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有潘志链先生口述,可证明人:(曹忠德先生,火光汉先生)
话说1953年的秋天,又是一个蟋蟀的季节.8月底,杭州大虫贩姚正昆忽然成为老上海虫界各大字号的焦点.原因是他发出消息,手中有一多年未曾出现的超大白牙长脚青大头,而且因为此虫名贵,他竟然定下规矩,不送上海,上海的买家必须亲自到杭州看虫谈判.当时上海滩最大的字号就是"一"字号,主人就是虫坛的风云人物谭静先生.谭静先生闻讯厚意立刻派当时帮助他打探虫事的火光汉先生到杭州看虫.不料,火先生到杭州后,姚正昆竟然挡驾,说 :"除非谭静先生亲自上门来看,不然不给看虫."火先生无奈,急发电报回沪说明情况.为了这个名声在外的蟋蟀谭静先生只好亲自到杭州一看......
谭静先生到达杭州,并不立刻挑明,而是先请姚正昆和杭州同好在"太湖圆"吃酒.大家酒过三巡谭先生发话:"请姚正昆先生带我去看看蠼??"姚正昆见谭静场面作足,马上说"不劳烦先生上门,虫子已经送过来了."原来他刚才暗中已经叫儿子从家中长脚青大头取来饭店.谭静先生听闻虫已经送到,也不禁有些激动.来到单间静室,只见桌子上放着一只老盆,邹亿清的浮雕盆虽然也是盆中极品(此盆后流落沪上),但这个时候谭静先生的心思却全在盆里的那个蟋蟀身上. 盆盖一开,只见一只6面出角的大头竖在盆中,长腰大把,超粗大跳腿,一张正色青皮.两枚蠢大白牙拖在盆底,牙色纯白.谭静先生看了一分钟,此虫 一动不动.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合上盆盖,走出了房间.......
后来听说谭静先生送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长筒雨靴给姚正昆,至于私下虫价几合, 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要知道那个年代的自行车恐怕不亚于现在的自备车啊. 虫到上海,安养精服,闭口节后,谭静先生准备给它开毛口,因为此虫身价不菲,谭静先生又是爱面子的人 ,对这个爱虫自然安排在最隆重的场合合对开毛......
上海当时有另一大字号"元"字曹忠德先生.谭静先生的"一"字是最大的意思.可是曹先生的"元"字也是这个意思,显然是不愿甘居人后.这一天长脚青大头正好合对上"元"字的棚顶,同大小的正黄批袍.按现在里马大家都是4正9.一场让人摒住呼吸的大战斗眼开就要来开战幕了......
话说那正黄批袍可不简单当时"元"字的当家养师顾宝亮,人称"无锡阿巧"在一小场发现此虫,紧追不舍,后用当时 100多元的价格购得,也算志在必得.与长脚青大头对局时已经清口3路,一身金光内蕴,自有一股不同凡响的神气. 两虫领正,黄批起翅,叫声极哑.长脚青大头似乎一震,马上把6足扑开.大家见大战一触即发,不禁都特别兴奋.只见黄批一个急进,青大头刚刚张牙,黄批一个左摇头,青虫一挺,黄批闪电一般马上一个右摇头,青大头浑身一颤,拔出牙齿.别头!!落草,无牙!败!在场众人心下大哗,但碍于谭静先生的面子也不好叫嚷,不过一场预计的盘肠大战竟然就这样结束,实在出乎意料......
然而次年大家提起这个黄批却无不提到此战,原来后来正黄批袍成为当年上海滩虫王,连走18路,只有这一战摇头2次,其他都清口一擦而已.可见长脚青大头并非不勇,而是实在不走字,出门遇见虫王.正所谓"既生谕,何生亮"啊. 元字自得此虫王,当年威风八面.此王归西后,"元"字曹忠德先生还特地打造一小棺材厚葬,但是是否有3尾陪葬就不得而知了. 诸位看官,谭静先生虽然折了此仗,但正所谓风云人物自有风云机缘,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2回......
今天和盆盆一起在老潘家碰到曹忠德老先生,曹老风度不凡,思维敏捷. 正好提起当年往事,老先生回忆起当年风云,精神奕奕,对前文补充如下: 1.时间其实是在1956年,而不是前文所说53年. 2.正黄虫王不是批袍而是尖翅督,在他手中出18路,前已出5路,前后23路. 3.长脚青大头当时被杭州人称为50年不见,出土3堡. 4.此战后"一"字和"元"字商定一致对外,两不相斗. 5.此正黄虫王生象如下:.....
此虫是"元"字养师顾宝亮先生(无锡阿巧)在一对局中相中,当时"元"字大凶被正黄一口拿下,于是想办法向对方以4虫共200的价格得送.(因当时买卖不说买卖,要说"送"显得文雅)对方告之4虫中棚顶是一紫壳白牙,而阿巧认定正黄才是1号,所以其他3虫属于拖头,其实是买一虫.按谱说,此虫应该是红牙为上,而正黄偏偏生一副挂黑线到底黄板钳,似有顺色之嫌.我细问曹先生.曹老说:"万事无绝对,全配未必是好事.我后来有一黄大头也是黄牙."此正黄有一特点,从不退步,只进不退.只有清晨叫3声,平时从不起翅,也不呼雌.尤其可回忆最后一战,大雪前夜,阿巧报告说此虫翅膀变搭2次,估计不行了,但还可以抢一路.次**大雪,斗 也只一撮而已.下午归天,只两须搭落盆底,其他一切如常,也不变色,可为王者风范.56年这个一年是曹先生虫运很盛的一年,此年还出一黑青尖翅,最后和谭静先生打将军祭.这个故事后来还牵出了谭静先生一生最得意的一条蟋蟀:3送紫黄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