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玩虫理论篇之【杂谈】注:来自互联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4 13:3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谈,也就不讲究什么体系,文章之工整了.胡乱说到哪儿是哪儿,其论亦未有定,君观之自当三思.


   皮壳

   那是十来年前吧,我和北京数位玩和平局的朋友相识于伏山(此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至今).某日,大胖子刘伟在桌面收虫,我坐在边上和他闲聊着.一小年轻跑来递上条深色面大牌架蛐蛐.刘伟看后,关上了盖"不要".小年轻不解地问:"这七哩多的大脑袋虫子你都不要?"答曰:(就两个字)嫩皮!

   你看,北京人说话多简洁,单单"嫩皮"两个字,概括了北虫去,留之大要.

   在山东和一些北方玩蟋蟀的朋友处久了,对彼拿虫之偏好有了些初步了解.有天津,北京,济南,保定等地.看他们收下的棚里的虫,一般有个共同特点--很少看见嫩皮的.

   这皮壳老嫩,在早秋虫刚出土时怎样区分?

   虫刚出土,既有皮壳老嫩之分.区分这般的老嫩,对有一定基础的蟋蟀爱好者不是问题.但,皮壳老,要老的高级,要似嫩实老,这就有一定难度了.有朋友要问:你虫五能把这一眼看穿吗?我老实回答你:看不穿.只敢说看了个皮毛和大概.

   要老的高级,首先屏弃"坦克车"类硬壳蟋蟀.此种虫貌似"高,方,阔,厚",实者有口而不会受口,乃虫家大忌.其特点--虫身高厚,翅骨明显,头项连接过分紧密.硬壳再加包紧,虫身在实战中受不了"撕,拉"之口,不是项皮爆裂就是吃痛软退.

   其次,要老的高级,虫还得体现出糯相.这个"糯"字,北方话很少提及.我进棚收虫时,观许多北方蟋蟀朋友拿的虫大致上是"钢则有余而‘糯’不足".糯的关键是--腰挡软(当然要有实肉),外加细肉身.关于这细肉身,再补充说下.北虫不象南虫,一般不可能长到当初杭虫般细洁,相对便可.

   再有,淡色面之虫亦有讲究.淡而不化,浅中有深是为真谛.色化而虫必湿,弃之.淡色之虫,毛和雾尤重要.可谓之"双保险".一旦毛雾升砂,虫赢面就大得多了.这浅和深摆在面前最容易分辨的便是--腿色浅,腿斑深;脑盖浅,顶门深.

   又有同好问了:虫五,我是色盲,偏光,闪光外加高度近视1200度!颜色深浅,五颜六色我没一个分得清.请问这有办法分清皮壳老嫩吗?

   我回答说:有!

   如果真有这么不幸,但你依旧坚强的为生活而不懈奋斗着,并痴迷于虫道的朋友,蟋蟀的其他部位你什么都不用看了.就看一个蟋蟀头,头上的后脑勺总找得到吧.仅仅看它,看多了你就分清了.


   牌架

   不敢说百分之百,一条将虫十之八九有其应有的牌架.

   大头,大项,大六跳算大牌架吧?可以这么说,但太笼统.

   牌架的外在表现通常体现在:或超长有力的尾锋[说到尾锋,我又变老太婆,要罗嗦几句了.尾锋乃蟋蟀血脉所系.虫身有病无病,虫体状态如何,尾锋会先警告你.说是尾锋要细,这不尽然.就北虫来看,粗之不粗(粗壮但不粗糙)亦未不可];或超大六跳等等,不一枚举.

   作为有心人,不妨将历年立盆或斗的好的将虫细细观来.头,项,翅色,跳腿,包扎...弄来弄去就这么些花头.

   到贩子处看虫,5分钟看了他50条虫.贩子惊呼"你不会看虫!"

   我笑答"来山东旅游的,蟋蟀是买几条回去给孩子玩的..."

   看,看,看.去山东要收的是什么虫啊?收什么虫,就收那么几个虫拍子.虫色再好,没拍子,注定了其虫一生苦斗.

   成百上千年前辈的经验积累告诉我们,不要奢望在众多长相歪里巴几的,全小的蟋蟀里拔一条特特大.当然不是说没这个可能,而是概率太小.有那点时间,精力和心力不如中价或价高点拿上个一,两条.再说收太多夭尼刮三的东西,今后运输,饲养,都是问题.


   皮色

   这里的"皮色"所指是蟋蟀的整体色落.

   有人说,早秋收虫不用看皮色,挑牌架好的只管拿下日后静观其变就是.这话没错.

   反正西里糊涂就带回了两,三百条虫,累死累活打包带到家.送掉一半,自己再对操掉一半,虫哪条是哪条全不知道.赢了就养着,输就仍呗.一个虫季下来,人累死,钱输掉,还没面子.这不是人被虫玩?

   正常来说,一个人要是上班,精养蟋蟀不宜超过二十条.假如脱产,至多五十为限.如你不同意我的话,可以呀,你一人伺候贰百条试试.养虫养虫,关键在于观察.没观察哪里来心得?不观察怎么去比较?也就是说,除了清洁盆,喂食,提落雌以外,你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去看虫.否则,旅馆里乐陵的虫贩子房间里虫不算少吧,他们岂不是个个火眼金睛了?

   话题扯远啦,拉回来.早秋在看牌架的基础上,再注意皮色,出将率将大大提高.

   那么哪几种皮色,在早秋里看到该引起重视的呢?

   深色面一张皮太简单,不谈了(说是简单,要没一定功底,尽挑所谓的深色面拿回家,两个礼拜后,全给你看颜色).主要还是说说有点难度的淡色和中色落虫子.

   在干结度的前提下,虫身照雾是为要领.有青中夹灰这一色落,更要留意.有许多高级别的斗虫,早秋都呈灰青色.比如:栗壳紫,栗青,花项淡紫,银牙淡紫以及正青,淡青.

   总之,早秋看皮张可以提高蟋蟀的出将率,减少无谓的开销和精力,人也轻松许多.


   铺身

   是一条斗虫,它必天生会走路.

   哈哈,有人要笑我虫五.这不是废话,哪只蛐蛐不会走路?其实不然.虫自出土而入盆,哪怕是陶瓷小罐子,斗虫和混克拉斯的是有区别的.

   收虫时,接过小罐打开,有如下动态者为不一般.

   一 一头顶罐壁,其六跳拉直,低头似生闷气者.

   二 开罐见光,虫左右闪进,前后扫视者.

   此一静一动两大特点,非庸碌之辈所有,见之宜细观.

   蟋蟀会走路和铺身有关系伐?有呀.会走路的蟋蟀,一吃草,它自然就铺得开.不会走的虫基本是顶不住草,一草落在腰裆里是步幅就乱套.这铺不开的虫如何上场.


   包扎

   讲到包扎,不得不顺带说说"铜鼓"项.虫形生就铜鼓项好伐?好格.那为啥有许多看似鼓项的蛐蛐不堪一击?那么请你仔细看看,蟋蟀的腰跟上了没?腰没跟上的虫,哪怕它项长得再五憨六肿,也不可用.

   什么样的项最令人放心?套用句北方话叫:"随身脖".真正的鼓项实在是少,但真正的随身脖,放心用吧.

   包扎是虫的发力和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扎松垮的蟋蟀,绝对走不长.

   包扎是裹粽子吗,将虫包的严严实实?不行.通常包扎过分紧凑的蟋蟀,凡斗多用暴夹、球夹、滚夹.虽然看起来过念头,但这般两虫紧密接触,上风虫也不免无意中"吃到生活",从而导致虫主不敢重用.

   理想的包扎是--一眼看上去,虫身紧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慢慢地虫头落下来了;又渐渐地虫腰弯得过来了.此种现象既表明虫糯态,又预示着蟋蟀离当龄不远了.

   那为啥要养到蟋蟀的头落下来呢?朋友,如果你自己逮几条蛐蛐斗着玩玩,仅图一乐,那这一小段不必太在意.在蟋蟀上有所想法的,请留意.现今你的对手绝不是"软柿子"!整天捧着蛐蛐罐送钱的人,几乎是没了.而今进得了册子的蟋蟀,多多少少有点含金量,咱还必须做好遇到"特特大"的准备.要是咱们的虫上去被一嘴打死在册内,那是输了钱还被人笑话的.

   言归正传:皮张工整、砂雾罩体,品级又高外加那只项生得吓死人的虫,多用的是什么口?多用的是拎、摇、拉、扯之口.要是咱虫皮张不到位,那是根本进不了对方之交口.级别够了,交口了.套满口后,两虫开始发力.这时,问题来了:包扎松垮之虫,其力聚得起来吗?包扎过分紧凑的虫上去刚想打暴夹,但它腰裆发出的力拎不动对方.其头项连接又实在是紧,毫无过度回旋的余地.双方的力量全凝聚在牙和项上,造成的结果就是"喀嗒"香瓜子--折了牙或暴了项.

   当然,牙折项暴的因素尚有许多,咱看不到别人的东西,但何不在自己虫上要求严一些呢?

   下面再瞎聊几句很多爱好者相当喜欢的披子.

   南方人说是批子,北方朋友一般称翅子或大翅.

   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十批九不出".意思说十条看好的批子里,有九条是不出的.我个人以为这样的说法不是很贴切.至少说明认同这样说法的人对翅子,再说夸张点对蛐蛐他了解不够.

   这边呢不就批子作全部的展开了,仅就包扎部分胡说几句.

   看批子的难度,应该在看蛐蛐之上.有了拿好蛐蛐的基础,再看翅子就不难,翅子和蛐蛐是一脉相呈的.翅子对包扎的要求来的更严,更高.我们喜欢批子什么?通常说是喜欢批子的霸道和恶相.霸口是建立在有良好的爆发力的基础上的!咱们仔细回顾回顾,玩到现在,你看见有哪几条走长路的批子是小脚势、穷六爪的?这就告诉我们,虫子发力先要抓得住地.力是发了,但整体结构松松垮垮,中间的消耗就使力的传递打了折扣.好比一台发动机,部件连接的间隙大了,势能到动能传递转换的效率绝对是不高的.

   由此可见,批子的包扎更讲究的是平服,紧密.



   一些小补充:

   早秋拿虫,虫刚出土,如其虫整体合理,包扎略有松空,不妨压低点价位拿下试养.试养的前提是--虫皮壳未显老、定型;虫身尚带水光气,未长足者.

   早秋大食后,淡色面虫,后有拖肚不用很担心,高级东西它自己会当龄收身.如若横度里出肉,基本就枪毙掉了.

   关于"头落下来".部分性烈之虫,不会自然停步,常表现为"打停步".这样的蛐蛐不斗的话,是很少表现出糯态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11-24 13:44:27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再看文章.{:soso_e160:}
3#
发表于 2012-11-24 16:00: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只是很多看不懂{:soso_e134:}
4#
发表于 2012-11-24 17:36:20 | 只看该作者
虫五的文章{:soso_e100:}
5#
发表于 2012-11-24 19:55:1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6#
发表于 2012-11-24 20:03:2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7#
发表于 2012-11-24 20:54:5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8#
发表于 2012-11-24 22:02:38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主,谢谢了!
9#
发表于 2012-11-25 10:05:0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好贴。
10#
发表于 2012-11-25 12:24:49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顶一下!
11#
发表于 2012-11-25 14:00:46 | 只看该作者
仙人掌 发表于 2012-11-25 12:24
有道理,顶一下!

好文章,精辟入里。要顶。
12#
发表于 2012-11-25 22:26:13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5128629753322284205_2:}
13#
发表于 2012-11-26 11:10:2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14#
发表于 2013-2-26 11:11:1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好贴,顶顶顶。
15#
发表于 2013-2-26 11:13:58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2-26 11:58:4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17#
发表于 2013-6-30 16:16: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89:}{:soso_e179:}{:soso_e183:}
18#
发表于 2013-7-4 20:51:31 | 只看该作者
见解独到
19#
发表于 2014-10-14 18:13:3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有独到见觧
20#
发表于 2014-10-29 16:41:15 | 只看该作者
玩虫的知识十分的深奧,每年都有新的收获和教训。
21#
发表于 2014-10-29 16:56: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22#
发表于 2014-10-30 02:38:14 | 只看该作者

     多年积累经年;好文,{:soso_e163:}谢谢!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7 05:57 , Processed in 0.1470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