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黄 发表于 2013-4-16 13:11:31

要是能阅读下【五十不选】,就在这楼里,那再评论起来,肯定热点颇多,
顶贴的以为如何,不能空口白话呀。重新评点后,
是把这本书,蒙上一层光芒呢//
还是扒掉最后的遮羞布?
结局如何,.......
大家也可以先行预测下.....

白清黄 发表于 2013-4-16 15:50:04

无论你面对的是有钱有权有名还是男女老少还是俊帅美丑无论各个阶层,实际上想看穿一个中国人是件很简单的事儿。拔掉他身上一切的包装与光环,直视他的眼睛和他的内心,你会看到他的一切:
   1、道德观与价值观:中国人是无神论者,所以中国人骨子里都是现世主义者,其信奉的社会规则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中国人看人是分各种等级的,钱、权、名是中国人判断他人的标尺,比他有权有钱有名的他就认为你比他强,反之他就认为他比你高一等,所以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胜者为王,只要你有钱有权有名你就是成功者你就比他高一等,否则就是失败者就比他低一等,中国人内心是没有其他信仰只崇尚权钱名利的。道德本是内心的自我约束作为现世主义者中国人是属于我死后哪管那洪水滔天,所以中国人实际上做事是百无禁忌的,内心无任何约束可言,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是只讲结果不讲手段的,而见死不救肇事逃逸食物里下毒灾祸中哄抢等等在这个国家更是司空见惯。中国人本质上都是内心无任何约束无任何道德底限只信奉权钱名利,所以永远不要相信一个其内心其行为不受任何约束的人。

白清黄 发表于 2013-4-16 15:50:35

2、精神世界:中国人精神世界实际上相当简单,黑格尔说过“但凡一切精神的,都离中国人很远”。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感官动物,“食色”是其生活追求的目标,吃和SEX是中国人生活的终极目标。自然、生命、宇宙这些永恒的东西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在意更不会去探索的,用中国人的话说这些玩意又不能当饭吃,所以中国人永远不会去反省更不会欠缺独立自考能力。反省是审视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内心没有精神世界当然也就不需要自我反省。只有内心有独立精神的人才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而由于缺乏自我反省精神所以中国人也就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中国人的生活乐趣不是来自于精神世界而是来自于攀比,比谁吃的好穿的好房子钱多女人多,所以炫富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件乐事。无论什么阶层的中国人,其日常交流实际上是极其乏味的,所有交流的内容就是围绕吃SEX钱女人,而所有这些交流的目的只有一个,其实就是攀比就是为了炫。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是不会有任何鉴赏力的,艺术于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攀比的道具而已。而因为缺乏鉴赏能力,中国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欣赏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越贵的就好的。基本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为零,其一切生活日常活动中心就是围绕着吃SEX,剩下一点精力就是用来攀比。
   3、中国式智慧:中国人的社会里面,所谓城府成熟老练听起来挺神秘,其实核心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厚黑”。中国式权谋无非就是比的脸厚比心黑,所谓运筹博弈妥协双赢等等中国人是没可能理解的。中国人的观念是不是赢就是输,而不讲诚信出尔反尔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其实中国式智慧核心就是破坏规则的取巧式小聪明,什么诈降什么田忌赛马,无非就是不遵守诚信破坏游戏规则等等。所以实际上无论各种组织机构还是日常人际关系无非都是围绕这“厚黑”这两个字而已,再无其他可言。而中国人的阶层与输赢观念经常让中国人会有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那就是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因为你好了我就比你低了我就输了。
   基本上无论碰见什么人,抛开他身上的一切地位名气等包装光环骨子里就剩下这么点玩意,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中国人实际上是很乏味的,相互交往无非就是攀比攀比,谈谈吃喝SEX,而所谓的人际关系无非就是看看能否相互利用,而即使这样还不忘随时准备背后捅对方一刀。看清了这点东西就会很轻易的看穿一个中国人。

逍遥津 发表于 2013-4-21 09:20:02

看太明白 人有容易孤单的感觉   和 {:soso_e100:}这是我看见的一片邪恶的文章,可是无力批判,请阅读者出力镇压 哪个都无力批判 无力镇压

欢喜 发表于 2013-4-22 14:30:21

此书看了又何方,认为对自已需要的,有邦助的观点,取之。不理解的,自已用实践耒证明,自己认为不靠谱的弃之。对写虫书的人,本人作为参改,取其长,补其短。{:soso_e113:}

小飞龙 发表于 2014-1-1 15:26:29

五十不选看了,找来四十几条虫拍照挺不容易的!

小飞龙 发表于 2014-1-2 13:40:57

将军黄虫 发表于 2011-12-7 14: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家议论的这本蟋蟀书,我看过,还买几本是送朋友的。对作者其人,我也见过,都是喜欢蟋蟀的所以也可以说认 ...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是好的。书名有点不妥。教科书?远远不够!

江桥老王 发表于 2014-4-16 22:08:13

{:soso_e185:}

二狗子 发表于 2014-4-25 11:31:14

虫王又见虫王 发表于 2008-6-30 18: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话,两本书实用性比较差。其实,用图片来显示虫色很不科学,谁都知道不准的。那怎么辩色?另外,理论不 ...

请推荐几本实用性较高的书籍,给年轻一代学习!

江南小虫 发表于 2014-4-25 15:35:11

你要按50不选来收虫,小户一秋你都收不到几条,虫是斗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选只是初步淘汰一些肯定无用的虫,去市场上花3000块买10条300元一条的虫,不如3000块打包100条30元一条的虫,大户你可以50不选,直接玩3000元一条的虫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4-4-26 12:45:19

每篇顶帖我都看了,说说我的观点。我有这本书,还有很多书,但总的看来只是相同论点的重复。实践中能对上书本的很少,每个人的看虫角度不同,对蛐蛐的理解也不同。比如很多人玩蛐蛐都输,每年输,每年玩。就是这些人有自己的固定观点,不善变。其实爱虫人的师傅不是某个人,而是蛐蛐自身,不要太关注蛐蛐的颜色,其实关注颜色的意义就是这蛐蛐的颜色是某某谱上能对上号的而矣。想进步的关键在于尊重他人的观点,尊重每条蛐蛐。

闸北老李 发表于 2014-4-27 01:40:44

认真养好每条蛐蛐、不断总结每年的成绩、用心了、努力了,你就进步了,就知道哪些该选哪些不该选了。李写的书到底如何我未看、(包括一些乱七八糟人写的虫书)也无兴趣和必要看,不知、不评!{:soso_e128:}

适者生存 发表于 2014-4-27 18:39:40

我实事求是的介绍一下,蛐蛐领域的一些现状,也许有助于大家消除一些隔阂
拉近分歧的距离,从而合情合理的看待,不管是人或事情都绕不过,局限性
的这个坎
蛐蛐的技术性很强,一些人艰难的掌握了它,有些人要靠它吃饭,就决定了
不可能人人不劳而获的得到它的秘诀,从贾祖的书籍到现在出版的书籍
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上述情况
掌握一门学问,不管是自学还是老师传帮带,都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
而一本书几十元,不可能付出这么小的代价,换取人家那么大的价值与付出
那么一本书里面,有几个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正确的蛐蛐品种图片,就没有白花钱
一本书如此,看书多了呢?没有老师带,只能如此
但问题是,一知半解的人,分辨不清真与伪,而且在明眼人看来,一些书里面
的确有意无意的存在问题,但必须看到蛐蛐技巧,只是民间不规矩的玩耍秘诀
不可能像国家出版的科教书一样,确定审视无疑才发行,只有明确这一点
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理解与谅解出现的问题,事情通顺了,我们在看书
就是领导审查了,至于领导合格不合格,就看悟性了

菜老师 发表于 2014-6-5 11:26:38

我会告诉你们我看帖是来看人的吗,你造吗

菜老师 发表于 2014-6-5 11:27:56

白清黄 发表于 2013-4-16 15:50
2、精神世界:中国人精神世界实际上相当简单,黑格尔说过“但凡一切精神的,都离中国人很远”。中国人基本上 ...

说的很好,不过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回帖,直击人的内心哈哈,很多人网上都会放开防备表露真正的素质

xuezhe 发表于 2014-6-5 11:39:36

可以看看,感觉很难操作。

xuezhe 发表于 2014-6-5 11:40:57

chrma889 发表于 2012-12-14 2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李先生不服我可以任何时间和他斗十条, 任何大小, 任何赌注,任何地点, 能赢我4条算我输。

厉害。{:soso_e163:}

xuezhe 发表于 2014-6-5 11:44:15

二狗子 发表于 2014-4-25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推荐几本实用性较高的书籍,给年轻一代学习!

{:soso_e163:} 。

菜老师 发表于 2014-6-5 11:48:11

听过这么一句话,不管怎样的人,到了澡堂脱光了都一样,在这个帖子里很生动形象的诠释了这一句话.

我爱蝈蝈 发表于 2014-6-5 15:19:14

书只能参考关键还是实践。[红心]

清弈 发表于 2014-6-8 13:31:24

chrma889 发表于 2012-12-14 2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李先生不服我可以任何时间和他斗十条, 任何大小, 任何赌注,任何地点, 能赢我4条算我输。

千万不要这样理解问题! 你认识问题非常的肤浅. "虫圣"吴继传是博士生导师,也要胜你几条虫才有资格写书吗? 吴继传博导也必须上大场子才能得到研究蟋蟀的学者认可?

我爱蝈蝈 发表于 2014-6-16 17:23:51

书必定是书,关键还是实践。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1-24 19:43:12

第一次看到这帖,白清黄的回帖看得有些酸楚,但象匕首,挑开皮肉,人没有伩仰可怜

武林外转 发表于 2015-1-25 02:07:30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学习是有益的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3-5 09:06:34

没看过,8小得{:soso_e104:}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斗蟋鉴赏和中华斗蟋五十不选》是本对你有帮助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