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斗蟋蟀,你玩过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6 00: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斗蟋蟀,你玩过吗?

  N文 于能 摄 袁培德

  “从开始捉虫、收虫到打遍其他赚绩无敌手,就是再辛苦也值得了。”从小就玩蟋蟀,对蟋蟀深有研究的杨志强很带劲地说,“感觉就跟奥运会上拿奖牌一样,很兴奋,很高兴,也有种荣誉感。”

  蟋蟀,嘉兴土话叫做赚绩。明代嘉兴人谭贞默所著的《谭子雕虫》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昆虫学著作,里面就写道:“蟋蟀,禾呼赚绩,即促织之意。”蟋蟀的别名很多,蛐蛐、促织、秋虫等等不一而足。国人对于斗蟋蟀的爱好恐怕是世界第一的,《诗经》里就有了《蟋蟀》篇,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养蟋蟀了,从此这个玩蟋蟀的风气可以说是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还由此派生出可圈可点的蟋蟀文化来。

  蟋蟀,全国都有。但是说起能够斗的蟋蟀品种来,杨志强说,有南虫北虫之分,北方以山东、河北出产的为主;南方以江浙沪等地出产的蟋蟀为主。江南的嘉兴自然也是产蟋蟀的有名地方,明朝嘉兴名士周履靖也热衷于玩蟋蟀,还续补了宋朝贾似道编的《促织经》,《古禾杂识》记嘉兴蟋蟀“出桃花里者勇健无敌”,市区的严将军墓、瓶山所产的蟋蟀也很勇猛善斗。嘉兴以白牙青品种最为著名,另外海宁长安镇也是出虫比率很高的地方,一直为全国性的玩家所津津乐道。难怪金庸金大侠在《神雕侠侣》中几乎花了大半章来仔仔细细描述小孩子斗蟋蟀:

  只见郭芙和武氏兄弟翻石拨草,也正在捕捉蟋蟀。武敦儒拿着个小竹筒,郭芙捧着一只瓦盆。武修文翻开一块石头,嗤的一响,一只大蟋蟀跳了出来。武修文纵身扑上,双手按住,欢声大叫……只见这蟋蟀方头健腿、巨颚粗腰,甚是雄俊。武修文道:“这只蟋蟀定是无敌大将军,杨哥哥,你那许多蟋蟀儿都打它不过。”

  杨过不服,从怀中取出几竹筒蟋蟀,挑出最凶猛的一只来与之相斗。斗得几个回合,那大蟋蟀张开巨口咬去,将杨过的那只拦腰咬住,摔出盆外,随即振翅而鸣,洋洋得意。

  相信金大侠小时在海宁家乡玩斗蟋蟀的印象一定深深烙在了脑海中,不然他写不出这样鲜活的文字来。还有,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在幼时曾和弟弟们在桂花树下替死了的蟋蟀做坟;嘉兴著名的象棋名家高琪先生和他父亲都喜欢斗蟋蟀来娱情消遣,前几年,有蟋蟀爱好者在一位收藏家家中看见一个象牙食板,上面微雕着“甲子年秋,嘉兴高琪收于……”的字样,把蟋蟀的生平、战绩都刻在板上,要用10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可以看见,高琪先生的性情可见一斑。

  不光是名人,我们了解到,嘉兴人小时候,特别是男孩子,几乎没有不玩过蟋蟀的:在乱砖、石头、瓦爿间探寻吟唱着的蟋蟀;紧盯着蟋蟀厮杀时的兴奋;有无数战功的蟋蟀死后带来的惋惜之情,这都让人记忆犹新。同时,这也是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无穷乐趣。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养花种草、垂钓养鸟一样,捉蟋蟀、养蟋蟀、听蟋蟀和斗蟋蟀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去年,就有一场民间自发的斗蟋蟀大赛在梅湾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斗蟋蟀高手拿出自己的“宝贝”参加战斗。嘉兴网友“红色收藏小宁波”全程记录了赛况:“最后有上海人说,嘉兴地方虽小,虫凶得不得了,服帖真服帖!”

  “立秋临,手痒痒”,每年立秋之后,擅长鸣叫的蟋蟀就开始登场亮相。在夜深人静时分,你就可以听到那一声声的浅唱低吟呢。到了白露前后,嘉兴的花鸟市场以及路边摊点上都会有人卖蟋蟀,因为这时正好是蟋蟀活力最旺的辰光,也是捉蟋蟀的好时机,玩家们也就开始了趣味盎然的休闲生活。可是,晚报也要郑重提醒您:千万不要剑走偏锋,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不能玩物丧志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3-6 00:34:33 | 只看该作者
传说中的沙发。。第一次坐。
3#
发表于 2009-3-6 09:23:4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坐坐也不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4 07:02 , Processed in 0.1328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