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30|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养殖蟋蟀文化的到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3 00:3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易桐天下 于 2015-6-23 00:39 编辑

斗蟋蟀市场供不应求,很多蟋蟀商家开始转行蟋蟀养殖行业,在我看来养殖蟋蟀不只是简简单单为虫友们提供更多的蟋蟀,而是带来了蟋蟀文化新一代的趋势,小宋这里分享三家养殖场所供大家品味一下。

第一家是个露天的养殖场,设计跟野虫环境差不多,人工制作栖息地更多了,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第二家半室外的,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小别墅,四周环境很好,而且有大棚防护,假如遇到恶略天气也不怕,里面可能是老城墙砖堆起来的蟋蟀巢穴也很讲究。






第三家室内的,还没建造完,所以还看不出整体样式。






品完了大家怎么想? 这三块地适不适合养蟋蟀,跟野虫比起来行不行等等。类似问题咱们私下再论。

我的主题是蟋蟀文化新一代的趋势,就是蟋蟀养殖可以带动起什么?
1 旅游:一个规模大些,环境很好些的蟋蟀养殖基地可以引来很多虫友们前来旅游,比如度假,捉蟋蟀活动,收蟋蟀,采摘。周边农家院等等。

2 商业:产量增加,薄利多销,会引来很多蟋蟀批发商采购。从而也是虫友们的福利,可以买到性价比高些的蟋蟀了。

3 文化:最后一个室内的养殖场地,装修格局就是蟋蟀文化交流的场所,文玩雅士,举杯茶道,谈笑中切磋虫艺,悠哉悠哉。

4 遍地开花:最重要的他们是可复制性的,各个城市有条件都可以建设这样一家室内会所。城市周边也可以组建一样室外养殖基地,从此扩大新一代的蟋蟀文化。

为了蟋蟀文化更健康的长久延续下去,为了让90后00后年轻蟋蟀玩家踊跃进来,小宋在此创建了斗蟋蟀微信订阅号,保持每天一篇精彩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提出。


更多精彩请关注:juchongyou   点击下图按两秒,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推荐
发表于 2015-6-23 05:09:15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赞成室外的,要把好的种系保护传承下去。

点评

OK说的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6:21
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7 08:42
推荐
发表于 2015-6-23 08:27:3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25:}{:soso_e163:}
2#
发表于 2015-6-23 00:51:19 | 只看该作者
{:3_294:}
3#
发表于 2015-6-23 01:41: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家是斗蛐蛐的地方,不是繁殖的地方!~不是飞翼老师的公养房么!~
5#
发表于 2015-6-23 05:43:0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同意这说法
6#
发表于 2015-6-23 06:17: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家似不如第一家懂
7#
发表于 2015-6-23 07:2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把几个帖子的图片拼起来就是你原创的了!!搞清楚状况在拿人家图说话!第三组是供养场地!不过我也认为基地养虫是以后大趋势

点评

原创只是随意点的一个标题,不用过多计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3 22:40
8#
发表于 2015-6-23 08:15:5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今后的种虫野化很重要了。感觉虫的“住房”还不够理想。
10#
发表于 2015-6-23 08:35:30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赞成昂!
已加关注。{:soso_e192:}
祝你每一天好心情!
11#
发表于 2015-6-23 08:38: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养殖虫今后会越来越多。
12#
发表于 2015-6-23 08:4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人工养殖蛐蛐是一个产业,是满足市场需要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没有关系。

点评

不一样的!例如采摘园是一个产业!当他成功的做起来就不一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3 22:38
13#
发表于 2015-6-23 08:4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还有更大基地正在使用中,不久将会和虫友见面,7月发帖分享,
14#
发表于 2015-6-23 08:47: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山东有些产虫地,撒籽已经好多年了。

点评

效果怎样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3 22:34
15#
发表于 2015-6-23 08:57:3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soso_e100:}
16#
发表于 2015-6-23 09:21:13 | 只看该作者
        与时俱进;(响应中央号召){:soso_e139:}
17#
发表于 2015-6-23 11:25:15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6-23 11:5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虫价这几年都偏得离奇,是该改变下了。
19#
发表于 2015-6-23 14:36:1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22:34:59 | 只看该作者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7
山东有些产虫地,撒籽已经好多年了。

效果怎样呢?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22:38:31 | 只看该作者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2
人工养殖蛐蛐是一个产业,是满足市场需要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没有关系。

不一样的!例如采摘园是一个产业!当他成功的做起来就不一样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22:40:12 | 只看该作者
娱乐为主 发表于 2015-6-23 07:27
把几个帖子的图片拼起来就是你原创的了!!搞清楚状况在拿人家图说话!第三组是供养场地!不过我也认为基地 ...

原创只是随意点的一个标题,不用过多计较。

点评

hehe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7 15:26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22:43: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各位伙伴们支持 与关注  祝你们今年 有缘收到虫王~{:soso_e185:}
24#
发表于 2015-6-23 22:59:3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2:}
25#
发表于 2015-6-23 23:12:22 | 只看该作者
白虫的品质是靠钱堆出来的,闵行小朱都辉煌不再,剩下的基本属于胡闹。物美价廉的白虫是生产不出来的!整体行业不景气,一两个旗号举着“高价精品”的,其实也没有育种基础(500左右的均价,9月初在旅馆收收秋虫,品质也相当不错了);

好白虫的标准:顶黑、尾白、顶门—尾锋色差大;尾根—尾尖,粗细差值大;下脸长于上脸;肉细、翅色有复合色光;叫声频率接近秋虫,步态快而不乱。

光一张大宽脸,基本送钱货,虫跟虫斗的是干老度,不是长相,万变不离其宗!

点评

你说白虫是靠钱堆出来了 这话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 10:0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18 21:46 , Processed in 0.1066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