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六、皇家秘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9 20: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玩虫 于 2011-3-18 23:34 编辑

        六、皇家秘技
从东方饭店买回的将军虫已养了数天。清晨,老赵头轻轻地移开“黄花头”盆盖,只见“黄花头”触须平扫,头面微昂,而不像刚买回来时的触须乱扫,头项迅速转动,看来是伏盆了。于是,老赵头请卢汉兴、卢嘉杰晚上十时过后来虫房看虫,这个时候是观虫品相的最好时段。夜气氤氲,万籁俱静,正是虫状态最好之时,民谚云:“朝喂虫、午浴虫,晚观虫”。
    月上西楼时,空气中弥散着清逸的桂花香,时令已近中秋,卢府后花园的桂树上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花墙外,隐隐传来小贩悠扬的叫卖声:“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随即响起“笃、笃、笃”的梆子声。卢汉兴、卢嘉杰随老赵头来到后花园一棵老松树旁的虫房,待卢家父子坐下后,老赵头细心地将一张白纸包在电灯上,以避免灯光对虫的直照。
    老赵头早已将虫盆集中放在红木八仙桌上,接着就请卢汉兴过目。这几天因忙于米行事务,儿子在老赵头陪同下买回的虫还未见过,仅听儿子说老赵头有眼光,很识货,究竟如何?今天可知分晓了。于是卢汉兴以期待的眼光仔细观看,“嗯,漂亮而有精神,‘玫瑰砂青虫’”。卢汉兴脱口称赞道。“再请卢老爷看一只多年未遇的名虫”。老赵头边小心地打开盆盖,边把盆轻轻地推到卢老爷面前。“噢,是‘黄花头’,的确是难得一见”。卢汉兴说罢,俯下身看虫的身板,“好,身圆尾方,翅黄足长”。从卢汉兴的眼神中可知他对老赵头的选虫是颇为满意的。在继续看了“虾花红青”、“茄皮紫黄”、“墨牙黄”等虫后,说道:“老虫师选的虫形相、动相、神相,三相为上,好眼力呀!日后还得靠老虫师好好调养。才能出真正的大将军”。“卢老爷所言极是,俗话说:七分虫种,三分靠养。而且每一只好虫名虫,也都是有不足之处和部分软档,这就要靠后天的养功来调整”!老赵头明白卢汉兴的话中之意。接下来要在养功上花力气了。
    听了老赵头的话,卢嘉杰问:“难道每只将军虫都有不足和软档”?老赵头望着卢嘉杰一脸的疑惑,肯定地说:“是的,这就像人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虫也是如此,有的长处反过来又恰恰是其短处”。“此话怎讲”?“有的虫爆发力大,但缺乏技巧性。有的虫攻击性强,但不会刁斗。有的虫杀气足,像程咬金三板斧,三个回合后无斗劲了,这都需要虫师的调教于饲养”。老赵头说完后,卢汉兴对嘉杰讲:“小杰呀,你可要跟老虫师好好学着点。品虫如品人,只有知人善任和知己知彼,才能有立足之地”。嘉杰对老爷点了点头,又转身对老赵头说:“噢,怪不得你在选虫时,都要讲出每一只虫的不足之处,我心里想大概是你故意地找碴,以压低价钱。原来是实际存在的”。老赵头会心地笑了,“怎么说呢?找出虫儿的不足,不仅是为了压价,同时也为了显示咱们是老玩虫户了,让虫贩掂出咱们的分量。那些虫贩仗着手中有几只大将军虫,看到买家买虫心切,就会漫天要价,有时也连蒙带骗。咱们这一讲,虫贩就不能随心所欲了”。
    听了老赵头的品虫养虫之谈,卢汉兴若有所悟地讲:“老虫师讲的有道理,每只虫都是有不足之处的,关键是要知其不足,然后再调养之。我记得我们去年也在那个虫贩那里买了一只将军虫,名叫‘刘关张’,红脸白颈黑翅,三色分明相当纯正,双鉗墨黑似漆,头前圆后方,完全是力量型的,挺有杀气。饲养时没有喂以蟹肉、花生等长后劲的东西,结果就像老虫师讲的在与金家‘朱砂紫麻头’上栅时,‘刘关张’打了几板斧,到第三局重口发力时却发不出力而改为盘口咬,结果被‘朱砂紫麻头’一个重口滚夹,咬翻牙床而败下阵来”。卢嘉杰也补充说:“那场栅局可真输得冤,欧阳老局后不是讲,虫是将军名虫,可惜养功不到家呀”。
    “是呀,越是收到将军虫,越是要精心调养,要把其优势吊出、吊足,把其不足补掉、补好”。老赵头深有感触地讲完后,喝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如这只‘黄花头’,的确是只多年未见的将军虫,但还不够老结,头上的斗线也不长,说明其斗力、爆发力还不够。这就要靠喂食来后天进补,帮其争强体质。‘茄皮紫黄’的翅中隐隐有红光,说明此虫内热颇重,需用草药驱热散火,才能调教出一员虎将。至于‘墨牙黄’嘛,贴蛉是一大关口”。
    虫房壁上挂钟的时针已指向半夜12点,卢家父子与老赵头还在品虫论虫。此时,先是“黄花头”盆中传出几声“瞿、瞿、瞿”的鸣叫,紧接着在“玫瑰砂青”、“虾花红青”、“茄皮紫黄”、“墨牙黄”等虫盆中,也发出同样的鸣叫,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虫鸣,沉着、威严、高贵、自信,并不多叫,数声后即归于寂静。不像一些草虫叫得令人心烦,使人心浮气躁。卢汉兴就喜欢听这样的虫叫,虽然只有几声,但遒劲强势而富有阳刚之气,令人振奋。
    待卢家父子从老赵头的虫房出来后,已是更深人静的时候,后花园中月白风清,空庭流萤,桂香弥漫。荷花池中,哇鼓起伏,鱼跃清波。卢汉兴边走边问儿子:“今晚的观虫论虫,你收获大吗”?卢嘉杰想了想,若有所悟地讲:“想想也真惊奇,这人界、虫界之事是惊人的相似”。
    老赵头入住卢府后,那些与卢府相熟的虫友不时前来福康里,与老赵头谈虫论栅,这使卢太太觉得有些烦。但碍于面子,平时与他们都有来往,有的还是生意场上的朋友,总不能拒之门外吧。于是,卢汉兴叫阿贵把平时不打开的后花园门打开,让那些虫友直接到虫房去找老赵头。虫友们多数是来和老赵头探讨选虫、品虫、斗虫之事,老赵头是见过世面的,和虫友们讲话很有分寸,点到为止。同时,有几家虫局栅房有下帖子来邀斗虫的,这样的栅房大都是中、小型的,以赢利为主。因为只要有虫局上柵,栅房总是可以坐收渔利,抽头提成,特别是能约到像卢家这样的养虫大户,那不仅赢利可观,而且可以提高栅房的档次。卢家对此很清楚,所以一概回绝。
    这天下午四时过后,老赵头带着卢嘉杰给虫过浴。这过浴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时间太短,虫未浴透,就提不起精神。但也不能太久,太久虫吃水过多,会拉稀得病。正在这时,金存之带着李虫师来了。他见了卢嘉杰,就开门见山地亮出大嗓门:“嗨,老同学,最近怎么不见你上栅,在韬光养晦吧”?“哪里呀,我们卢家哪有你们金家虫源丰富,将军虫不断”。卢嘉杰答道。李虫师见老赵头正向他笑着打招呼,便抱拳弯腰:“老先生乃皇家虫师出身,是道上前辈高手,还望多多赐教”!“我是借贵方一块宝地谋生,李虫师是本地虫界名家,鄙人是久慕大名,请日后多加关照”!老赵头也拱手还礼。金存之见两位虫师按虫界江湖之规,互行问候礼后,便对老赵头开口道:“外面盛传老虫师这次选虫是慧眼独具,挑选到几只平时难得一见的将军虫,可否让我们开开眼”?出于尊重,老赵头看了一眼少东家,卢嘉杰示意可以。
    老赵头从大方青砖地面上拿起几只虫盆放于红木八仙桌面,第一只是“玫瑰砂青”,青色的前额与青色的头项,颊区壮实,项板强健,玫瑰色翅衣,闪着光泽,腹部饱满而牙鉗红紫。“好帅气的玫瑰虫,开眼”。金存之禁不住点头称道。李虫师则说:“老虫师真有调养之功,‘玫瑰虫’是很贪吃的,一过则臃肿。此虫却控制得壮而不肥”。当老赵头打开“黄花头”虫盆时,只见此虫脑中菊花状线已全部覆盖脑盖,形如金箔。金黄的斗线已增粗增长,但尚末贯顶,宽厚的项板已生出黄色茸毛,全身呈蜡样光泽。“此虫我只是在古虫谱中见过记载,今日一见,果然是名虫风采,如古虫谱中所讲此虫为‘辉光耀彩’”。李虫师感叹道。看了其他虫后,金存之也邀请卢嘉杰、老赵头到金府观虫。但金存之心里却有些沉,李虫师也觉得老赵头的功夫非同一般。
    秋分一过,秋意增浓。按照“早养地,中养桌,晚养箱”的古训,老赵头对虫进行了适应季节的调养。尽管老赵头还未算卢府的正式虫师,但老赵头感到卢汉兴及卢嘉杰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关键要看上栅斗局的结果。栅场就像沙场那样残酷,从来都是以胜败论英雄的,只能更加勤勉地将虫养好。他先将虫全部搬至红木八仙桌上,并在桌面上铺上了一层自己盖的羊毛毯,以避凉气。当卢嘉杰午饭过后来虫房见到此状,马上叫阿翠拿了一条新的羊毛毯给老赵头,并对老赵头讲上海的秋季冷暖温差很大,老虫师千万要注意,可别着凉感冒。老赵头心里感到暖洋洋的。
    “老虫师,现在时令已到中秋,可到了选虫、出将、上栅的时候了”?卢嘉杰边看着几只将军虫,边问道。“是呵,虫的三秋之局,关键看中秋,而中秋最重要的是看养功”。老赵头接着谈了中秋时虫到了定形变色、尤其是真正上栅时,这时对食物、饮水乃至下雌、试口都很有讲究,关键是在食与水。他起身走到自己的床铺下,拿出一只大酒瓶,里面浸泡着不少中药材,“你要请我喝酒呀”。卢嘉杰见状笑着说。老赵头也笑着摇了摇头,“哪里呀,我们虫师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喝酒的,尤其是高度的白酒,这对虫有刺激。不是有个笑话吗,有位虫师上栅前喝了大碗白酒,上栅时仅吐了几口气,虫儿就摇摇皇晃地打转,不一会儿两只虫都六爪朝天,你猜怎么着”?“斗死了”。“不,都醉了”。
    “扑”,老赵头把封得挺严的瓶塞拔出,让卢嘉杰嗅了嗅,一股淡淡的中药清香随之散开。卢嘉杰不解地问:“老虫师,这是什么呀”?“是给将军虫特制的饮水”。老赵头说罢就指着瓶中的药材介绍说:“这是生晒白参、白术、茯苓、虫草、黄芪、牛膝、党参、枸杞、天麻等十多味东西,在立秋后我开始用水浸泡了一个多月,现在拿出来正好给虫饮用,这可是扑虫的精气,也是我在宫中多年揣摩出的道道。你看咱们人,四五天不吃饭也不会死,可四五天不喝水就不行了”。“嗯,有道理。照你这么说虫吃的食物不是很重要了”?卢嘉杰有些不解地问。“那到不是这样讲的,虫吃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虫是靠食物来长肉身牙板的,如食物不对劲,虫的肉身牙板长不好,也是不行的”。老赵头解释后,拿起桌上的一只白瓷罐给卢嘉杰看,那是一团白中带黄的糊状东西,但闻得出很鲜香。“这是什么东西伴的”?“用的是河虾肉、黄鳝肉、小牛肉、核桃肉、茯苓肉、白扁豆等东西煮熟烧烂后拌在一起”。“喔喲,这倒是挺高级的嘛”。卢嘉杰感叹着,拿起一只小调匙操起一团要放进虫盆中。“不可,不可,不能喂那么多,食量要少而定时,我早上五时多已喂过了”。老赵头忙制止着。过后,老赵头又用手指着桌子中央的一叠将军虫盆说:“对于那些日后要上栅的大将军虫,要开小灶,不同的虫要用不同的喂养法”。“请问老虫师,这个小灶如何开法”?显然卢嘉杰来劲了,他原本想来这里看一下,然后约好和阿春一起到大光明看电影的,现在却早把这事给抛在脑后了。
    老赵头见卢嘉杰并没有一般纨绔子弟的大少爷架子,倒是挺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于是就很认真地讲解道:“如这个‘黄花头’虫气质很高贵,但内力有些不足,需要喂以蟹肉、鸽蛋黄及西洋参汁,以滋补强身,增加爆发力。‘茄皮紫黄’内有虚火,要喂以菱肉、蛇肉及少量的百合、绿豆汁,以泻火滋阴。而‘墨牙黄’则主要喂以鱼肉、鸡肉、黄豆粉及一些新鲜水果,如西瓜、黄瓜、苹果等,以阴阳调和”。听了老赵头这些具体而精深的养虫之道,使卢嘉杰深感虫界学问非同一般。他曾读过一些昆虫学的书,知道外国也有蟋蟀,并没有斗养的传统,唯独中国的蟋蟀却形成了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虫文化,而且研究深入、系统自成、著作颇丰。凭着一种直觉,他感到老虫师的经验那么丰富,一定有谱本的传授。“老虫师如此精于养虫之道,都是自己揣摩出的?还是有古虫谱指点”?见卢嘉杰的提问很内行,老赵头也直言相告:“噢,是这样的,有些是自己揣摩出的,有些则是先祖在宫中所写的《三秋虫谱》所教”。“看来老虫师用的是皇家密技,《三秋虫谱》能否借我一阅”。“这、这、这……”老赵头一时有些语塞,卢嘉杰马上明白了,这可是人家的祖传秘谱,怎么能随便借阅。于是就说:“哦,老虫师如觉得不方便,也无妨,我只是好奇问问而已”。
    此时,阿贵急匆匆地走进了虫房:“啊呀,少东家你在这里呀,阿春小姐打电话来,说你约她下午三点去看电影,现在她在大光明门口等了半天不见你人影,她问你到那里去了”?听阿贵这一讲,卢嘉杰马上立起身向老虫师告辞,急忙走出虫房:“啊呀,我光顾了谈虫,把这事全忘了”。
   
     七、黑帮拼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0:12:1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自己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0:33:46 | 只看该作者
好故事没人看?
4#
发表于 2011-1-9 20:40:16 | 只看该作者
皇家秘技,果有道理。
5#
发表于 2011-1-9 22:43:54 | 只看该作者
好故事,一直在关注
6#
发表于 2011-1-10 00:45:04 | 只看该作者
{:1_195:}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2:30:44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1-10 14:26:07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8:24:40 | 只看该作者
越到后面越精彩。
10#
发表于 2011-1-10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关注
11#
发表于 2011-1-10 22:21: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11-1-10 22:21: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13#
发表于 2011-1-12 12:46:44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3:12:59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3 分钟前 |只看该作者

谢谢观看,觉得好,请留意后面发表的。
15#
发表于 2011-1-12 14:12:56 | 只看该作者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32: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
17#
发表于 2013-7-12 03:13: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soso_e181:}
18#
发表于 2013-7-12 09:13:4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
19#
发表于 2013-7-12 10:18:1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
20#
发表于 2013-7-26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21#
发表于 2013-7-26 14:11:35 | 只看该作者
"生晒白参、白术、茯苓、虫草、黄芪、牛膝、党参、枸杞、天麻等"这些都是人用以补气、肾、脾、体虚,固本破瘀及解惊凝神的中药材,如用于蟋蟀,作用?讲故事可以,效仿就没有必要,我是这样想的(不知对否),也请虫友们思考一下。
22#
发表于 2013-7-26 14:33: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1 07:09 , Processed in 0.1507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