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让心活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6 17: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虽说人必有一死,但死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对人来说,死亡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未死之前怎样过活才是人生之大事。孔子一生不语怪、力、乱、神,认为<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未知生,焉知死<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一心关注人的现世生活,可以说是圣人大智。假如一个人能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出世的心态来反观这个世界,便会发现自己原来所执著的许多东西都是无足轻重的。假如能在保持出世心态的同时强烈地意识到死亡的必然性,便会觉得现实生活中那些如梦如幻、无足轻重的东西确实也值得一个人去珍惜,因为它们正是生活的内容。<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正如所罗门所说的,在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东西。人类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有史以来从未发生什么变化。真正懂历史的人知道所谓<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进步<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更新<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只是大众的一种群体幻觉,支撑这种幻觉的是远离人本质的东西的变化,就像魔方组合在小孩子手中不断变化,而小孩子依然是小孩子。孔多塞写过一本精神进化史方面的书,但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对这部书的几行批评文字听起来比这整部书更有份量。<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生活里就是那些东西,但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态去处理,便有着不同的结果。台湾一位聪慧的女人说过<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境由心造<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四个字,人生境界的真正差别就在于人面对同一个世界时心态的差异,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存环境对人的心态影响很大。<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在现代社会,养身的环境有些改善,养心的环境却不断恶化。从地理方面讲,随着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相对空间不断缩小,个人生活空间不断被侵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受到刺激,对环境产生同一感越来越困难;从文化方面来讲,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态可以说是<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礼革乐变<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而新的伦理体系、文化形态又没有成型稳固,进行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可以说是模糊不清,商业文明又是一种消费文明、竞争文明,对人的心理的和谐状态也是一股极大的破坏力量;从生态环境来看,因为工业力量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在城市里,人们几乎感受不到自然的生气。<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从多方面而来的力量,都在人们的生存环境里制造躁动不安的空气,知进不知退、野心勃勃的人最先变得浮躁起来,而浮躁是一种传染病,一旦缺乏社会文化力量的控制,便大面积地蔓延开来。今天的人,在躁动中空虚、在忙乱中孤独,心灵的平衡和谐遭到破坏,心灵的许多能力同时也丧失了。这一方面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所谓<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情感危机<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另外的表现还包括道义感的减弱、对环境信任感的减弱、对成败进退的心理接受能力的降低等等。<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要使心不死,必须善于养心,得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常在心中保持一种虚无感,人生的进退荣辱本就像梦幻一样虚无,生活就象一出戏,能入戏也算活得积极,但能入而不能出,迷得过深,精神便失去了有机的弹性,环境于这样的灵魂而言便成了地狱,在地狱中最纯洁的六翼天使也便成了撒旦。不善于使自己活得幸福的人不可能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情感也是人的一种才能和力量,这绝不是一种可以训练出来的才能,它出自最自然的心理状态,一旦心灵调整到这种生气勃勃的状态,这种能影响到人类灵魂最深处的力量便自心灵汹涌而出,同时感受别人内心细微变化的敏感性也不断增强。对这种才能的理性认识,在东方文化中远比在西方文化中系统。</P>
<P><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总体而论,在工业社会或者什么信息社会中要比在农业社会中欠缺养心的环境,在农业文明里,<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是最好的养心的社会政策。我的童年有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得在那些秋天的早晨,我挎着黄书包到几里之外的小学去上课,一个人走在新翻过的黄土地中间那条弯弯长长的小路上,旷野中几棵树直直地立在几个坟包附近,一抹淡淡的晨雾轻掩着远处初升的朝阳,清清凉凉的晨风几乎能吹透我的身体,当时的那种喜悦真是难以形容,脚边的一丛草、天上的一绺云于我似乎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可是随着年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如今再要去体验那样的喜悦已经是越来越难了。而心态的变化要比环境的变化更大,有些方面是成熟了,有些方面则未必。<BR><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P>
<P>让心活着真是不容易,但一旦心死了,人的生活又还有什么意义可言?虽然大多数人或迟或早都会抛弃自己那些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而去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但也有人一生都在拼命支撑着自己的幻想,在不停地为这些幻想寻找实现的途径,在耐心等待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这些人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不够成熟,但这种人活得绝对充实。假如他们在珍爱自己幻想的同时能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虚无感,精神上能保持足够的弹性,对最美的幻象也不迷之过深,那么这些人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可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业的人</P>[em0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5-17 12:08:26 | 只看该作者
<P>境由心造——</P>
<P>人的一切喜乐,都是心造而成的!</P>
<P>调整心态,我们才能战胜一切!</P>[em01][em01][em01]
3#
发表于 2008-5-23 15:02:50 | 只看该作者
<P>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对手给的,所以对手多强你就多强!</P>[em07][em07]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7 23:19 , Processed in 0.1068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