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 【 玩 蛐 蛐 是 一 乐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9 18: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3-19 18:23 编辑

        
王铁成:玩蛐蛐是一乐         撰稿:肖秋生

    编者按:王铁成,70后的朋友应该知道,真正的大艺术家。这老爷子76岁了,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他写了这首反诗。此后,他出演‘周恩来’,堪称绝唱,为国人动容。后来者无出其右。

   王铁成算得上是一位艺坛奇人。他学的是戏剧表演,身份是话剧演员,却连续摘取中国电影艺术的大奖——先后获得电影金鸡、百花,双料“最佳男演员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更令让人惊奇的是,他不仅演艺称绝,其金石书画、琴棋文章的造诣已臻化境。而他竟然把艺术成就的取得归结为“玩”! 他说,世间万物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玩中长学问、玩中增技艺、玩中悟人生,玩中自有长寿路。

       2004年7月21日,中国民协蟋蟀专业委员会在京宣布成立,赵忠祥、王铁成被聘为名誉会长。


     

玩中长学问
      王铁成从小就爱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家境富裕的公子哥儿”,养鸟、养鱼、遛狗、斗蛐蛐等等,没有他不爱玩的。上学以后,每年寒暑假到天津小住,他成天“泡”在戏楼、茶馆里听京剧、听相声、听大鼓……
      他说,天津是我的艺术启蒙之地,我是在玩中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只有我这个儿子,希望我能子承父业。我却执意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来成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

他认为,一个演员能否“演”出来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本子好,本子好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创作空间;二是你本身的学问和修养,要看你的生活积累、艺术感悟、文学修养等等,修养就是全方位的了。

读闲书也是玩,玩又能促使你读许多书,要热爱生活,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太多了,你学不过来。唐诗、宋词、元曲、元杂剧,近现代小说,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都看,广泛的涉猎,这都是好东西。
    他手拿一个蛐蛐罐儿说,玩中长学问啊,就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吧,玩蛐蛐就促使我学到许多与之相关的学问,比如,《诗经》中就有关于蛐蛐的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你看,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对蟋蟀的观察多么细致,蟋蟀与人的关系又是多么亲密!玩中读书长学问,不读书就难免闹笑话,比如,《诗经》中“七月流火”一句,就时常被今人错误地用来形容“天气炎热”,这是“猴儿吃麻花——满拧”。其实,诗中的七月是夏历,相当于周历九月,“火”是指大火,即心宿星,此星每年五月在正南方,六月西斜,七月偏西而下行,所以为“流”,七月流火的本义是暑去寒来!还有,《聊斋志异》中有《促织》名篇,一些人就说不明白蛐蛐为什么又叫“促织”,其实,蛐蛐一鸣叫,天气就快凉了,是催促妇女赶快织布、做冬衣。当时,小小的蛐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这么密切相关。杜甫也有诗云:“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论起“玩经”,他就滔滔不绝,从蛐蛐、蝈蝈说到瓢器(玩蝈蝈的各种葫芦),难怪有人评价他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天文地理无所不好、诗词歌赋无所不晓”,他杂学丰富,就特别能“侃”,是有名的“问不倒”。

朋友聚会,只要王铁成一到,就全听他一个人独侃了,一个有趣的说法是——郑洞天正在那儿说着,看见翟俊杰来了,没声音了;翟俊杰正在那儿说着,看见马精武来了,没声音了;马精武正在那儿说着,看见苏叔阳来了,没声音了;苏叔阳正在那儿说着,看见王铁成来了,没声音了……

    玩中增技艺
    他学玩意儿就着迷,迷进去之后就能玩出名堂。他能拉一手好京胡,那是在八仙桌子底下练出来的。他说,过去练京胡的手音儿,都讲究这么练,不吃这道苦,是绝对练不出来的。
    他还痴迷于京剧,求教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玩出了相当的水平,至今,还时常参加奚派票友的聚会呢,他一亮嗓,就能赢得碰头彩。
    他不仅从川剧中“偷艺”,还拜骆玉笙为师学习京韵大鼓,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演唱技艺深得骆老喜爱,称他为“爱徒”。有人认为,一个话剧演员玩大鼓是不务正业。他说,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我从小就喜欢京韵大鼓,话剧演员也是吃“开口饭”的,论吐字归音,京韵大鼓比京剧还讲究,那真正是按字行腔,字是什么字,就按声韵走,大鼓也比京剧好听……玩就是广泛涉猎,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他认为,作为一名演员,俞剑华在《谈中国绘画史》中,关于形神兼备的问题,你得知道。罗丹的《艺术论》,你得知道并借鉴,他的雕塑虽然是静止的,但人物很神气。明代的《绘事微言》谈藏和露的问题,善藏者未使不露,善露者未使不藏。就是你藏着,也许有时候还露出来了,你老露,也要有藏的东西,藏什么?藏拙,就是藏自己不足的地方。人要有自知之明,修养是广泛的,齐白石的在似与不似之间,都对表演有指导作用。包括,学京剧、学大鼓、学书法、学绘画,都是修养的范畴,所以,修养提高了,对于人物的理解、表现十分有益,演技自然就提高了。
    王铁成在电影《周恩来》中,将周总理的形象饰演得出神入化,其艺术创作的过程就得益于他的咬文嚼字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
    他举例说,比如,周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我模仿总理的录音学了多少遍,但放录音的时候,总感到差一点儿。差在哪儿?不清楚。我已经是“每日与君神交”了,天天体会周总理的一切了,但是,怎么这点儿就不行呢?“贵宾们、朋友们、同志们”,模仿的不像,差在哪儿呢?苦苦思索了多日,最后,忽然间,再一听,体会到了“贵宾们”,我念的时候强调的是“宾”字,总理强调的是“贵”字。今天到场的,包括西哈努克亲王,你们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就差这么一点儿,说明周总理对这件事情重视的程度,对贵宾的尊重。我呢,只是按照逻辑重音来读,没有了解周总理讲话中的思想内涵,强调了“宾”,没强调“贵”,总理把重音放在“贵”上,就不一样了,味儿也不一样了!

    玩中悟人生
    2003年一场“非典”,弄得人们哪儿也不敢去,都在家里蹲着,憋闷得慌呀!一天,写书法写烦了,他心想:我干嘛不画画呢?我看了一辈子画,不敢画。我画画试试,我有什么不敢画的?我没年头画了,干嘛不画?
    于是,他就动手画将起来,也不拜个老师教教,就是照着画册临摹,开始就画八大山人和徐渭徐青藤。他画的头一张画,后来让范曾看到了,感到很惊讶,不相信他以前没学过画画。他说,我以前从来没动过手,就是看,是欣赏,可能就烂熟于心,“流入”笔端了。
    中国水墨画玩的就是意境之美,它能寄托和表现画家对人生的感悟。学八大山人和徐渭,能让人灵魂颤动。这种人生感悟也在他的画作中得到生动的展现。比如,他的一幅画:几片有些枯萎的荷叶、一枝孤零零的荷花早已结出莲蓬,一只小鸟,垂着头,悠闲地呆着。他在画上题词:绚丽已极归于平淡。
    他说,那荷叶和莲蓬就是过去所谓的艺术成就,你看,鲜花已凋谢,莲蓬就是电影《周恩来》。这小鸟就是我,在这“忍”着呢,悠然自得。人这一辈子,到了晚年,该放下的就得放下,该舍弃的就得舍弃!不能总想着我过去如何如何,那不是自寻烦恼吗?你老了就是老了,你看,王铁成怎么把头给剃了?整个一个大秃葫芦!为什么要剃头呀?我头发本来就又白又秃了,给它剃了就完了。剃了挺好,什么场合不能参加?都能参加。也甭洗头,擦擦就行了。半个月一剃,挺好!这就是现在的我,没事,就这样给我照,让读者看看挺好。
   

玩中自有长寿路
    说起长寿之道,他的见解也很“独特”。他认为,玩中自有长寿路,只要开开心心地玩,就能长寿。他说,我从来也不刻意地锻炼,没事在院子里溜达溜达就行了。什么这个拳、那个剑的,我不练!巴金每天锻炼吗?活到100岁。曹禺每天锻炼吗?活到90多岁。我看,适合自己就好。人能不能长寿,有许多因素制约,不是你想长寿就能长寿的,最重要的还是心情要好!你成天愁眉苦脸的,怎么锻炼也是白搭。怎么才能心情好?你得玩起来呀,每天跟儿子玩“打板儿”,是一乐;玩蛐蛐、蝈蝈,是一乐;把玩葫芦,是一乐;写字、画画还是一乐;玩赏花梨木家具也是一乐!天天快乐,心情好,身体就少得病,人能不长寿吗?
    他还发表了一通“吃论”,其核心观点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吃是为了活着!
    他说,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吃得好,天天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才享福呢。其实,错了,那是找死!现在,心脑血管病人特别多,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英年早逝,怎么闹的?自己吃的。
    怎么“节粮度荒”时没这些病?吃不饱、浮肿,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
    要管住自己的嘴。
    吃嘛?粗茶淡饭保安康。
    我认识一位老中医,曾经给中央首长看病,他早点吃什么?年轻时是一个油饼、一碗豆浆,后来是一块饽饽、一碗豆浆。中午吃什么?炸酱面!多少年来,他就吃这个,90多岁了,身体还挺好。
    我家吃饭,基本是萝卜、白菜、南瓜、土豆等等大路菜,鱼、肉、蛋、奶是辅助食品,唱主角的是萝卜、白菜,就是马三立说的“萝卜白菜保平安”。
    我是北京人,爱喝豆汁。天津人讲究喝豆浆,熬得浓,能起皮儿。过去,老天津卫的人喝豆浆还讲究喝“浆豆腐”,就是在豆浆中再放两块白豆腐,好喝!还有锅巴菜,绿豆面做的,都很有营养。我每次到天津,都要喝豆浆、吃锅巴菜。住在大宾馆,早晨起来,特意出去找早点铺,卖东西的大姐说“浆豆腐”没有,这样吧,您再来碗老豆腐吧。这样有点儿浪费,浪费也得吃呀,小时候在天津吃惯了,就想这口儿。又来一碗锅巴菜,根本就吃不下去了,来,还得吃。完了,中午在宾馆还吃嘛?太饱了,吃不下别的了。豆浆、锅巴菜就是老百姓平常的饭食,其实它也是美食,美就美在它能保你身体平安,不会吃出毛病来。
    仔细想想,王铁成的“玩论”和“吃论”,确实是一条值得借鉴的健康长寿经验。

不逛地摊儿心里痒痒   

  玩家没有不爱逛地摊儿的,逛地摊儿的确是挺过瘾的事,它不单是考验人的眼力,在讨价还价中,也有说不尽的乐趣。   

  北京常逛地摊儿的主儿,总能看见王铁成的影子。铁成逛地摊儿不修边幅,夏天穿着圆领大背心,冬天穿着过了时的羽绒服。不过,手里离不开一个保温的水杯。不过,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一眼便能认出他来:您是演周恩来的吧?是的,王铁成出门甭化装,人们见了他,很快就能想到周恩来。   

  熟人见了王铁成,往往把姓氏给省了:哟,铁成又趸什么玩艺儿来啦。   

  铁成,这么称呼透着北京人的“爷味儿”,老熟人这么叫了他几十年。   

  自然,熟人在铁成这儿,很少直不愣挺地谈艺术,很多时候是谈玩儿。花鸟鱼虫这“四大玩”铁成都能谈出道来。   在影视圈儿,几乎谁都知道铁成是玩儿家。他的确玩儿得地道。甭管玩什么,他都那么投入,那么认真,让许多专家都对他叹服。   

  去年冬天,我常在小摊儿上见到铁成,铁成几乎每礼拜都到华声老天桥的鱼鸟花虫市场泡半天。干嘛?他正玩着的一个蝈蝈探子缺个铜箍。   

  单为找这个比筷子还细的小箍,他愣从顺义马坡坐两个小时的车到潘家园。您琢磨琢磨他的玩心有多大吧。   

  不过,您如果也是玩儿家,真心喜欢这样玩艺儿,跟他张嘴,他会舌头不打卷儿,让您痛痛快快把它拿走,也许这东西值一两千块钱,但他不会要您一分。   

  铁成就是这种义气人。   

  铁成对我说,从小就爱逛地摊儿,他收藏的许多好玩艺儿,都是当年在地摊上捡的“漏儿”。现在住的地方离城里远了,但是几天不逛地摊儿,心里就痒痒得慌,生活中好像就少了乐儿。

大俗才有大雅   

  几年前,铁成在顺义马坡买了块地,盖了个小楼。楼,他起名五风楼,何谓“五风”?盖王宅五面来风之谓也。此楼是他自己设计的,造型的别致,让玩儿建筑的设计师都对他刮目相看。   

  但我欣赏的并不是小楼和小院的雅致,而是院里种的花草树木,照老北京四合院的规矩,院里少不了“金、玉、满、棠”,但铁成的“金玉满堂”却是在京城难得一见的品种。比如玉兰,白玉兰常见,紫玉兰却很难淘换,可铁成的小院里种着好几棵,其中两棵跟颐和园的那两棵有名的紫玉兰还是“亲戚”。   

  时值冬季,铁成家的客厅却鲜花盛开,配上鸟鸣,蝈蝈叫,透着春意盎然。   

  摆这些花都有讲,见绿的橡皮树,南天竹、龟背竹、蟹爪芭、把儿兰,澄黄的佛手,看上去那么让人喜兴,一盆能结十多个果,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幽香。香椽,一棵能结十几个,头年秋天便种下了,让它赶到冬天开花。   

  铁成对我说,从前老北京就讲究冬天见绿,家里摆盆佛手、香椽、杜鹃、水仙,甭管屋子大小,日子是苦是甜,摆上这些花木,自然会增添不少生活的情趣。   

  铁成玩花,也玩出了名堂。想当年京城闹君子兰热的时候,他为了养兰花,专门到植物基地买土。当时白面一斤一块八毛五,一百斤土21块钱,他一个月工资50多块钱。您琢磨琢磨,他下多大的本吧。   

  他栽培的一株曾被玩花的主儿出过10万元的高价,他当然不会卖。人家出的价越高,只能证明他养的东西地道,与众不同。拿它卖钱,那不是玩儿家。

熟透了的老北京   

  铁成今年67岁,算是老北京人了,他父亲是资本家。在解放前当过美国福特公司汽车零配件中国华北地区的总代理,想当年他们家也算是大宅门。   

  他对我说,想当年,他也是少爷秧子,十几岁就穿着白球鞋,留着分头,穿着洋装,骑着“凤头”车满城转。出门坐洋车,进戏园子听戏,到大饭庄开大席面儿,谱儿正经不小。但是解放以后,这种家庭背景,自然使他倒霉的时候多。   

  “文革”时,他们家被红卫兵抄了,他妈的八包细软均被抄走,全家人也被从宅子里轰出来,他愣在东城演乐胡同的一个大杂院的两间小南房住了18年。用他的话说上了十多年的官茅房。   

  您别看他当时住的房子小,却活得有滋有味,即使是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改造,也没耽误他玩。   

  “文革”时,他骑着自行车看到满街的大字报,心里闹得慌,回到家作了一首诗:“山岳峥嵘何此哉,荆棘丛中不徘徊;莫在闲时仿陶潜,焉能一醉效李白。五千年华沧桑事,万古春秋去复来;稳步踏得山石碎,心自清凉怀自开。”怎么才能“怀自开”?随心所欲尽情玩。玩,成了他排遣生活中忧郁的法宝。   

  他玩什么都入迷,京剧,他是奚啸伯的学生,从小就拜了师,欧阳中石当时也跟奚先生学戏,是他的师哥。   

  奚啸伯在旗,是地道的老北京,21岁搭班,唱老生,先后给杨小楼、尚小云、梅兰芳配演,他的戏讲究刻画人物性格,喷口吐字用的是口劲,特别是“衣欺”辙的动用是独门。   

  铁成后来能成为著名的话剧演员,在台词上吐字口正清晰,演谁像谁,跟他从小学戏不无关系。   

  铁成是全才,不但会唱,胡琴拉得也好。玩嘛,玩什么琢磨什么,钢琴、小提琴,他也能拿得起来。铁成从小就爱玩蛐蛐、蝈蝈、油葫芦。   

  上中学的时候,冬天,教室里生着煤球炉子,他穿着美国的皮猴儿,这种衣服有俩大兜,一个大拉锁,正好能揣蝈蝈葫芦。老师在讲台上正讲着课,他兜里的蝈蝈叫起来,声儿倍儿脆。   

  老师挺纳闷儿:哪儿来的蝈蝈呢?问学生,都不言语。铁成也装作不知道。可是蝈蝈不听人的呀,没容他遮说呢,蝈蝈又叫起来。老师要没收他的蝈蝈葫芦。   

  铁成说您讲的我都听懂了,我给您说一遍吧。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弄得老师急不得恼不得。   

  铁成这么好玩,并没把功课耽误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不然,毕业时也考不上中央戏剧学院。

玩鱼当了“灯儿王”   

  “文革”时,社会那么乱,铁成居然没断了玩。您也许对“文革”前后,京城出现的养热带鱼热还有印象,可您知道热带鱼热是由铁成这儿来的吗?   

  那年,铁成莫名其妙地拉起肚子来,拉得那叫一个惨,每天得跑几十趟厕所,吃什么药也不灵,大夫说是植物神经紊乱,最后大夫不得不给他的肛门放了一个塞。   

  朋友来看他,知道他爱玩,给他带来两条热带鱼,他一下被这小生灵迷住了,玩了俩礼拜。突然有一天,他不拉了,玩热带鱼居然治好了他的怪病。   

  从这儿起,他玩热带鱼上了瘾,朋友出国,他让人家给他带回几条,并且让人家给他买有关热带鱼的书,他自己设计了玻璃鱼缸,又到玻璃仪器厂找工程师制作了继电器和充氧设备。   

  他当时主要玩“灯儿”(热带鱼的一个品种),什么“红绿灯儿”、“玻璃灯儿”等等,繁殖了有十多个品种,成了京城有名的“灯儿王”。   

  后来,又玩“神仙”,繁殖出上百个品种,当时找他要“灯儿”要“神仙”的人多了去了。一传十,十传百,两年的工夫,京城掀起一股养热带鱼的风。   

  动物园得知铁成家里养着几千条热带鱼,干脆把他的鱼缸搬到水族馆办了一个热带鱼展览。   

  铁成是全国政协委员,前些日子,他参加中央统战部召开的一个座谈会,看到了搞生物研究的陈章良,谈起当年玩热带鱼的事,陈教授对他的生物优化本事惊叹不已。   

  铁成好玩蛐蛐儿,我在他家看到澄泥的蛐蛐罐有几百个,其中还有几个明代的“万礼张”和赵子玉的罐儿。您甭瞅这蛐蛐罐看着不起眼,眼下一个“万礼张”的罐儿开价20多万。铁成玩蛐蛐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即便在“文革”期间,他也没断了斗蛐蛐儿。后来,东城的一些“罐家”看铁成养的蛐蛐儿能征善战,干脆让铁成挂帅,代表东城区队与西城区队大战,双方摆开擂主,从秋天一直斗到立冬,最后打“将军”,他居然获胜。现在他斗蟋蟀依然有瘾。谈起当年的战绩,总是眉飞色舞。

在玩中历练人的性情   

  铁成对我说,人玩活物也好,玩死物也好,其实都能从中受益,我玩花鸟鱼虫,培养了我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的生活态度。   

  玩,还能历练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在一个生活快节奏的社会,人心难免浮躁,但玩却能让人把心沉下来。人活着需要一张一弛,生命的弦总绷着,就容易断裂。跟铁成在一块,他能讲出许多玩的人生况味。   

  演艺圈儿里的人都知道铁成为人仗义,也仁义。“文革”时期,他的生活穷困潦倒。他请朋友在家聚会,为了给朋友们做一顿像样的饭菜,他把家里的钱都搜罗遍了还不到几块钱。   

  没辙,他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件老羊皮祆和两双皮鞋,顶着三伏天的大太阳,骑着自行车转遍了京城的委托商店,最后才卖了10块多钱。他拿着这钱买了菜买了酒。饭桌上,朋友们有说有笑,举杯问盏,谁能想到这桌饭菜是怎么来的呢?   

  铁成就是这种要面儿的北京人,对不起自己没事,说什么也不能对不起朋友。他是在玩中修身养性,使自己在任何逆境中处之泰然。晚年,他酷喜老庄哲学,朋友找他求字,他常写:“举世誉而不加劝,举世非而不加沮”、“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等条幅。这些话,您得细品。   

  铁成的爱好很广,从瓷器到古典家具,从蛐蛐罐到书画;他会拉二胡,也会弹钢琴;会养鱼,也爱钓鱼;书法相当不错,也能画两笔;土的洋的,死的活的,他都喜欢。用他的话说,玩什么有什么。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看过就是拥有。这话是真理。世上的好玩艺儿多了,您再有钱不可能都去收藏,所以任何一个玩儿家的脑子里都不能有这个贪字。   

  铁成对我说,玩儿家实际上玩的是一个过程,孔子说老年人戒戒在得。一个人能在世上活多少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张伯驹把自己在弓弦胡同1号的“丛碧山房”卖了,买下了展子虔的《游春图》,花四万银元的高价买下了陆机的《平复帖》,最后都捐献给了国家。他有句话,我过眼的东西很多,收藏的东西也不少,但从来不把它当成我个人的物品,为的是让它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才是玩儿家的风范。   

  铁成对我说前些天看报上登着一个贪官,贪污了900多万元,把它藏在暖气管里,埋在地下,为了掩人耳目,自己却节衣缩食。最后东窗事发,挨了枪子儿,您说这种人活着冤不冤呀?这就是让生活玩了。所以说甭管您玩什么,都不能贪婪。   

  玩过程,铁成的确从玩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

王铁成:听叫声知道蟋蟀饿了

    王铁成从小特别爱玩蟋蟀。他说,其实养蛐蛐儿的学问大了,他光听蛐蛐儿的叫声就知道它的位置在哪儿,听叫声就知道哪只蟋蟀叫的,是饿了还是渴了。

  王铁成回忆说,过去一到秋天,胡同的小院里就贴着条“秋虫会友”,大家拿出自己的珍爱聚到一起“厮杀”。现在每天给他十分钟介绍蛐蛐儿,他保证一年不重样。

  “我每年都要养上几十只蟋蟀,每天早上醒来听到蟋蟀的叫声,就似听到了天籁之音。”王铁成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3-3-19 19:13: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3#
发表于 2013-3-19 19:15:4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3:}才气广阔,

点评

是你老王屬的玩家,你也不賴。  发表于 2013-3-19 19:51
4#
发表于 2013-3-19 20:03:0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5#
发表于 2013-3-19 20:55:09 | 只看该作者
在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中,王铁成老师我个人认为是最出彩的一位,没想到还是个博学之人,杂而精,难得!老陈好贴!{:soso_e179:} {:soso_e163:}

点评

王鐵成老師多才多藝,是我們楷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20 08:28
6#
发表于 2013-3-19 22:05: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3-20 08: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08:28:03 | 只看该作者
动力无限 发表于 2013-3-19 20:55
在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中,王铁成老师我个人认为是最出彩的一位,没想到还是个博学之人,杂而精,难得!老陈 ...

王鐵成老師多才多藝,是我們楷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8#
发表于 2013-3-20 12:14:2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9#
发表于 2013-3-20 12:38:3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soso_e163:}
10#
发表于 2013-3-20 12:42: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42:}在玩虫成长进步 在玩虫体味人生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4 05:27 , Processed in 0.1490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