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07|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虫友问: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7 01: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7 02:36 编辑

我就想问你一句: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为什么?

         能解决吗?

         最后一句不能问了:怎么解决?...因为解决不了...!

       飞雪樱花好!以下仅作交流,如你有高见,咱拜教!
       一、虫难调养的地方不会少,如提高斗性,保护爪花,长衣类的贴蛉,做龙型后的恢复,提前成熟,延缓衰老等等、等等,如果就虫的一生而言那更多了。又在每个玩虫者的心里,最难调养地方也不一定一样。所以要论这类问题,只能用“之一”。二、爪花就是最难调养的地方之一,因为a、爪花在养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最多,无时不刻在虫的动态中(好动的虫更厉害),接受着被磨损、被折断的考验。b、在打斗的过程中,力的传递必定要通过脚传到下盘,以至基面,同时基面会生产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爪花上,进而上传,所以打斗过程爪花有受伤、折断的风险。c、下三的把握,也对爪花有影响。d、环境对爪花有不可忽略的影响。e、衰老一般从远端开始。f、……。三、从理论上有部分解决的可能性。针对成因,减少风险(有文章可做),提高自身的质量(大有文章可做)。但因生物的衷老引起的爪花问题无解。

       以上是我们原先的基本对话。今受《飞雪樱花》虫友之约,重开新帖。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2:10:18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真没认真地考虑过“蛐蛐哪里最难调养?”所以就想到那写到那。你是乎已有定论,还想听听你的高见。
3#
发表于 2016-11-7 02:10:38 | 只看该作者
古月老师也是夜神仙,投入深!

点评

春笋老师,侬不要吓我好伐,还是称兄弟比较好。我是受虫友之约,紧早完成。现在还能看到侬难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7 02:29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2:29:42 | 只看该作者
春笋敖竹 发表于 2016-11-7 02:10
古月老师也是夜神仙,投入深!

春笋老师,侬不要吓我好伐,还是称兄弟比较好。我是受虫友之约,紧早完成。现在还能看到侬难得的。
5#
发表于 2016-11-7 08:48:34 | 只看该作者
材积哪能会得翻爪花?什么是翻爪花?在5的记忆中,好像20年以内5的材积么一只翻过爪花。5养材积就一个字:懒。光盆或者光盆垫纸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清盆的。下三妹子54不斗不落雌——也么窥见有一只爪花“爬”怀特。{:3_280:}

点评

海翔好!翻爪花我以为是六脚最后一节及爪花上翻或掉落。正常自然状况下,虫基本没有翻爪花,不管早出土还是晚出土。到人为环境了,翻爪花就相对多了些。20年来侬么一只翻过爪花,高手!绝不会是运气,必有规律性的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1:49
6#
发表于 2016-11-7 09:17:22 | 只看该作者
打斗可以引起爪花损伤是肯定的,但蟋蟀生性就喜打斗,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其爪花应该能支撑其打斗的功能,打斗所造成的损伤应属意外,况且蟋蟀在野外打斗的环境远不及斗栅中平整。从我多年的观察,养在酸碱度6—7的盆中的蟋蟀是不会轻宜掉爪花的(生理性衰老除外)。因此调整好盆子的酸碱度非常重要。

点评

谢神兄!确实盆的酸碱度是个重要方面,还有盆底的硬软度、光毛度,盆内的干湿度,也是影响因素。爪花的主要进化方向,我以为不是支撑频繁的打斗,尤其是不支撑优质虫之间频繁的打斗。多斗、大斗而爪花完好是材质、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2:27
7#
发表于 2016-11-7 09:38:29 | 只看该作者
{:3_292:}
8#
发表于 2016-11-7 12:33:56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学习{:soso__8050128370423740683_2:}

点评

客气,多提意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1 00:31
9#
发表于 2016-11-7 13:18:20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11-7 13:24:38 | 只看该作者
好虫是统一的整体,并无绝对的优秀!养虫更是这样,不能偏重某一处来养!

点评

虫是整体的,也是动态的。所以养既要全面又要针对。谢谢朋友的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2:39
11#
发表于 2016-11-7 20:42:42 | 只看该作者

        有劳仁兄重新开帖。

        看老兄回复虫友春笋敖竹的帖子,老兄是上海人吧?南虫注重虫色的搭配,北方则讲究一张皮,难怪老兄的帖子里讨论虫色时居多。

        咱们先从老兄提起的蛐蛐翻爪花的问题说起。别着急,我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步步来。

        早秋时候,蛐蛐雏嫩,一般先让蛐蛐在土底罐里待几天,爬一爬,老一老爪花。我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蛐蛐翻爪花的原因,我注意到这几点:

        其一,先天体质不强,不够干老。这样的可以直接淘汰。

        其二,罐子不干净,这和养工有关系。

        其三,蛐蛐蛉性不顺,母子下的晚,蛐蛐经常爬盆立盆,无意间就会伤了爪花。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蛐蛐本身体质就不好,虚火旺,其实这样的蛐蛐早在白露时节差不多就已经显形了,根本没必要给它下母子。
        另外一个就是蛐蛐性旺,多蛉,要母子不至,要么自己滑蛉,要么爬盆立盆。

        今年我有这样一条蛐蛐,早秋看着一身白,性旺,下母子下晚了,总是立盆,结果踩坏了一只大蹬子,很轻松的打了两大场,撤下来以后,也很轻松的输掉第三小场。后来总结,其实它就是条花皮子,若不是看它的生相确实好,牙也实在出色。以往凡是出现叫母子就爬盆的蛐蛐,早就淘汰了,长得跟泰森一样照扔不误。
        今年有点侥幸了。

        

        

点评

难调养的蟋蟀直接淘汰,就这么简单。多省心,99%难调养的蟋蟀难成大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12:48
飞雪好!咱确是上海的,以前重色,现在全是北路虫,所以偏重皮了。北方对皮特有研究,要向你学习的! 翻爪花的原因现可概述为外部环境和内部质量。《神出鬼没》的生物观点,让我想到了“进化”。爪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0:39
12#
发表于 2016-11-7 20:45:07 | 只看该作者
听课了.好好学习{: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点评

谢顶!多提意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1:08
13#
发表于 2016-11-7 21:33:22 | 只看该作者
开讲啦,手拉手、排排坐,要发言,先举手。。

点评

高见不敢,偶就是一时戏言楼主不必介怀。 偶建议换个思路:干干,干湿、湿干、湿湿,四种气候过程对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11:22
所谓难题对你是小儿科了。恭听高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1:11
14#
发表于 2016-11-8 07:3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雪樱花 于 2016-11-8 07:36 编辑

        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

        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这个问题我问过几个群里不少虫友,答案不一。最后还是论坛上一位老友私聊时说,蛐蛐的肠胃最难调养,与我的预期相符。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可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

        蛐蛐是外骨骼昆虫,身体系统的强化程度是天生的,在羽化成虫后已经定型,后天无法改变。无法调养得更强更好。

        尤其是肠胃。

        早秋我把蛐蛐入土底盆后,配以定量的素食白饭,在一定时日内,出现退食现象的蛐蛐一律淘汰,

        当然,每条蛐蛐的食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食量小的蛐蛐稍稍一开荤,食量会大的惊人,这与养足不养足没有关系,和退食也没有关系。

        养足的意思是蛐蛐的各部位都趋于成熟,而不是靠饲料把蛐蛐喂养的更好。

        这个观察的时间段大约是一星期左右。

点评

看了你这个论述后,有以下一些想法。一、观吃食量变化,和观吃食后肚档、分量变化,都是判虫优劣的方法之一。这些变化就是“肠胃”健康与否的表现,当然还有其他,如粪便、色变化等一定程度上都可理解为“肠胃”的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3:27
baa
肠胃的吃得进、拉的出、===确实是关键所在!高见!赞一记!饲料的难题大概在于此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10:23
15#
发表于 2016-11-8 10:12: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6#
发表于 2016-11-8 10:23:48 | 只看该作者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8 07:34
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

        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肠胃的吃得进、拉的出、===确实是关键所在!高见!赞一记!饲料的难题大概在于此间。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1:49:05 | 只看该作者
海翔 发表于 2016-11-7 08:48
材积哪能会得翻爪花?什么是翻爪花?在5的记忆中,好像20年以内5的材积么一只翻过爪花。5养材积就 ...

海翔好!翻爪花我以为是六脚最后一节及爪花上翻或掉落。正常自然状况下,虫基本没有翻爪花,不管早出土还是晚出土。到人为环境了,翻爪花就相对多了些。20年来侬么一只翻过爪花,高手!绝不会是运气,必有规律性的东西。期待分享!
18#
发表于 2016-11-8 22:20:2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写过“关于蟋蟀爪花问题的探讨(论点简述)”,今年注意力在盆上,没有再深究。

点评

知道吹兄虫识基础深厚的,何不一起交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1:24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2:2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11-8 23:34 编辑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6-11-7 09:17
打斗可以引起爪花损伤是肯定的,但蟋蟀生性就喜打斗,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其爪花应该能支撑其打斗的功能,打 ...


谢神兄!确实盆的酸碱度是个重要方面,还有盆底的硬软度、光毛度,盆内的干湿度,也是影响因素。爪花的主要进化方向(从现象推本质,暂无生物学依据。纯属探讨!),我以为不支撑频繁的打斗,尤其是不支撑优质虫之间频繁的打斗。多斗、大斗而爪花完好是材质、体质优良的表现。未斗也掉爪花是材差、身弱的表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2:39:30 | 只看该作者
披霞道人 发表于 2016-11-7 13:24
好虫是统一的整体,并无绝对的优秀!养虫更是这样,不能偏重某一处来养!

虫是整体的,也是动态的。所以养既要全面又要针对。谢谢朋友的观点!

点评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6-11-9 21:26
这话还算客观  发表于 2016-11-9 15:44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0:39:50 | 只看该作者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7 20:42
有劳仁兄重新开帖。

        看老兄回复虫友春笋敖竹的帖子,老兄是上海人吧?南虫注重虫色的 ...

       飞雪好!咱确是上海的,以前重色,现在全是北路虫,所以偏重皮了。北方对皮特有研究,要向你学习的!
       翻爪花的原因现可概述为外部环境和内部质量。《神出鬼没》的生物观点,让我想到了“进化”。爪花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主要进化方向不支持或者说难支撑频繁打斗,尤其是优质虫之间的频繁打斗。这个进化观点可以探讨的。另,叫母爬盆确是不良现象,反映体质。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1:08:39 | 只看该作者

谢顶!多提意见。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1:11:12 | 只看该作者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6-11-7 21:33
开讲啦,手拉手、排排坐,要发言,先举手。。

所谓难题对你是小儿科了。恭听高见!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3:27:46 | 只看该作者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1-8 07:34
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

        蛐蛐哪里最难调养?

看了你这个论述后,有以下一些想法。一、观吃食量变化,和观吃食后肚档、分量变化,都是判虫优劣的方法之一。这些变化就是“肠胃”健康与否的表现,当然还有其他,如粪便、色变化等一定程度上都可理解为“肠胃”的优劣。二、食量小的蛐蛐,稍改变供食结构,有些会小有改善,有些会大有改善,这就是饲料作用之一,就是提高。三、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消化、吸收什么,不仅取决于生物即时的生理状况,还取决于给了什么。在不知道蛐蛐可养到多强多好的情况下,所谓“养足”就可看着是一种提高,这就是饲料的作用所在之一。四、外骨骼和内系统,就算羽化后,也都在不停的代谢,“肠胃”调养,难在不直观。饲料的供给,一般意义上讲不能改变形,但能改变或改善色的浓度或老度(行话)。换一种简单说法,皮壳的质地优劣由先天决定,而皮色的变化或浓度,由后天的因素,并由先天、后天共同决定。五、理论上成立的饲料作用受蛐蛐先天的制约,但蛐蛐先天的东西,谁又能看得很清楚那。再着,饲料的作用对蛐蛐先天的东西,也有制约作用。不能养的更强更好,只在理论上成立,现实无法证明。好了今天就止!

点评

同一地区相身高的人,喜欢运动的与不喜欢运动的骨的密度相差很多,肌肉他发达,说明后天是能夠改变先天的,问题是人与蟋蟀不一样,如何通过后天来改变蟋蟀的先天,是值得大家去探索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8:14
所以蛐蛐的一些先天的条件要通过后天的手段来观察,来辨别。 下面咱们再讨论蛐蛐的肉身。 这次先由老兄开讲,聆听高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7:37
25#
发表于 2016-11-9 07:37:14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1-9 03:27
看了你这个论述后,有以下一些想法。一、观吃食量变化,和观吃食后肚档、分量变化,都是判虫优劣的方法之 ...


         所以蛐蛐的一些先天的条件要通过后天的手段来观察,来辨别。

         下面咱们再讨论蛐蛐的肉身。

         这次先由老兄开讲,聆听高见。

点评

飞雪兄客气了!谈点肉身的体会。 一、虫打斗做功,是气囊摒气,摒气后的内压高低,取决于肉身的形和质以及内循环优劣包括ATP、ADP的储备和转换速率,当然还有其他。它们是个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短板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0 01:18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14:27 , Processed in 0.1184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