15#
发表于 2009-1-2 15:02:3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6:00: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清黄在2009-1-1 22:33:39的发言:
[em27]

久未尝相谋虫道,想煞小人也。

[em27][em27][em27]

君于此处无声胜有声,真真令在下汗颜。虽说长篇累牍落了下乘,却也是表露悟道心迹。

[em31][em31][em31]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6:06:4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jie在2009-1-1 22:38:06的发言:
顶上去!

请茶[em27][em27]

但愿未曾污了法眼。

[em43][em43][em43]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6:15:0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白牙在2009-1-2 15:02:33的发言:
顶一个

献茶[em27][em27]

在下一家妄言,难免有失偏颇。还望海涵。

[em04][em04][em04]
19#
发表于 2009-1-2 19:35:12 | 只看该作者

一氓你好。

由于自身的情况发生变化,所以我现在对蟋蟀的感觉和去年完全不同,不大有有热情····所以回帖不够热情,见谅

[em04][em04]
20#
发表于 2009-1-2 20:08:02 | 只看该作者

顶新年新贴!

[em10][em10][em05]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23:28:1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清黄在2009-1-2 19:35:12的发言:

一氓你好。

由于自身的情况发生变化,所以我现在对蟋蟀的感觉和去年完全不同,不大有有热情····所以回帖不够热情,见谅

[em04][em04]

你好,白清黄。

又见挚友坦然相对,心下甚慰。

心魔难去,在下曾为舍弃,不事虫事达5年之久,终因淤塞难释,重操旧业。是以直面对己,转习虫道(理),于虫技反而生疏。皇天不负,终得以见天日,原是老天与我等开了天大玩笑……。本是认真求索,却是南柯一梦,孔老夫子早有天命:孺子玩索而已。哈哈……。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23:56: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k47在2009-1-2 20:08:02的发言:

顶新年新贴!


[em10][em10][em05]

上茶[em27][em27]

祝君新年子弹满满,嘟嘟嘟……响彻09,神威天下,ak47独占第一豪。

[em44][em44][em44]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30:04 | 只看该作者

山山君,你好。

敬茶[em27][em27][em27]

在下无师无派无所从之一介氓夫,玩虫为乐,莫把一氓往歪处想。若有欠妥,绝非成心之过,在下这厢有礼了。

[em20][em20][em20][em20][em20][em20][em20][em20][em20]

24#
发表于 2009-1-3 10:09:32 | 只看该作者

察翅翼之形、纹、筋、型、状、薄、皱,诸固态之容辩析,惟言若虫期变异之优劣矣。

视翅翼之色、油、沙、雾、光、润,诸变态之容辩析,涵盖若虫期、成虫期全部发育期之变化。

以动态视角研判虫之优劣,遂操作甚难,必予求证,祖训以色为见,诚谓悦服矣。

[em17]
25#
发表于 2009-1-3 10:16:21 | 只看该作者

“大形”,指形体。北方玩家言称形体“大三停”,以“三”点盖言外在因素同化皆优,三点成面,足以言优。四平相之虫,其貌不扬,优在“四”点变异同化趋优也。

“小相”,指察“大形”内,部位点、线状表象结构形状。俗称“暗门”者,多见于此,不变谓其主要特征矣。以“小相”为据,结合“大形”,研判若虫期变异之优劣,相得益彰。

[em17]仔仔细细看了3遍.[em10]谢分享[em38][em38]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9 18:35 , Processed in 0.1912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