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蜈蚣虫王传奇】(第二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3 13: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蜈蚣虫王传奇】(第二回)



作者;袁立

蜈蚣窟老赌擒王

   
        话说老赌前前后后围着一块棒子地溜达三圈后兴奋不已,原来这块棒子地整整高出附近的地势大约半米,说明此地块通风一定极佳,腹地中必定干湿适宜,大家进过棒子地的虫友知道,大部分棒子地凹陷于地表半米,下雨天是踩不进去的,水漫金山之下蛐蛐都爬在棒子上避水,可想而知这样的地是不宜蛐蛐成长的,而这块地高出地表半米,高出普通棒子地足足一米。老赌一看此地地势险峻,通风明敞,当下已有三成把握。

    于是把车停下一路步行再探,走近一看棒子的长势极其旺盛,一个个结在杆上既密又大,不禁又心花怒放,土质肥沃营养充足,几十年抓虫经验告诉他往往这样的地更容易出上品大将,若说刚才只有三成把握,眼下已在手了七分胜算。 凡是凭听声音逮虫的人,很有可能会捉到好蛐蛐,这是因为叫声有特色的蛐蛐出将率高的原因。

    老赌往地里趟了将近二十米后,突然听到一声叫令他打了个哆嗦,一下子停了下来,原来这声嘶哑的叫声让他想起十几年前在浦东坟地抓的棺材王两头尖,于是干脆蹲在地上等待,这一等就两个多小时,蚊子咬的实在受不了,老赌凭借记忆估算了下方位大约还要往地心走二十米,此时不宜打草惊蛇,做好记号后慢慢地原路趟出去。

    第二天入夜时分又去等候,天亮又是失望而归,老赌是一个极其执着的人,他如果想要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做成的,连修理手表这么精细的活,研究一段时间后也会无师自通。

    十几年前他们兄弟俩在浦东一个坟地里,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声嘶哑的叫声,循声追踪到一个坟墓里抓获一个头两头尖的虫王。这条虫王的这叫声老赌化成灰也听得出,到退休时回忆起来讲的明明白白,仿佛还是历历在眼前。这次在宁阳又听见这样的叫声,止不住心里的激动,下定决心要抓住它。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等到天色微亮,老赌挠了挠身上的蚊子包正失望准备离开时,这个叫声又出现了,这时候距离和方位又朝前推进了十多米,但茫茫棒子地,半径范围依然不小。南派抓虫的心法讲究的是稳、准、狠。所谓稳是耐心,听到将军叫才靠近,动手后不急不躁慢慢确认将军所隐匿的虫穴;所谓准是不动手则已,动手必是已近在咫尺;所谓狠是听一个抓一个,宁为将军守候三夜,不为寻常蛐蛐哪怕弯腰一拾。

    老赌此时不敢冒险展开地毯式翻掘,生怕一旦惊动了将军远循,下回再要找到犹如大海捞针。干脆再做下一个记号,明天再来,这一人一虫较上劲了。 第四天,老赌叫上小王一起,两人互呈掎角之势合围,把范围缩小到一个篮球场大小,午夜时分一声嘶哑的叫声又出现了,这次老赌吃准了方位慢慢的移动了十几米,小王也轻手轻脚紧随其侧,两人拔开一层层棒子后,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原来这块棒子地腹中竟然有一座三人抱粗的大树桩,其树早已不知何时被拦腰锯断,或许是百年树龄根基已深,撼动不易,故此地农户也懒得连根拔除,只剩一截足有一米多高的巨大树桩,树桩顶上和旁岔处依稀有几株嫩枝,显示着此树尚有一丝生息。在树桩的下方有一个天然树洞,洞口直径大约有两只巴掌大小,乍一看黑洞洞的深不可测。

    灯光聚焦之下,猛然发现此洞内一左一右盘踞着两条足有两指粗的巨型蜈蚣,赤头蓝尾金身玉爪,灯光下更呈现出七彩炫丽,透出一股妖冶诡秘的色彩。两条猛毒发现有灯光窥视后突然昂其头部跃跃欲试。

    灯光扫视边上后再一看直教人头皮发麻,心理素质差的只怕要当场昏迷过去,只看洞壁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小蜈蚣,原来这个被荒弃在棒子地腹中的百年树窟是这两条蜈蚣精的老巢,看起来是一公一母,边上的都是它们的徒子徒孙。惊异间两人灯光扫过赫然发现,就在这两条大蜈蚣的中间有一只黑色的大虫挺立着,两须缓缓扫动一派雍容肃穆,于不动如山的威严中又不脱王者之风,两条蜈蚣就盘踞其左右两侧如双龙戏珠竟也秋毫无犯,看得老赌和小王两人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快懵逼了,小王看到此虫的瞬间竟有双膝一软的冲动,要说小王也是入手过天下第一虫王乌背黄的过来人,普天之下再难有临驾于乌背黄之上的虫中霸王。

    可这只大黑虫的登场方式实在过于匪夷所思,在一群天敌中泰然自若,这让小王大脑一片空白如见之鬼神般敬服。老赌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抓虫成百上千的行业老战士,为了抓虫连棺材都敢翻,从来不信什么牛鬼蛇神,就算你是虫神我也要抓将来瞅瞅究竟,所以首先恢复清醒。说时迟,那时快,老赌一把抓过小王手上的长柄山东网罩,将柄部略微压低,拧成一个探洞取宝的造型,随后将网罩朝内树洞内一探把这个蛐蛐罩住,两条蜈蚣同时跃起扑向网罩咬下,结果发现咬了个空,网罩和将军不见了。

    原来这头黑将军在网罩下来时刚好跳起准备逃跑,一跳后挂在网中,老赌的手法娴熟老到,立马收回网罩,大手朝网底一托转身就走。 此时树洞里群毒受惊,突然如炸开了锅一般,无数蜈蚣纷纷爬出洞口循着光源前赴后继扑来,包括了那两条至少活了几十年的蜈蚣精。老赌从拿罩抓虫提网转身走,这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这是真正的绝顶高手,将军到手马上撤离现场,嘴中轻喝道:看着路,快走!这一句话猛地惊醒了梦中人小王。

    小王是气场强大的年轻人,换作旁人见此景象早就哇地一声发起喊落荒而逃了,被老赌一声喝醒后强装镇定跟随其后撤退,只是心中惊异万分被吓得满脸挂汗。

    我们这批从小捉蛐蛐的人,蛇啊,蜈蚣啊,坟墓啊见的多了!但说实话这种猛毒多见于罕有人迹的山林地区,在棒子地这种平原农耕区还真是少见,用老赌的话说身体那么粗长,颜色这么绚丽的蜈蚣,一出现还是两条,而且带着一群徒子徒孙撑排场的,他也是生平仅见。

    莫说是咬上一口,便是皮肤上被它们爬过也定教人疼痒难当。 老赌当时也害怕,只是虫痴心中的喜悦胜过了恐惧,他知道肯定抓到大将军了,凭什么?首先是一声叫,其次就是此虫的力量,这一罩下去感受到蛐蛐跳在网中的力量,虽然只有一跳却如子弹一般迅猛,老赌也大呼侥幸,在这黑灯瞎火只有两束光源的情况下,遇到这样的蛐蛐但凡略有迟疑,待它跳将起来别说手脚跟上,即便是肉眼也再万难追上。

    灯光下看此虫头大脸大身体空空,回家喂食之后尾部不突出,才知是一个五斟大披袍,此虫四方大头狮子脸,从头到尾浑身漆黑无光,象一段木炭。

    唯有一对银白细长斗线深嵌脑壳,在蒙蒙黑砂头雾中如两条穿梭在黑水湖面下的银色螭龙若隐若显,标准一条黑将军,逆配一付碗瓷白牙又宽又厚,齿峰锐利如钢刃,一身黑肉六足苍霾,铁皮项深长厚实,长衣盖及铃门,乃是一条相貌威武霸气外露的黑披。老赌是一个虫界的传奇人物,一生中抓住三条大元帅级或以上的好虫,一条是棺材妖怪两头尖,一条鸡棚大元帅黑黄,还有就是这条蜈蚣树窟里的真黑大披袍,均成为当年不可一世的蛐蛐。

    据小王后来告诉我,这条虫严格的讲应该是乡饮村附近出土的,宁阳很少出黑虫,这么大厘码这么漂亮的黑披袍可以讲百年一遇,如果是现在一定断定为外来蛐蛐,只能说当年宁阳地区的蛐蛐品种确实丰富。

    我玩了一辈子的蛐蛐,见到过的好虫将帅上千条总是有的,去年中蟋网108将就已经100多条了,但真正的黑门类的蛐蛐只见过十条不到,出将的更少,黑门类是蛐蛐中最稀有的一个品种,排名在最后。 老赌这年还是大有收获的,他和小王两人分头行动总计收了七十多条虫,至少有十几条是团级以上的好虫,其中又以自己抓的蜈蚣树窟里的黑披为军团总司令,这个虫一看就是大将风度,回来之后老爷叔站在台子边上看此虫,结果看得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讲不出话,最后感慨了一句,让老赌开心了一辈子。

    老爷叔讲:单单这条翅子卖给我三万元,我绝不还价马上付钱。这是对老赌的一种高度肯定,物有所值啊,总共给了三万虫本,这一条虫就值三万,这是一种表扬和赞美,我们玩虫的人,最爱听的是一句表扬的话,吃好上风,尤其是高花米上风,无论是收到的虫,还是调过来的虫,被别人赞美一句:特棒,大凶头,眼光好,总是特别开心,如果是亲手抓的,更加要介绍一番,什么产地的,什么时间节点捕获,早秋什么皮色的,空皮多少份量的,怎么逮到的,至少要吹上半天讲得眉飞色舞地样子,这是一个规律,我见过无数次的虫友,圴是这种表现。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吃了上风,旁边有人赞赏二句,白白眼晴低头溜走的,如果真有这种人,估计就是出千设局的骗子了。

    后来想想老爷叔的表扬是否有点夸张了,想当年虫王闪电侠乌背黄才开价一万元啊,再细细回想黑披是三年后的行情了,虫价已进入节节新高的大牛市行情,再说黑披又比乌背黄大两斟,买起来总是大蛐蛐和披子吃价。

    这样一想三万一说倒也不算夸张。很多创业者曾问我什么是情商高?情商高就是老爷叔这样轻描淡写一句话可以令对方舒服一辈子,这其中不单是交流的艺术和技巧,如果只有这点便只是油嘴滑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当事人和旁人打交道时满怀着的体恤和尊重,具备这一优点的人想不成功都难,想没朋友更难!

    再说金不换,这年他去了宁津柴胡店蹲点,其实宁津收虫与宁阳有不同的地方,宁津还保留着最早的赶集习惯,收蛐蛐的卖蛐蛐的都在每一天的清晨赶集,几个村镇轮流转,上海人比较集中的是尤集,黄木腿,柴胡店,还有乐陵县的张家店等。除了早上半天赶集之外,大家就各显神通了,其中最著名的是潘志琏大师,他在尤集一住十几年不换地方的,所以特别好找。我每次去宁津,潘大师的驻地是必去之地。

    小金这年带着一批南通的虫友,第一次到宁津探路确是有所收获。当年的宁津属于皇家特供蛐蛐产地,是明朝宣德皇帝指名要求上供的三大蟋蟀产地之一,还有二个是苏州和杭州,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一号蟋蟀大领班宣德皇帝对宁阳虫不感兴趣,我认为目前为止,中国的蟋蟀产地数宁阳为第一,无论产量,质量圴为第一。

    宁津在20年前可能超过宁阳,但是这个地方虫资源开发的最早,经过十几年疯狂的掠夺性开采,蛐蛐资源早已枯竭,反而是宁阳后来居上,近十年来顶级赛场上表现杰出的名虫,排名前五十位的,宁阳虫占到七成以上。 金不换在虫界里是最早发家的人之一,70年代未大批劳教人员释放回城,谭敬,张聋彭,老刘及小金这批难友,都是从白茅林农场批准回城的。

    一关二十年,出来后人已经落后形势了,毕竟金不换年富力强人又聪明,政府部门无法安排这批人的就业,于是开放个体户经营政策,说白了就是小商贩,当时从几个传统行业先开始试点,水果水产,农付产品,服装鞋帽,小金是从水产个体户发家致富的,他的第一桶金是一个传奇故事,这是金不换有一次喝酒多了告诉我的,事隔三十年后也可以揭密了……

                           要知后事,請看下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6-12-23 13:14:4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3#
发表于 2016-12-23 13:23:17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12-23 14:02:32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12-23 15:27:13 | 只看该作者
有快感 哈哈 流金岁月
6#
发表于 2016-12-23 22:58:21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讲的故事,扎劲{: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7#
发表于 2016-12-23 23:55:3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囬{: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8#
发表于 2016-12-24 08:31:13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有声有色,看的过瘾,期待下回。
9#
发表于 2016-12-24 08:35:07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10#
发表于 2016-12-24 09:41:16 | 只看该作者
顶起,翘首期待下一回
11#
发表于 2016-12-24 10:06:09 | 只看该作者
虫王捉到了,好!!期待它的精彩故事!{:soso__2491241000841831684_4:}
12#
发表于 2016-12-24 11:16:44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12-24 15:22:33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12-26 09:20:05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12-28 19:16:59 | 只看该作者
好故事。帮顶
16#
发表于 2017-1-5 09:08:33 | 只看该作者
好故事一集都不拉下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16:00 , Processed in 0.0827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