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宿州红头王 于 2012-4-26 11:06 编辑
虫解三国
宿州红头王
第一回 桃园镇出了三条好虫子 斩黄巾英雄亮相首立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秋虫。是非成败转头空。
秋天依旧在,几度蟋蟀红。
白发图片视频上,光看份房吹风。一壶浊酒席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虫。
——调剂《临江仙》
何谓《虫解三国》?三国,其实就是三个主要玩蟋蟀的人,而《三国演义》里的那些人物,在笔者看来,文官皆可视为当今某些虫主,征战沙场的武将自然都是虫子,但有的时候,说白了,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有时是人物,有时是虫子,但说到底都不过是一条虫子而已。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古话说,天下达士,喝酒必汾,汾酒必喝。曹操不以为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人更不以为然,有诗云:宴前喝明光,疑是酒鬼湘。举杯望茅台,低头思五粮。宿州话说,酒喝多了胡屌扯拉一杠烟(意思就是瞎扯呗)。当下社会,千奇百怪,网络语言,半生不熟,似是而非,可中规中矩的东西渐被冷落,就连风靡一时的各类模仿秀时下也须创意了,否则便被视为拾人牙慧,不新鲜也。故,《商解三国》亦已过时,窃以为,今儿个权作这《虫解三国》未尝不可耳,毕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嘛,吾姑望写之,尔等姑且阅之,稍安勿躁,待读者悟出一定启示之后,欲知后边神侃如何,说不定亦需要花些银两才可看到下回分解耳,未可知也……。
在宿州,有个地方名曰“桃园镇”,是不是真的到处都是桃园呢?那倒不一定,只是个名字而已。自蟋蟀成为一种商品以后,许多精明的玩家都知道宿州出好虫子了,远地来的不说,就是宿州周边地区的,比如怀远啦、蚌埠啦、淮北啦等地方,离宿州比较近,好这一口的闲散人等每到秋季抓虫子,那是必来宿州,而那些有职有业的上班族,则不能这么随便,于是乎,周末骑个摩托车望那宿州地界进发,至于宿州哪里出好虫子,却是一知半解,盲人摸大象了,无意之中,有人便摸到了桃园镇,也是无巧不成书,运气使然,即得三条好虫子,一条在破芦席下发现,长相如同刘备一般,一条在屠户后院获得,黑头黑脸,俨然一副猛张飞的味道,又在集镇的街巷中发现一条长须的红脸青衣,好比那关云长是也。
这三条虫子如果搁在三个人手里,那便都是王爷无疑,但放在一个人手里,事情可就复杂了,原因嘛很简单,蟋蟀玩家都知道,到手的虫子都是先相相面,自己认为不错的,放在那里静养便是,而自己看不出名堂的或者是感觉有些含糊的,便当作勾头对待,话再说回来,那刘关张模样的虫子也不见得所有玩家都看得出来的,难免就在不经意的时候,也会让他们过过招,不是吗?书中有表:张飞斗性不足之时在徐州遭遇一条名虫吕布,无心恋战,算作暂时下风,虫主于是就不太看好他了,遂将张飞与刘备会上一面,那刘备不是上去劈脸打了张飞一下吗?好在虫主及时隔开,过了些时日,又将关云长破口,同样还是用那张飞试探,这一次便是古城相会那一回的故事了,关张二人盘打良久,不分胜负之时,幸亏虫主意识到自己看虫不到家,差一点两败俱伤坏了大事,急忙分开。之后的战事结果表明,这三条虫子都非等闲之辈,先是那黑头黑脸的猛张飞,快口斩杀名气颇大的“天公将军”,一战成名!之后又打了颇有档次的名曰“督邮”的黄督,虎牢关一役三英战吕布等,可谓是战功赫赫,但话还是得说回来,再好的虫子,如果虫主使用不当,结局也正如刘关张一样:自恃武艺高强过五关斩六将的五虎上将关云长败于名不见经传的吕蒙,弄得尸首两分;猛张飞也是如此,好战分子历来都无可避免的在小河沟里翻船,这猛张飞若死于名将之手也算壮烈,却在两个一般般的虫子面前大发凶口至对手遍体鳞伤之时,被对方打了一个巧口而毙命;那刘备就更不用说了,晚节不保姑且不提,对阵白袍小将陆逊时,明知道不能出战偏要出战,结果死于白帝城。
用虫解三国的观点看,这三条好虫子的虫主犯了几大致命的错误,首先是早期相虫子不透,一开始就险些误事。其次是中期出战过于频繁。再就是后期没有注意到三条虫子年已老迈。此为后话,暂且不表,这正是,欲知后边侃的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