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2 07:47:48

{:1_178:}早秋相虫要说不看色或说无色可看,那是错误的。至少第一眼看时虫本身还是具有色的。那是基础色。至于后期的变化,有一定经验的人还是能从中推断出一些东西的。但从色和形两者比较起来看,色的不稳定因素相对多,变数大。
熟话说的好,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悟性第一 发表于 2010-12-12 08:39:13

给6楼白青黄.{:3_292:}{:3_294:}

秋音 发表于 2010-12-12 14:46:16

秋音 发表于 2010-12-11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众所皆知,型不动的部位较多,概曰“八格”。但也有相对变化的部位,如包扎,6足相对身体的铺相等,而这些 ...

谢谢dfzr网友谬赞。
型色变化趋势是个广义的话题,涉及到虫的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等诸多因素,就虫而言,就是我们常说的种性、底板、干老、出处及饲养等,拘泥于某一型或色的局部变化,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提高,但最终往往会走入盲人摸象的误区而影响长远的进步。例如在虫身上,干老、底板、品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自身的意思,但在谈到对虫的具体相选时,这三者常常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和相互论证。与其争执孰轻孰重,不如在掌握其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实践进一步弄清它们是如何作用于虫体的不同部位,和它们在虫的生长成熟过程中,都表现出怎样的特征。以当令虫包扎为例,不干老或底板差都会造成虫过早收身翅衣松散,甚至影响它的爬行和立姿,但在实际中,还得区别对待,一条先天干老但受后天环境的摧残造成底板差的虫子,打斗中虽不耐盘却常出重口,如果再是一条高级别正品虫,虽不走长路,但往往因有绝命一口而立盆不败。但是不是只要品级高,干老、底板无所谓呢?当然不是,因为没人希望自己上场的虫仅仅是打死不走!
因此,对虫的认知是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方向,而且要经受住
实践的考验。
罗嗦了这么多,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请勿见怪,就算是聊天吧。{:1_179:}

STFPOLO 发表于 2010-12-12 15:54:14

回复 最高指士 的帖子

所谓早秋收虫不看色,是因为早秋蛐蛐无色可言。
‘色’不等于‘颜色’
‘色’仅仅是玩蛐蛐的一种术语,那是在蛐蛐饲养一段时间后,蛐蛐慢慢的进入了成熟期而有的一种表现。(请原谅,不在此展开对‘色’的定义)
我们早秋选蛐蛐,所看到的,那只是蛐蛐的‘颜色’,仅此而已。

蓝项金背 发表于 2010-12-12 15:57:45

还有地方站吗?怎么围了怎么多人啊.{:1_194:}

值得庆贺 发表于 2010-12-12 18:11:15

本帖最后由 山山 于 2010-12-17 19:17 编辑

回复 秋音 的帖子

谢谢.

你辛苦了.

没看懂{:1_190:}{:1_186:}

2003baba 发表于 2010-12-12 18:30:48

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2 07: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秋相虫要说不看色或说无色可看,那是错误的。至少第一眼看时虫本身还是具有色的。那是基础色。至 ...

{:1_181:}{:1_181:}{:1_179:}

STFPOLO 发表于 2010-12-12 19:01:48

谢谢大家对帖子的关心,这样的讨论氛围,很好!{:1_178:}

白清黄 发表于 2010-12-12 19:04:21

本帖最后由 白清黄 于 2010-12-12 19:05 编辑

STFPOLO 发表于 2010-12-12 15:54 http://www.guochong.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最高指士 的帖子

所谓早秋收虫不看色,是因为早秋蛐蛐无色可言。


你是个结论派。
如果我说,早秋收虫不看型、是因为早秋蛐蛐无型可言。
你会怎么反驳我。
举个例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父母都是中国人,绝对不是移民,或者说祖籍是江苏的,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蓝眼睛,他们是不是应该这么想,不要紧,小孩子眼睛本来是无色的,长大了,会变黑的.......
如果要你论证下你的结论,真不知会出现什么局面?

STFPOLO 发表于 2010-12-12 19:05:37

回复 2003baba 的帖子

个人认为,那只是蛐蛐在早秋时外表上的一种颜色而已{:1_178:}

白清黄 发表于 2010-12-12 19:35:31

本帖最后由 白清黄 于 2010-12-12 19:36 编辑

将具体事物抽象化,是化复杂为简单的手段,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要臆造,
过多的对客观事物进行臆造,那是一种病态。

春笋敖竹 发表于 2010-12-12 19:56:09

秋音 发表于 2010-12-11 19: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秋选虫,就色与型而言,相对不动的部位为重点,不断变化的部位取概率,做参考。

{:3_292:}{:3_294:}

2003baba 发表于 2010-12-12 20:42:52

本帖最后由 2003baba 于 2010-12-12 20:47 编辑

STFPOLO 发表于 2010-12-12 19:05 http://www.guochong.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2003baba 的帖子

个人认为,那只是蛐蛐在早秋时外表上的一种颜色而已

其实还是有底色的。出土地不同的虫其底色的变化也会不同。相对来说底色的变化会小很多。

底色变化大是否可以认作其底版不足?{:1_200:}

悟性第一 发表于 2010-12-12 20:55:06

最高指示.{:3_294:}

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2 22:16:56

{:1_199:}什么叫色不是颜色,是一种术语。你所谓的术语是种什么色呢。朋友能详细阐述一下吗。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10-12-13 12:46:08

网上网下,有关色与型的争论不少。
愚意如下:
有型有色、将军    点评:刚刚入门,可以出道
有色无型、校官   点评:只能是虫界之异人
有型无色、尉官   点评:算是虫坛高人
无型无色、卵泡   点评:取虫于此,为无上之最高境界

{:1_202:}{:1_199:}良心医学家说:哪个药贩子说这个药可以包治百病,那是骗子无疑
                              良心股评家说:哪个软件商说这个选股软件肯定百发百中,那是骗子无疑
                              良心蟋蟀玩家说:那种理论能看懂蛐蛐,那是骗子无疑
                              良心大愚说:都是有文化的人了,想想是否在科学上站的住脚,再去接受
                                                   别人的观点.
虫界里伪科学太多,真的不可全信,但为了玩好虫,又必须融入大众文化,离不开它,这叫"文化继承".但很多基于统计和共性认识上的结果是可以被接受和采纳的

蓝项金背 发表于 2010-12-13 13:17:43

呵呵,大鱼厉害的!{:1_201:}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10-12-13 15:47:36

本帖最后由 大愚鱼夫 于 2010-12-13 15:51 编辑

{:1_199:}{:1_201:}呵呵,捣捣糨糊,小杨别笑,老沈的许多观点都是有科学的分析依据的.比如头型与斗线的关系....等等

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3 15:51:20

{:1_201:}半瓶子的水既晃又响。{:1_185:}

球球づ小鱼 发表于 2010-12-13 16:34:29

虫林秋语 发表于 2010-12-11 2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型力占优,具色性则良

{:1_182:}赞同如上观点,偶也发个意见积个分~!偶是色弱,估计只能先挑型,日后再看色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 发表于 2010-12-13 16:35:04

顶下老沈的贴子,色这个东西真的不懂,早秋看色,晕啊,看哪,好象只有三个地方的色是至死不变,其它都会变,怎么去看啊?没那个本事

秋仕秋士 发表于 2010-12-13 16:39:24

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2 07: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秋相虫要说不看色或说无色可看,那是错误的。至少第一眼看时虫本身还是具有色的。那是基础色。至 ...

{:1_184:}

最高指士 发表于 2010-12-13 21:10:47

{:3_293:}温大哥见笑了,小弟只不过谈了些肤浅的想法。兄长不必眼放光,口流水。

ミ秋雨ミ 发表于 2010-12-13 21:25:10

{:1_182:}精彩,

ミ秋雨ミ 发表于 2010-12-13 21:40:55

讲色与型,孰轻孰重之前,要先把什么是色 什么是型 和我说一下,要不看你们这么热闹,我也不能跟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色与型,孰轻孰重?