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5 13:50:29

最早拥有的两本蟋蟀书籍

本帖最后由 大红袍 于 2020-1-15 13:47 编辑

如题,鄙人拥有的第一本蟋蟀书籍是图一,第二本是图二,现在只有图一还在但也破烂不堪,昨天在网上看到的蟋蟀书籍照片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2_224:}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5 14:21:56

本帖最后由 虫半痴 于 2020-1-15 14:27 编辑

刚开始时对蟋蟀没什么概念应该看一些书,可以避免浪费很多年时间;但以后么最好少看书而要多实践;达到一定程度后最好不再看书了,但可以看有意义的虫照(包括牙照);玩虫的根本还是靠多实践、多交流,关键是悟性。纯属个人体会{:3_289:}。最忌讳的是迷信(某高人、某样板、种种条条框框。。。)

吹铃 发表于 2020-1-15 14:45:05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5 14:21
刚开始时对蟋蟀没什么概念应该看一些书,可以避免浪费很多年时间;但以后么最好少看书而要多实践;达到一定 ...

最忌讳的是迷信(某高人、某样板、种种条条框框。。。){:3_292:}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5 14:59:27

吹铃 发表于 2020-1-15 14:45
最忌讳的是迷信(某高人、某样板、种种条条框框。。。)

{:3_280:}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5 15:29:47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5 14:21
刚开始时对蟋蟀没什么概念应该看一些书,可以避免浪费很多年时间;但以后么最好少看书而要多实践;达到一定 ...

您说的是,谢谢教导!{:3_280:}{:3_281:}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5 16:29:35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5 15:29
您说的是,谢谢教导!

您抬爱了,这只是我个人体会,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也许这只印证了我个人——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3_279:}{:3_280:}

浦金光 发表于 2020-1-15 16:44:06

这二本我都有{:3_293:}

伯乐相虫 发表于 2020-1-15 22:38:39

实话实说,中国几千年了
中国人对于蛐蛐的理解和认识太肤浅了
这些早期的书的水平确实摆不上台面

就连吴继传先生这种专业的昆虫学家连皮毛都算不上
真是中国人之悲哀啊
可悲可叹

秋兴---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16 08:59:25

不错{:3_292:}

黄麻头1984 发表于 2020-1-16 13:45:15

90年我拥有的三本书,中国斗蟀【吴继传】,蟋蟀密经【肖舟】,蟋蟀的养斗技巧【李嘉春】,现存世只有前两本了,后一本可能借出去不知还回了没有,可惜了。{:3_279:}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6 14:06:45

黄麻头1984 发表于 2020-1-16 13:45
90年我拥有的三本书,中国斗蟀【吴继传】,蟋蟀密经【肖舟】,蟋蟀的养斗技巧【李嘉春】,现存世只有前两本 ...

肖舟的书我没有{:3_293:}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6 14:08:48

伯乐相虫 发表于 2020-1-15 22:38
实话实说,中国几千年了
中国人对于蛐蛐的理解和认识太肤浅了
这些早期的书的水平确实摆不上台面


期待你的高论!{:3_293:}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6 14:10:14

浦金光 发表于 2020-1-15 16:44
这二本我都有

{:3_293:}{:3_279:}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20-1-16 21:30:26

我也有几本: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7 08:37:08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20-1-16 21:30
我也有几本:

您那本李嘉春的书是第一版吗?{:3_280:}

普巴迪 发表于 2020-1-17 09:24:37

{:3_292:}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20-1-17 19:20:39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7 08:37
您那本李嘉春的书是第一版吗?

是的。1990年8月第一版。价格1.85元{:3_293:}{:3_293:}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19:46:02

传统的识虫方法要学,但似乎没有“至所以然”,所以现代方法也要学,还要有悟性。{:3_289:}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7 20:12:28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19:46
传统的识虫方法要学,但似乎没有“至所以然”,所以现代方法也要学,还要有悟性。

嗯嗯,谢谢您!{:3_280:}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7 20:24:12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19:46
传统的识虫方法要学,但似乎没有“至所以然”,所以现代方法也要学,还要有悟性。

对头{:3_291:}{:3_292:}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20-1-17 21:09:21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19:46
传统的识虫方法要学,但似乎没有“至所以然”,所以现代方法也要学,还要有悟性。

胡师傅,我以为传统绝大部分要继承,现代看虫,养虫新法至今还未上升到理论阶段,往往或多或少离不开传统理论。这二年外面买来的深色白虫,脸面漆黑一付红牙二根隐红斗丝较关厉害!{:3_293:}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21:57:43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20-1-18 17:29 编辑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20-1-17 21:09
胡师傅,我以为传统绝大部分要继承,现代看虫,养虫新法至今还未上升到理论阶段,往往或多或少离不开传统 ...
侬讲了也对,现代方法有待深化。实际,传统的方法,有其机理关系的,只是限于各种原因,没有揭示,或揭示了不深刻。比如深色环境出淡色虫,淡色环境出深色虫,都比较凶,这两类虫的虫色,就是警械色。所以有位老师说,“虫王色不是保护色,而是警械色”(不是原话,大概意思)这句话非常对,有指导性意义。这里面实际就有机理关系。当然能用传统方法,可以看了不错,玩得不错,坚持也无彷。但想深入到生物机理层面,究其生物含义,探其至所以然,必须学习现代方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3_280:}{:3_293:}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21:59:30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7 20:24
对头

侬客气了!{:3_293:}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7 22:08:43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7 20:12
嗯嗯,谢谢您!

不要客气!{:3_293:}

大红袍 发表于 2020-1-18 12:41:14

普巴迪 发表于 2020-1-17 09:24


{:3_293:}{:3_30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最早拥有的两本蟋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